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1-02-10冷双芝张增高宗民
冷双芝 张增高 宗民
(1.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2.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3.胶州市疾病控制中心 山东 青岛 266300)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治疗分析
冷双芝1张增高2宗民3
(1.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2.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3.胶州市疾病控制中心 山东 青岛 266300)
目的总结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L)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及分析相关文献报道。结论PGL应以联合治疗为主,而外科手术仍是联合治疗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
原发性胃淋巴瘤 诊断 治疗
原发性胃淋巴瘤(PGL)很少见,与胃癌相比,其发病率相对低,大约占全部消化道淋巴瘤的55%~65%,占胃恶性肿瘤的2%~5%,是仅次于胃癌的第二位高发胃肿瘤,其组织学类型主要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霍奇金淋巴瘤(HD)相对来说教较少见,前者又分为淋巴结来源和淋巴结外来源,淋巴结外占25%~50%。长期以来对其治疗问题一直存在很多争议。传统观点认为手术是治愈的最主要手段,但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对其治疗也有了不同的治疗手段,本文对PGL的治疗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1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病因
在近10余年的研究中发现幽门螺杆菌(Hp)与胃的淋巴瘤密切相关,有报道称,有>90%的胃淋巴瘤病例中均发现有Hp感染。Stolte等[1]报道了450例Hp相关胃炎中,有125例胃粘膜出现淋巴滤泡组织,提示Hp感染可使本无淋巴组织的胃粘膜产生获得性淋巴组织(MALT)。1991年Wotherspoon[2]等报道110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中,101例患者检测到Hp;在临床研究方面近几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3]进一步表明,胃淋巴瘤患者于Hp感染密切相关。
2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分期及临床特征
T-原发肿瘤
T1:淋巴瘤侵及粘膜层
T2:淋巴瘤侵及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未突破浆膜层
T3:突破浆膜层,(未)侵及临近结构
TX:无法判定浸润深度
N-区域淋巴结情况
N0:淋巴结未受侵及
N1:侵及胃旁淋巴结
NX:无法判定淋巴结受侵及情况
M-远处转移情况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包括区域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结转移
1期:无区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A:T1,N0,M0
B:T2,N0,M0
C:T3,N0,M0
2~3期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T1~3,N1,M0
4期:远处转移
T1~3,N0~1,M1
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绝大多数年龄在50岁以上,60~69岁为高发年龄段。男女比例为1.5~1.8∶1,白种人多于黑种人。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如最常见的是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等。几乎所有病例均可发生腹痛,部位常位于上腹部或脐周,有时可因进食或抗酸治疗后缓解。在所有的胃淋巴瘤患者中,以腹痛和消瘦最为多见.分别占总数的71%~80%和11%~68%;出血者占7%~23%;穿孔者较少见。有些患者在晚期可有腹部肿块、恶液质等表现。上消化道钡餐对PGL的诊断准确率较低,其正确率仅为15%~20%。因此,纤维胃镜是目前最主要的诊断手段。胃镜下PGL常表现为胃腔内巨大隆起性黏膜下肿块,也可表现为表浅小溃疡,同时伴胃壁增厚、僵硬。由于PGL是源于黏膜下层。胃镜组织学活检常取材过浅而影响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故当钡餐发现胃粘膜有多发性息肉结节,多发溃疡,胃壁内肿块。但蠕动尚能通过,胃镜提示胃多发溃疡,伴粗大粘膜皱襞,局限性或多发性息肉状结节隆起或肿瘤溃疡多呈火山口状等特点时,应考虑到PGL的可能。另外内镜超声检查对胃淋巴瘤的早期诊断也有所帮助。
3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治疗
目前对于胃原发性淋巴瘤的治疗,没有统一和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其发病率较低,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比较困难,对其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估仍尚有争议,但其总体趋势是向综合治疗发展,提倡尽量保留胃,提高生存质量根据其临床分期及分类,选择合理治疗方案。(1)抗Hp治疗:近年来临床上将抗Hp治疗作为抑制淋巴瘤的有效方法,但抗Hp治疗对浸润胃壁深层的MALT淋巴瘤效果不明显。在正规抗Hp治疗后,约有50%~70%的患者可出现程度不同的消退。因此,正规的抗Hp治疗不仅对接受放化疗的患者非常有效,同样也作为淋巴瘤手术切除后的综合治疗之一。(2)手术治疗:长期以来,外科治疗一直作为治愈胃原发性淋巴瘤的主要手段,手术可直接切除肿瘤,便于分级分期、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提高病人的存活率。根据具体情况作根治性全胃切除,根治性胃次全切或联合脏器切除。即使手术不能根治仅作主要病变的切除,术后辅以其他治疗也可望获得较好疗效。(3)化学治疗:胃原发性淋巴瘤不论是早期还是晚期,术后常规采用辅助化疗,可以增加病人的治愈率,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其具体化疗方案应视病情和手术后的状况而定,常用化疗方案有COPP和CHOP方案。Liu等[4]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报道,36例I、Ⅱ期PGL病人接受化疗,其中29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总缓解为率为83.3%。5年生存率为72.6%;21例通过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为77.8%。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化疗也是胃淋巴瘤的重要治疗手段。(4)放射治疗:由于胃原发性淋巴瘤对放疗并不是很敏感,所以目前多主张术后不必做常规放疗,仅将其作为肿瘤在局部复发后的保守治疗措施。
总之,本病对化疗、放疗都有一定的敏感性,如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可获得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本病治疗效果较好,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胃癌。根据目前国内对胃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和认知现状,我们认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然是缩短与国外差距的关键,对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1]Stolte M,Eidt S.Lymphoid follicles in antral mucos a;immune response to campyrobacter pylori[J].J Clinic pathol,1989,42(12):1269~1271.
[2]Wotherspoon AC,Ortiz-Hidalgo C,Falzon MR,et aL.Helicobacter pylori-a ssociated gastritis and primary B-cell gastric lymphoma[J].Lancet,1991,338(8776):1175~1176.
[3]Parsonnet J,Hansen S,Rodriguez L,et a1.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 ion and gastric lymphoma[J].N Engl J Med,1994,330(18):1267~1271.
[4]Liu HT,Hsu C,Chen CL,et a1.Chemotherapy alone versus surgery followed by chemotherapy for stage I£¯¢òE large - cell lymphoma of the stomach[J].Am J Hematol,2000,64(3):175~179.
[5]叶金明,瞿丽,周娟娣,等,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的探讨[J].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2004,27(10):32~34.
[6]王纯斌,卞杰,顾明,等.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诊治探讨[J].白血病·淋巴瘤,2002,11(5):286~288.
R736.3
A
1674-0742(2011)08(c)-0188-02
201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