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197例护理体会

2011-02-10邱艳茹

中外医疗 2011年30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溶栓心电图

邱艳茹

(长春市中心医院 长春 130051)

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引起患者死亡。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随着我国老年化人群的不断增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本病的发生率不断呈上升趋势,不仅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还对其他器官造成损害,使死亡率大大增加[1]。因此,及时的抢救和护理是降低患者死亡,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手段。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入院的197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收治的197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男109例,女88例,年龄59~88岁,平均(69.2±3.1)岁,病程2~17年,本次急性起病到就诊时间为2~21h。患者均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其中并发室性期前收缩35例,室性心动过速62例,心室颤动41例,心房颤动38例,房室传导阻滞21例。内科合并症:合并慢性呼吸道感染31例,糖尿病54例,高血压59例,脑血栓34例。经过有效、细致的护理,有4例患者因并发心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由于心前区疼痛,伴有濒死感,患者常处于极度的恐惧,惊慌中,再加上伴发心律失常,患者感到悲观、绝望,这种不良心理使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液中儿茶酚胺升高、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导致病情急剧加重[2]。我们护理人员应积极的开导患者,倾听患者的倾诉,主动给予关心、安慰,调动患者及家属积极性,使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并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个体化教育方式,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

2.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患者由于心前区不适、频死感入院,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心率变化,每15分钟测量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心律1次并认真记录,立即给予心电监护,特别是要注意S~T段、Q~T间期的变化,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护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中心静脉压等重要生命信息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3],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给予急救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缓解心绞痛的发作,急性期可给予鼻导管高流量持续吸氧5~8L/min,待病情稳定或疼痛减轻后可间歇低流量给氧。建立2条静脉通路并保持通路通畅,及时给予溶栓治疗。

2.3 溶栓护理

患者溶栓前应绝对卧床休息,常规检查凝血、心肌酶、凝血功能,做好一切应急抢救准备。选择上肢一条较大的血管,以确保溶栓药物按时输入。溶栓过程中应定量、定时滴注溶栓药,观察患者的神志,穿刺部位、皮肤黏膜、大小便的情况。溶栓期间加强连续心电监护、血压、心率、心律的变化,溶栓后每15~30分钟记录心电图1次,3d内打印全导联心电图4次(4次/d),以后每日一次,连续7d,详细记录心电图的时间、ST-T改变等,判断溶栓效果。抗心律失常时可选用利多卡因50~100mg缓慢静脉注射,病情缓解后每分钟1~3mg静脉滴注维持[4]。

2.4 一般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组织对心肌氧的灌注,减轻心脏负担和心肌耗氧量,保持室内环境安静、空气流通,尽量减少探视,给予患者充分睡眠和休息时间,卧床期间应加强生活护理,尽量避免患者增加体力消耗及心脏负担,注意观察病情及心律变化,待症状稳定好转后,可按照病情轻重逐渐在床上坐起行肢体活动,3周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患者卧床休息时,由于改变了饮食和排便的习惯,容易引起便秘、排便困难,要提醒患者排便忌用力过度,防止因用力过度引起脑、肾、下肢的动脉栓塞或心跳骤停而死亡。对有便秘者可用开塞露或低压盐水灌肠。

2.5 饮食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由于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恶心、呕吐、消化机能减退。因此,给予患者易消化、产气少、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可从流质食过渡到易消化的半流质食,保证必需的热量和营养,少食多餐;忌烟酒,忌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防止因血液粘稠度增高,局部血流减慢,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诱发心肌梗死。

3 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心肌缺血、缺氧,供血中断,缺血的心肌引起心房、心室肌内受体激活,引起心律失常,常导致患者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持续有效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条件。我们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肌梗死的症状,用扎实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知识,正确使用药物和方法进行抢救和护理,使患者转危为安,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陈飞飞,孙晓华,李锦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10,6:74~75.

[2]邓桂姣.3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19:1741~1742.

[3]杨彦萍,蒋慧.18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32):2968.

[4]范玉荣,李江梅,蒋春艳,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1:106.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溶栓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6》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液体敷料对心电监护患者皮肤的保护作用研究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