APP下载

辅助技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探讨

2011-02-11屠其雷方新龙华李高峰熊宝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年5期
关键词:器具残疾人辅助

屠其雷,方新,龙华,李高峰,熊宝林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假肢矫形康复系(原中国假肢矫形技术学校)所开设的假肢矫形器设计与制造专业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是康复工程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型高职类专业。在此基础上,2009年新开设了康复辅助技术专业。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专业建设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决定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本文从康复辅助技术专业建设背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课程体系建设内容、课程设置分析等方面加以探讨和研究。

1 康复辅助技术专业建设背景

辅助技术的广义概念包括辅助器械、器具产品的研发和辅助技术服务两个重要组成部分[1]。辅助器具是辅助技术的载体,根据国家标准,辅助器具按使用功能分为11个主类、135个次类和741支类[2]。一般而言,凡是能够有效克服残疾影响,提高残疾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器具,从植入式电子耳蜗到普通到木制的拐杖,都是辅助器具[3]。辅助器具应用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也是潜在的适用对象。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公布的数据,中国大陆有8296万各类残疾人[4];截止到2009年,我国已有1.67亿老年人。虽然残疾人和老年人对辅助器具的需求具体比例和准确数据还未得到,但是从辅助器具一线适配与服务来看,需求率非常高,配置率却非常低;与之相对,辅助技术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非常匮乏。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辅助技术事业缺乏相应的高等教育的支持。

中美两国的辅助技术高等教育存在极大的差距。在美国,有40所以上的高校设有残疾人辅助技术方面的专业或课程,研究生层次的辅助技术专业证书教育与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教育是该类教育的主要形式,并且所设课程门类齐全,内容深入。接受该类教育的人员通常为特殊教育教师、作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言语与语言专家、康复专家以及管理工作者。常见的专业证书有辅助技术资格证书(Assistive Technology Certificate)、辅助技术专家资格证书(Assistive Technology Specialist Certificate)、辅助技术应用证书(Assistive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Certificate)等[5]。其服务领域广泛,涉及数十万种辅助器具,可以保障所有有需要的人使用辅助技术。

辅助技术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还是空白,国内相应高等教育缺乏,导致辅助技术服务所需理论与知识体系的缺乏,以及该行业服务技术、工作规范与专业人才的缺乏[6]。现有的从事康复辅助器具配置与服务的人员基本上是从不同领域转移而来。只有通过开展专业教育,培养辅助技术应用型人才,以满足我国辅助器具发展的长远要求,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7]。

为保障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我国提出了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8]。辅助技术是综合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层次上,开展辅助技术专业教育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辅助技术一线技术人才的匮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根据现阶段国内辅助技术发展现状以及便于理解的角度出发,暂以康复辅助技术专业名称指代辅助技术专业。

2 康复辅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原则

康复辅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将直接决定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高职教育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专业建设,其中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

2.1 就业导向原则 康复辅助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课程要与就业目标直接挂钩,清晰地体现出就业方向和工作必需的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康复辅助技术服务对象以残疾人和老年人为主;服务的核心内容是辅助器具的评估、适配,指导使用,以及家居环境的无障碍设计与改造;服务目的是改善功能,促进康复;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还要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因此,课程设置要结合社会需要,精减实用,目标明确。

2.2 职业能力本位原则 课程设置应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在专业培养上,学生应掌握康复辅助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辅助器具的应用范围;掌握一定的现代康复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为残疾人和老年人适配、指导使用辅助器具,并对使用效果进行评估的技能;掌握基本社会工作方法,具备初步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能力。

2.3 职业标准尺度原则 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中心,建立有利于能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这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有别于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9]。实践课程体系应与国家乃至国际行业标准紧密接轨。目前,关于康复辅助技术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正在建设,一线辅助器具专业服务机构已经开展岗位培训及资格认证。这是辅助器具专业服务人才培养的首创,对于规范辅助器具服务标准,开展个性化的辅助器具服务,实现辅助器具服务人员持证上岗意义重大,为康复辅助技术专业在职业资格认证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必需够用原则 理论课教学在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下,要注意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综合开发。在康复辅助技术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体系所能形成的能力和素质包括政治、职业、身心素质,专业基础能力,康复治疗能力,社会工作能力,辅助技术能力;实践课程体系能够形成康复评估、康复治疗技术能力,残疾社会工作能力,辅助技术应用与服务能力,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能力。

2.5 素质教育导向原则 学生的素质是用人单位择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康复辅助技术专业将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对学生应具备的思想政治、意志品德、科技文化、职业素养、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提出明确的要求,安排出课程模块和培训时间,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改变课程教学一言堂,以主导代替主体的做法[10]。例如,在康复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使课本上的知识生动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热情,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11]。

3 康复辅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3.1 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 康复辅助技术服务对象主要为残疾人、老年人及各类功能障碍者,主要载体为辅助器具。辅助器具应用与服务是全面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辅助器具知识普及,辅助器具功能和作用的宣传推广,辅助器具使用的检测、配用和辅助器具康复评估,辅助器具销售和辅助器具服务等[7]。功能障碍者对辅助器具的需求随着功能障碍类别、年龄、残疾程度的不同而各有不同,有较强的个异性和复杂性。

