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在治疗皮肤病中的应用①
2011-02-10王秀杰
王秀杰
(辽宁省铁岭县第一医院 辽宁铁岭 112000)
逍遥散在治疗皮肤病中的应用①
王秀杰
(辽宁省铁岭县第一医院 辽宁铁岭 112000)
逍遥散最早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1107年),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组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主,当归、白芍补血和营以养肝为辅,茯苓、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为佐,煨姜和中,与归、芍配伍能调和气血,助薄荷能增强柴胡疏肝解郁作用。纵观全方,实为气血双调,肝脾同治的良剂。笔者应用本方辩证加减,治疗数种皮肤病证,屡获佳效。
皮肤病 中医药疗法 逍遥散
逍遥散为中医名方,是由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组成,主治肝郁气滞、肝脾不和、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诸证。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功能。由于本方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方剂学将逍遥散列为和解剂,为调和肝脾之要方。逍遥散在临床的应用中,被历代医家发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内、外、妇、儿、眼等各科疾病。笔者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则,以其治疗多种皮肤病,效果明显。
1 色素类皮肤病
1.1 黄褐斑
女,35岁,颧部黄褐色斑片,状如蝴蝶,伴胸肋胀痛,心烦易怒,经行胀痛,舌质暗红,脉弦细。为肝火疏泄,气血瘀滞不配上荣面肤,治疗以当归、赤芍、柴胡、黄芩、莪术、薄荷、红花、甘草,服药20剂后,改用加味逍遥丸服用2个月,后见斑片面积逐渐减少,嘱其尽量避免光线巩固疗效。
1.2 黑变病
患者,48岁,面部弥漫性灰黑色斑片,边缘模糊,上覆细薄鳞屑,微痒,心烦易怒,食欲不振,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方以柴胡、白芍、当归、党参、丹参、莪术、炒扁豆、红花、僵蚕、甘草、郁金、丝瓜络、黄芪,经服药后,黑斑范围逐渐缩小,上方加减调整2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
1.3 白癜风
患者,男,19岁,皮肤出现白斑半月,颈部有鸡卵黄大乳白色斑,微痒,有逐渐扩大趋势,伴烦躁,胸肋闷胀,舌淡红,脉弦细,为肝气郁结,气血失和,卫外失司,风邪乘虚而入,相搏于肌肤,肌肤失养,郁而成斑,治疗以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薄荷、白蒺藜、苍耳子、甘草、丹参、郁金、丹皮、地龙、琥珀、防风、乌梅,每日1剂,半月后,皮损范围未见扩大,服药3个月后以此方剂加减调整改为丸剂,服用半年,随访白斑处已为正常肤色。
2 斑秃
患者,女,21岁,头枕部鸡卵黄大卵圆形脱发2个月余,伴有头痛,肋胀,夜寐不安,舌暗红,有瘀斑,脉弦细,为气血郁滞,毛发失养而脱落,治疗以柴胡、当归、赤勺、白芍、川芎、红花、白术、白芷、夜交藤、桃仁、酸枣仁,同时配合梅花针叩刺,1d后脱发区出现柔软白发,而后逐渐变黑,变粗。
3 痤疮
患者,女,17岁,面部皮疹栗粒至米粒大,颜色暗红,部分中心有白色脂柱,伴胸闷,善叹息,月经先后不定期,舌质暗红,苔微腻,脉弦细,为平素情质不调,肝气郁结,郁而化热,不得外泄,上荣于面所致,治疗以当归、柴胡、赤芍、白术、云苓、丹皮、栀子、生地、茵陈、白花舌草,皮疹逐渐减少,颜色暗淡。
4 荨麻疹
患者,女,30岁,月经前后起红色风团,伴月经前后不定期,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气不舒,冲任不调,治以当归、柴胡、白芍、茯苓、甘草、薄荷、坤草、香附、蝉蜕、白藓皮、僵蚕,经用药10付后,再来月经未见皮疹出现。
5 结缔组织病
红斑狼疮:患者,女,40岁,面部红斑,蝶形对称,颜色暗红,鳞屑灰白,粘着斑剥,伴胸肋胀痛,头目晕痛,腹胀纳呆,月经不调,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气滞血瘀,治疗以当归、白芍、郁金、白术、茯苓、桃仁、红花、枳壳、川楝子、薄荷、干草、煨姜、丹参、枸杞子、泽兰,同时配合激素治疗,病情平稳,逐渐得到抑制。
逍遥散最早始载于宋代陈师文等撰校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1107年),因其能“消散其气郁,摇动其血郁,皆无伤乎正气也”,故名曰“逍遥”。此药以当归、白芍养血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土,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姜系散气火之物,以顺肝性,而使之不郁,如是则六淫七情之邪皆治。在临床运用中,无论以何病症为主要表现,但俱需以肝气不舒,肝郁气滞为其病机,再依据不同的主症,给予适当的加减,辅以活血化瘀,健脾利湿或清热化毒之药,则诸证自已。
R275.05
A
1674-0742(2011)08(c)-0106-01
王秀杰:铁岭县卫生局。
201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