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静脉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2011-02-10朱彩虹王宝霞
朱彩虹 王宝霞
(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医院肿瘤科 江苏 响水 224600)
PICC在静脉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朱彩虹 王宝霞
(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医院肿瘤科 江苏 响水 224600)
目的为肿瘤化疗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准确输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及病人的痛苦。方法对226例肿瘤化疗病人采用PICC置管输入化疗药物。结果PICC置管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机械性静脉炎22例,4例出现局部红肿,无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结论给化疗特别是时辰化疗病人施行PICC置管,能很好地保护血管,有效防止化学性静脉炎及药物渗漏的发生,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而正确选择血管是穿刺成功的关键,严格无菌操作及脉冲式正压封管是预防感染和导管阻塞的保证。
PICC 静脉化疗 护理
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病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经外周静脉化疗的患者常常承受静脉炎及药物外渗漏性软组织损伤的痛苦,由于血管的破坏,往往明显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下一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1条良好的静脉通道极为重要。我科于2007年至今,对226例肿瘤化疗患者,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输液导管(PICC),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6例需化疗的癌症患者,其中男148例,女78例,年龄25~85岁,平均57.48岁。其中乳腺癌73例,肺癌51例,消化道肿瘤82例,其他癌20例。所用化疗药物主要为:5-FU、奥沙利铂、长春瑞宾、紫杉醇、多西他赛、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等,每次以2~3种药物联合化疗。
1.2 操作方法
材料选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PICC单腔导管穿刺包,深静脉穿刺包1个,无菌手套2副及生理盐水250mL+肝素12500uL支。具体操作:本组选择贵要静脉右侧87例,左侧70例;正中静脉右侧24例,左侧25例;头静脉右侧12例,左侧8例。体位:平卧位,穿刺侧上臂与身体呈90°角。测量长度:测量穿刺点至同侧胸锁关节再至第3肋间的长度,所得长度为PICC管导入血管的长度。然后先用75%酒精消毒3遍,再用0.5%碘伏消毒3遍,范围为穿刺点上下10cm,两侧至臂缘,常规铺无菌洞巾。术者洗手、戴帽子及口罩,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打开深静脉穿刺包及PICC管包装,用肝素生理盐水10mL预冲导管。扎压脉带,嘱患者握拳,静脉穿刺见到回血后再平行进针少许,确保鞘管前端完全进入血管,保持针的位置,向前再推进鞘管,保持插管鞘的位置,松压脉带、松拳,轻压穿刺点上方止血,从鞘管内撤出穿刺针。将导管推入鞘管,为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进管15~20cm时指导患者头部偏向同侧贴近肩部,并缓慢推进至所量长度,从静脉内撤出鞘管,再缓慢将支撑导丝撤出,将机翼状卡子卡在距PICC穿刺点1cm处,用贴膜及胶布固定导管。最后经X线摄片确定导管达到理想的上腔静脉预定位置,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1]。
2 结果
本组226例均穿刺成功,留置时间30~360d,平均86.5d。经右侧静脉置管122例,左侧静脉置管104例。其中导管异位20例,颈内静脉异位16例,肋间静脉1例,锁骨下静脉打弯回折1例,经X线下调管均达上腔静脉;锁骨下静脉变异扭曲导管无法通过至上腔静脉2例,最终导管留置在锁骨下静脉内;堵管3例,经尿激酶溶栓全部再通;穿刺部位感染4例,经换药及局部涂抹抗生素药膏而痊愈;机械性静脉炎22例,经护理好转;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而拔管;局部3M敷贴过敏3例,更换安舒妥抗过敏敷贴(英国施乐辉有限公司,规格4008)及抗过敏药物应用后痊愈。
3 讨论
保护静脉血管是肿瘤化疗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普通留置针因位置表浅,易受病人肢体活动影响,加上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刺激非常大,易导致血管发生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临床出现血管损伤及疼痛也较常见[2]。中心静脉置管导管远端达上腔静脉,血管较粗,血流充分,化疗药物通过管导注入血管后迅速被稀释,从而解除了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避免了药物引起的外周浅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虽一定程度减少了静脉炎及药物外渗漏性软组织损伤,但导管维护频繁,易堵管和滑管,不宜长期保留带管回家,反复穿刺增加了气胸等并发症风险及患者的痛苦。PICC(即经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输液导管)不仅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且1次置管可保留1年[3],风险小,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不影响患者化疗期间的一切日常生活,大大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患者可在无任何痛苦的情况下轻松顺利完成整个化疗疗程,极为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外周血管及组织。
3.1 静脉选择
