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A处理对黑果龙葵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1-02-10杨彬颉建明

长江蔬菜 2011年10期
关键词:黑果龙葵浆果

杨彬 ,颉建明

(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龙葵(Solanum nigrumL.)为茄科(Solanaceace)一年至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互生,浆果球形,熟时黑色[1];种子多数近卵形、压扁状[2],分布广。龙葵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临床应用已久,可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消炎利尿、化痰止痒。龙葵的嫩梢可作汤,味甘美,作火锅料、凉拌或炒食;也可烹炒,成熟的浆果能直接生食。龙葵果实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总量比苹果、桃和葡萄均高[3~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由过去的温饱型向营养型和保健型转变。以食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和保健品为时尚,特别是野生蔬菜和野生浆果颇受人们青睐,开发野生植物资源引起各界高度重视。随着人们对保健野生蔬菜需求的增加以及对龙葵临床治疗多种肿瘤药效的发现,市场对龙葵的需求不断增加。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处理龙葵种子和龙葵根系,研究其对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为实现野生龙葵的人工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5~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黑果龙葵种子,于2008年9月在甘肃兰州黄河沿岸采集浆果,置于尼龙纱网中搓揉淘洗,除去果肉及果皮,获取种子后阴干,储存于4℃冷柜中备用。

1.2 试验方法

处理前,取 20 g 种子与湿沙(水∶沙=15∶100,v∶w)在4℃冷柜中层积30 d后取出,再置入湿润培养皿中,在12 000 lx光照下光照24 h,打破种子休眠。

①不同浓度SA处理对黑果龙葵种子发芽的影响 设 4 个 SA 处 理 ,T1:0.05 g/L,T2:0.10 g/L,T3:0.15 g/L,T4:0.20 g/L,蒸馏水处理为对照(CK)。将破除休眠的黑龙葵种子置于用不同浓度SA打湿发芽盒(10 cm×10 cm×10 cm)内,置于 25℃的光照培养箱中发芽,逐日统计发芽数,第4天统计发芽势,第7天统计发芽率。每个处理100粒种子,4次重复。

②不同浓度SA对黑果龙葵幼苗生长的影响将破除休眠的种子催芽后,置入蛭石∶炉渣∶菇渣∶锯末∶牛粪=0.2∶0.2∶0.2∶0.3∶0.1 的基质中育苗, 在 25℃的气候箱内培养至 3~4 片叶时,用 0(CK),0.05(T1),0.10 (T2),0.15 (T3),0.20 (T4)g/L 的 SA 蘸根处理30 min后于2009年6月13日定植于日光温室,株距20 cm,行距20 cm。每个处理栽种15株[8],随机区组排列。2009年7月26日,每个处理随机取6株,测定株高、茎粗、叶片数、比叶重、根冠比、叶片数,每株随机采7片叶测定叶面积。

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单因素多重比较。

表1 不同浓度SA处理对龙葵种子萌发的影响

表2 不同浓度SA处理对龙葵幼苗生长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SA处理对龙葵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SA处理后,龙葵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随SA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均低于对照。其中,T4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T1,T2,T3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 0.05,0.10,0.15,0.20 g/L 的 SA 对黑果龙葵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不显著。

2.2 不同浓度SA对龙葵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CK处理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表现最差;T1处理表现最佳,其处理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根冠比、叶片质量均大于CK处理。说明T1处理在植株外部形态、光合性能、生长势上优于其他处理的效果。而T4处理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地上地下鲜质量等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由此可知,T1处理有利于龙葵幼苗生长。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浓度SA处理龙葵种子后,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降低,且随SA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可能与SA处理浓度过高有关,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用T1处理龙葵幼苗根系后,龙葵幼苗的株高及茎粗与对照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处理效果最佳。

[1]龙荣华,李学林.云南野生蔬菜的开发利用[J].中国蔬菜,2000(5):36-39.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茄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3]朱立新.中国野菜开发与利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6:113-114.

[4]龙荣华,刘关所.野生蔬菜龙葵[J].北方园艺,2002(2):42.

[5]张海洋,徐秀芳,张菊芬.龙葵的营养成分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44-46.

[6]张海洋,董锡文,杨永年.值得开发的植物资源——龙葵[J].北方园艺,1997(6):13-14.

[7]刘利国,郭喜宝,姜小晶.龙葵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刊,2006,24(7):1 375-1 378.

[8]徐淑元,孙怀志,谭雪.保健野生蔬菜——少花龙葵的栽培技术[J].广西园艺,2002(4):30-31.

猜你喜欢

黑果龙葵浆果
设施浆果
核桃黑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困扰吧, 女性!
黑果枸杞化学成分研究
小老鼠采浆果
黑果枸杞在辽西地区的栽培技术
黑果菝葜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龙葵果
龙葵果
发芽变绿会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