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2011-02-10张洁
张洁
(长春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长春 13005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张洁
(长春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长春 130051)
目的 探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治疗组76例采用西医治疗与对照组76例采用中医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 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45例(59.21%),总有效率90.79%;对照组治愈28例(36.85%),总有效率69.7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西医的治疗原则是采取扩张血管、调节血脂、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溶解血栓和抗凝等药物方法简单、便捷、针对性强。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西医 中医 疗效 观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极大,可以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1]。治疗方法很多,本文就西医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52例,治疗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6例,男39例,女37例,年龄53~79岁,平均66岁;对照组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龄52~78岁,平均63岁。2组患者间年龄、性别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西医治疗(治疗组) (1)扩张血管。硝酸甘油:一次用0.25~0.5mg(1片)舌下含服;(2)调节血脂。①降低甘油三脂的药物非诺贝特口服,一次0.1g,每日3次。②降低胆固醇的药物辛伐他汀口服每天10mg,晚间顿服。(3)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常用阿司匹林口服:一次0.3~0.6g,每d3次,必要时可每4小时1次。(4)溶解血栓药和抗凝药。对动脉内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用溶解血栓药、抗凝药,可用尿激酶生理盐水配制后,按6000单位/m in速度冠状动脉内连续滴注2h,滴注前应先行静脉给予肝素2500~10000单位。
1.2.2 中医治疗(对照组) (1)痰浊内阻型。临床症状:病人体肥少动,嗜睡,晨起口中粘腻乏味,舌淡胖或淡暗,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缓或滑。治法:化瘀,降浊,燥湿。方用:二陈汤加减。药物组成:半夏、茯苓、橘红、泽泻、生姜、陈皮、茵陈、甘草。(2)气滞血瘀型。临床症状:平素易怒心烦,时感胸肋胀闷不适,时或头晕,舌质暗或有瘀斑,舌下静脉迂曲,脉弦或涩。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当归、生地、柴胡、赤芍、桃仁、川芎、桔梗、枳壳、红花、牛膝、甘草。(3)肾精亏虚型。临床症状:眩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发脱齿摇,耳聋耳鸣,动作迟缓,精神呆钝,苔薄白,舌淡暗,脉细。治法:补肾填精。方用:右归丸加减。药物组成:茱萸、枸杞、熟地、山药、杜仲、当归、鹿角胶、菟丝子、肉桂、附子。
1.3 疗效评定[2]
显效:经1~2个疗程治疗后,病人头晕、胀痛、乏力、肢体麻木等症状明显好转,血脂、血流变学检查正常;有效:治疗后部分症状、体征减轻,血脂有所下降,血流变学检查由危险转为警告或注意。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变化,血脂没有下降或上升。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2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χ2检验,应用SPSS 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治疗组:显效45例(59.21%),有效24例(31.58%),无效7例(9.21%),总有效率90.79%。
(2)对照组:显效28例(36.85%),有效25例(32.89%),无效23例(30.26%),总有效率69.74%。
2组数据比较,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χ2检验,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类型,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3]。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发生在冠状动脉上的动脉粥样硬化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tic)[4]。它是最常见的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因冠状动脉血管树由于心脏的形状而有多数方向改变,因此亦承受较大的血流剪应力[5]。常伴发冠状动脉痉挛,痉挛可使原有的管腔狭窄程度加剧,甚至导致供血的中断,引起心肌缺血及相应的心脏病变(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可成为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中医常将本病归属“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年老体衰、肾气不足,膏粱厚味、损伤脾胃,七情内伤、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治疗采用化瘀,降浊,燥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补肾填精等方法,效果一般。西医的治疗原则是增加冠状动脉血供和减少心肌氧耗,使心肌供氧和耗氧达到新的平衡,尽最大努力挽救缺血心肌,主要采取扩张血管、调节血脂、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溶解血栓和抗凝等药物。疗效确切、用药方便、抗栓效果显著。主要优势是用药的简单、便捷、针对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林晓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对比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2008,17(2):1638.
[2]季亚娟.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状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4):646.
[3]张晟瑜.冠心病与血栓形成相关基因的多态性[J].协和医学, 2010,1(1):1130.
[4]张艳秋.5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2):44.
[5]王斌.通心络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85.
R541.4
A
1674-0742(2011)08(c)-0072-01
201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