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程序在急诊护理带教中的探索
2011-02-11钱鹏
钱 鹏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护理程序在急诊护理带教中的探索
钱 鹏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目的 探讨能培养出符合临床实际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方法 引入护理程序理论指导临床带教。结果 按护理程序理论指导临床带教,实习生能在短时间内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工作,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实习生对带教老师评价满意。结论 护理程序在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能规范护理带教,提高实习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育,护理;临床实习;护理过程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的发展趋势,也逐渐进入到护理临床带教中。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与护理管理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护理程序是做好整体护理的核心和基础,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1]。
1 护理程序的概念及作用
护理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对护理对象进行主动全面的整体护理,使其达到最佳健康状态。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带教,就是把实习生和护理对象进行换位,是以促进和帮助实习生的临床实践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带教活动,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对实习生进行主动的全面的整体带教,使其尽快适应岗位要求,进入护士角色,完成护理工作任务,培养出符合临床实际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2 带教方法
2.1 评估
2.1.1 护生的基本情况评估
包括年龄、性别、籍贯、学历、毕业院校、爱好、特长、政治面貌、精神状态、学习热情、心理状态等。
2.1.2 带教老师的评估
包括带教老师的年资、职称、学历、操作技能、专业知识、带教态度、沟通能力等。
2.2 计划
护理部根据学校毕业实习大纲及计划,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各临床科室设置“实习带教”本,内容包括:护理专业实习职责要求,本科实习要求,具体工作安排,上小课题目、授课人、详细内容,实习生见习、实习轮转表,出科理论、操作考试等项目,把计划细化,使带教规范化、程序化。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对急、危、重患者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掌握观察病情的方法及内容。并能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为患者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
2.3 实施
2.3.1 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成立由主管护师组成的临床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督促组,对实习质量进行全程督导;挑选大专以上学历,自身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有一定教学、管理、沟通能力并热心带教的护理人员为带教老师;护士长和教学干事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关心护生的衣食住行、心理变化及带教情况。
2.3.2 实习前学生由护理部组织4d的岗前培训
介绍医院概况、护理指挥系统;有关规章制度;实习计划要求;如何当好实习生;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医院参观了解医院的布署和各科室的分布。
2.3.3 实施一对一专人带教
按制定的计划与目标,带教中具体跟班,采取讲解、示范与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她们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随身带小册子,把临床碰到的问题或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学习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学习除了带教老师上小课外、还安排参加院内、科内的讲座等;利用晨会、交接班、查房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4 评价
2.4.1 出科考试
①理论考试。由教学监督组出题,对护生进行考试,了解其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并加以评分。②操作考核。心肺复苏,氧气吸入法,静脉输液,无菌技术操作,洗胃法。
2.4.2 护理教学质量检查
每季度由教学督导组组织检查,内容包括:教学计划落实、上小课、理论及操作考试情况;现场抽查实习生掌握理论及操作情况、对护生综合素质评定、询问护生对带教老师的反映。
2.4.3 教学评价
实习结束前,召集学生对教学情况进行集体交谈,找其不足加以改进。
3 评 价
对于护生临床带教的评价,可采用带教老师评价与护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由带教老师和护生定期进行座谈,对教学情况和护生掌握情况作出评价,同时了解护生对每一位带教老师的带教方式和带教水平是否满意,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评价等,及时给予建议和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出科前,护生要完成自我总结,总带教老师实施综合考核,分为操作和理论方面,综合考评护生的专科知识、技术掌握和运用能力。
4 总 结
在护理临床带教中应用护理程序明确了护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调动了带教老师和护生的积极性,培养了护生的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能力和沟通技巧,促进了教学相长,效果显著。
[1] 郑修霞.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66.
R47
A
1671-8194(2011)06-03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