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猗县小转地养蜂管理模式

2011-02-10山西省晋中种蜂场030600

中国蜂业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临猗县产子荆条

山西省晋中种蜂场,030600

临猗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黄河流域,运城盆地三角地带北沿,地理坐标:东经 110°17′30.7″~110°54′38.9″,北纬 34°58′52.9″~35°18′47.6″。海拔 320~835 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本县植被以果林和玉米为主,苹果树从以前的15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00万亩以上,外带部分辅助蜜粉源植物。临猗县养蜂户在200户以上,蜂群1.5万群,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蜜源植物种类少,无法提供蜜蜂全年繁殖与生产的需要。因此,小转地放蜂成为主流。现就临猗这一特点,依据蜂农乔引禅叙述对临猗养蜂业饲养管理做个介绍。

每年2月4日左右开始春季繁殖。先用水剂药物治螨两次(间隔3天),同时放王,然后给蜂箱包装,箱底垫一层草帘或碎草,覆布盖在框梁上,上面再盖棉垫。接着整理蜂群结构,一般蜂群留半蜜脾供蜂王产子,隔板外放一个一面装满花粉的粉脾,存粉的面靠蜂群;较强的蜂群留3个产子脾,较弱的蜂群留1~2张产子脾,每群保证蜂脾比达1.4以上。巢门开在蜂箱中间,蜂箱坐北朝南放置,放王3天后,辅助巢门喂水,水中加少许盐(0.1~0.5%),开繁一个月蜂脾基本不动。本阶段自然界无蜜源,利用半蜜脾既减少饲喂糖的麻烦,也避免了喂蜂引起盗蜂,同时减少了开箱的次数便于蜂群保温。密集开繁能提高蜂群对外界不利天气的防御,合理调整温湿度,避免多发病(爬蜂病、白垩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免疫力,保证蜂群新老健康交替,为下一阶段的快速增长做准备。

3月8日左右,将蜂群转到永济市胜利庄一带杏花场地,此地温度较高,杏花、油菜开花较早。这时蜂群开始加脾扩巢,即把隔板外的粉脾移到隔板内,隔板外另加一张半蜜脾。以后加脾以隔板外的蜜蜂数量确定,蜂爬满就加脾。3月20日选特好群开始培育王台,为换王作准备。到4月5日基本都能加上继箱。本阶段随着外界蜜粉源的到来,蜜蜂的采集积极性空前高涨,蜂群进入快速增长期。大小群互补子脾是重点,合理使用强弱群,最大程度发挥蜜蜂的哺育力。除繁蜂外,每群还可取蜜6~20千克,脱粉1.5千克左右。

4月4日蜂群回到临猗县北辛镇或耽子乡苹果场地,既达到苹果授粉的目的又可以取得优质苹果蜜。饲养管理方面:利用新培育的王台替换劣质老王,调整群势,巢脾上五下六,集中精力采集全年第一个商品蜜源,可取蜜1~3次,群均15千克,脱粉2千克,开始生产蜂王浆。

4月26日前转到乡宁县枣岭乡洋槐场地,全年第二个蜜源,也是价值最大的蜜源,花期短,箱内巢脾上六下五配置,控制蜂脾,限王产子,集中优势力量采集洋槐蜜,同时取浆,一般可取蜜2~3次,群产蜜25千克,产浆0.5千克。

5月10日到乡宁县麦秸岭山花场地,此地蜜粉源充足、连续,呈细流蜜状态,蜂群进入二次繁殖与数量增殖期。抓紧组织交尾群,要求2足框蜂以上,老子脾1张,蜜粉脾1张,以便蜂群快速成群,不耽误荆条采集。本期交尾成功率98%以上,培育的蜂王个体强壮、受精充分,蜂群温驯,加巢础扩巢,每群可造优质的新脾5~6张;大群箱内巢脾最终达到上四下八配置;蜜以抽摇为主,保证蜂群繁殖需求,可取1~3次,群产蜜10千克,产浆1.5千克。

6月20日转到沁水县端氏荆条场地,荆条花期40天左右,蜜源充足,前期粉源不足,进入场地后,前期关王15天;荆条开始流蜜,要积极打头蜜,继箱与巢箱全清,以解除分蜂热,提高蜂群采集积极性,为取得单花蜜做准备。随着取蜜次数的增多,会出现蜂量不足的情况,取蜜同时适度加脾,确保蜂脾比不得低于1.2∶1。后期育虫区逐渐加脾扩巢,并开始培育王台,换掉老王,为秋季繁殖做准备。可取蜜4~7次,群均50千克,停止产浆。

7月25日以后,转到襄汾县杨威葵花场地,本期粉源充足,蜂群进行复壮,以繁殖越冬蜂为主。管理主要措施:平均群势,流蜜不好时,蜂群要奖励饲喂,根据进粉情况酌情脱粉。

9月13~15日扣王停产,运蜂回家,开始逐级补喂越冬饲料,蜂子出完后,及时抽出空脾、撤下继箱,定群、治螨、防空飞、防盗蜂是重点。

11月前期以冻蜂为主,使蜂群结团、安定,等到外界结冰后,再把蜂群移到敞棚下面,箱底垫一层草帘,加内包装,巢门朝北,进入越冬期。最冷的1月份,要覆盖塑料布加强保温。注重巢门观察,保持巢门畅通,预防鼠害发生。

猜你喜欢

临猗县产子荆条
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中国荆条研究现状及发展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工作组赴临猗县调研“双减双抢”和灾后重建工作
临猗县:及时防治苹小卷叶蛾
荆条筐
临猗县: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秦始皇拜荆条
临猗县:节后第一课为千名党员上“紧箍咒”
信托公司掀起“产子”热潮
请罪为何要负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