根据深圳市2006年1月~2007年1月对928名残疾人进行残疾等级鉴定及康复需求评估显示,不同残疾类别对辅助器具的需求率依次为:视力残疾78%,听力残疾76%,肢体残疾74%,言语、智力和精神残疾的需求率均较低[12]。根据重庆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分析显示,听力残疾与视力残疾者对辅助器具的需求比例最高[13]。这与在陕西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展开的有关辅助器具需求情况问卷调查一致。因此在核心课程模块设置中,要重点关注视力、听力及肢体类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评估类的课程安排。

3.2 课时分布与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体现“以能力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模块包括:公共课程模块、康复课程模块、社会工作课程模块、辅助技术课程模块、实习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康复课程模块为学习辅助技术课程打好基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辅助器具应用原理、基本康复技术、社区康复流程、康复评估等;主要课程为运动解剖学、人体运动学、残疾学基础、康复治疗技术、功能障碍评估、社区康复与护理。辅助技术课程模块是本专业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基本技术,主要课程为假肢技术、矫形器技术、个人移动辅助技术、生活自理和防护辅助技术、通讯信息和讯号辅助技术、环境无障碍设计与改造。社会工作课程模块帮助学生掌握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功能障碍者服务水平,主要课程为残疾人社会工作、残疾人政策与权益、残疾人信息采集与网络平台、社会调查。专业课程比重适中,满足了“必需、够用”的要求,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为1.24∶1。选修课模块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加大学生选择未来工作的灵活性,课时所占比例为13%。

3.3 实训基地建设 康复综合实训中心、假肢技术实训室、矫形器技术实训室、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训室承担康复模块、社工模块实训教学以及辅助技术模块部分课程实训教学。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辅助技术实训中心,承担辅助技术核心课程实训教学。校外实训基地以北京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为辐射源向外扩布,大幅度加强学生在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学习时间,提高学生技能。

3.4课程设置与师资结构 课程设置需要科学、合理,但课程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教学环节的成功运行,而师资力量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目前,包括新录用老师,本专业专任教师共7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具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100%,大部分具备“双师型”素质;兼职教师6人,具备多年一线辅助器具适配经历。师资力量还可以进一步得到加强。一方面,推动专业教师到辅助技术一线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引进辅助技术专业带头人,聘请企业辅助技术骨干力量参与专业课教学。积极对外交流与合作,给教师们创造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训师资队伍。

4 康复辅助技术课程设置发展与改革

由学习领域构成康复辅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资格考试、技能鉴定与学历教育嵌入式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在课程评价体系上构筑学校、用人单位、社会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4.1 课程内容的调整和完善 康复辅助技术专业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类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服务内容随着市场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课程内容也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而变化。要注重对新课程的开发。新课程的开发是以保证高职教育课程新颖、实用和规范为目的而进行的,是世界范围内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石。核心课程定位需更加明晰,以辅助技术模块为突破点,实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战略,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

4.2 职业技能训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实践训练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教育课程,是高职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在辅助器具适配与评估实训管理和运行机制上需要制订保障措施,在教学中充实“做”这个环节,让学生能更多体验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和过程。在实训管理和运行机制上制订保障措施,加强过程控制。联合企业共同创办现代化的辅助技术实训中心,吸引社会资源以及实现“订单式”培养。

4.3 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可以引导高职课程设置更好地满足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考核,是促成高职课程设置和就业市场相适应的关键举措。目前,与辅助器具应用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还没有出台。在职业资格认证上,需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和本地区的实际,积极探索,参与辅助技术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建设。

4.4 课程设置评估体系的完善 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将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依赖于课程设置评估体系的完善与合理性。高职教育的发展是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康复辅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有一线行业参与,如各地的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等。另外,康复辅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评估还要有社会人士的参与。辅助技术的发展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人士对评估的参与,可以加深社会对辅助技术教育发展的了解,提高辅助技术教育的社会认可程度。同时,社会人士把各界对辅助技术教育的要求与期盼反映给学校,有利于辅助技术教育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由于辅助技术在国内起步较晚,辅助技术专业没有更多的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如何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并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1]张济川,金德闻.中外辅助技术的发展状况比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4):324-326.

[2]GB/T16432-2004.残疾人辅助器具分类和术语[S].

[3]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残疾人康复咨询教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84-185.

[4]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2):1013.

[5]郑俭.中美残疾人辅助技术高等教育调查与比较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0):989-991.

[6]郑俭,许晓鸣,许家成,等.论发展中国残疾人辅助技术高等教育的必要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4):331-333.

[7]金乐民.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之探索[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3):244-245.

[8]郭丽云,侯淑芬,戴红,等.北京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2):158-161,164.

[9]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启思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李强.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11]宋为群,霍速,王茂斌.互动式教学在康复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8):743-744.

[12]范佳进,钟磊,朱图陵,等.需求评估对辅助器具补助政策的启示[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4):368-370.

[13]舒彬,杨志金,李香平,等.重庆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8):768-771.

猜你喜欢

器具残疾人辅助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室庐几榻器具间 浅谈明清绘画中的器座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易混淆车辅助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试析山东地区所出金银饮食器具
古代器具灌农田
我骄傲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34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