选择肘部静脉显示较好的患者,且首选贵要静脉[4],次选肘正中静脉,第三选择是头静脉,因贵要静脉管腔粗、直、静脉瓣较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而头静脉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在进入腋静脉处有较大角度,进管难度大,易造成导管扭曲变形而误入肋间等分支静脉。文献要求首选右侧贵要静脉为穿刺血管,与该血管静脉瓣少,走行较直路径较短有关。但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选择右侧贵要静脉穿刺时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较高,需反复调管,增加手术者及患者的X射线暴露,并增加机械性静脉炎及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降低病员满意度。而选择左侧贵要静脉穿刺时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较右侧明显降低,可能与左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夹角呈锐角,而右侧呈钝角有关。穿刺点以肘窝区肘下不<1cm(两横指)的静脉暴露良好处为宜[5],过低时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血液回流受阻;过高则易损伤淋巴系统或神经系统。穿刺前了解静脉走向及静脉情况,避免在疤痕及静脉瓣处穿刺。
3.2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1)导管异位和脱出:置管后最常见的异位是导管进入颈静脉。本组有16例出现导管进入颈静脉,经X线指导下将导管撤出至锁骨下静脉再重新置入上腔静脉,选择从左肘部穿刺进针可明显降低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2例导管末端进入肋间小静脉,在X线下将导管缓慢回撤至折弯消失,用10mL注射器抽10mL生理盐水一边脉冲式推注保持导管平直,一边旋转重新将导管沿锁骨下静脉置入上腔静脉。另有2例因血管变异扭曲,X线监视下导管亦无法通过锁骨下静脉进入上腔静脉,留置于锁骨下静脉。胸腔内压力改变、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导管固定不当等均可致导管脱出。因此,嘱病人避免剧烈活动和穿刺侧肢体负重,每次换药后妥善固定导管。本组1例导管脱出10cm而留置于锁骨下静脉。
(2)机械性静脉炎:多与穿刺动作粗暴、反复调管、静脉较细、走行弯曲致导管损伤静脉壁有关。护理措施:肢体抬高制动,局部硫酸镁湿热敷并涂抹含激素的喜疗妥软膏,夏季可用75%酒精湿敷效果较好,抗生素应用,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3)穿刺失败:慎重选择血管,血管条件不好者可用备用针先穿刺成功后再拆开导管包,如此可减少患者经济损失和减轻穿刺者的心理压力。
(4)敷料过敏:表现为敷贴下皮肤有皮疹、水泡、红肿、瘙痒感,增加局部感染发生率。处理方法:选用英国施乐辉4008抗过敏敷料,局部外用地塞米松软膏或水剂,口服抗过敏药物。
本组病例PICC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未出现1例体内导管断裂及渗漏损伤,未发生严重机械性静脉炎,化疗过程顺利。我们总结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地选择血管,尽量选择首次化疗且依从性好的病人;严格的无菌操作;正压封管;加强健康宣教;患者的配合很重要。PICC置管方法简单、安全、有效的优势,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解除了病人的后顾之忧,并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也使病人的整体治疗费用下降,节约了成本。非常值得在肿瘤化疗病人中推广应用。
[1]于健春,王秀荣.X线辅助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6):378~380.
[2]张惠兰.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95
[3]闫庆霞.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在化疗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05,7(116):29~30.
[4]魏娟,曹亚红,陈秀敏,等.外周静脉穿刺植中入心静脉导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0,15(8):471~472.
[5]王秀华,王丽娟.三向瓣膜式外周静脉中心导管的置管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41.
[6]骆小京,康继红.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NICU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32~233.
Objective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and to establish a good intravenous access,ensuring accurate input of drug to prevent chemotherapy drug adverse reactions and local pain.Methods226 cases of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and PICC catheter input by chemotherapy.Results226 patients with cancer, PICC catheter smoothly the whole process of chemotherapy,no leakage of injury complication.ConclusionThe chrono-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especial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PICC catheter,can well protect the blood vessels,effectively prevent phlebitis,reduce patient suffering;the correct choice of vessel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puncture,strict aseptic technique and pulse Sealing the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and catheter obstruction guarantee.
PICC;Venous chemotherapy;Nursing
R473
A
1674-0742(2011)08(c)-0146-02
201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