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寰枢关节影像学研究

2011-02-10秦兆玥朱占林门立明

中外医疗 2011年27期
关键词:寰椎齿状颈椎

秦兆玥 朱占林 门立明

(吉林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1)

1 临床资料

(1)从我院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成人做为测量对象,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为22~60岁,临床上均无外伤、感染以及先天性畸形病史。

(2)使用德国西门子IconcsR-200数字胃肠机摄片,每例均摄取颈椎开口位及上部颈椎侧位片。使用胃肠机内计算机标尺测量环枢关节间隙及环齿关节间隙,所测实际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

(3)环枢关节包括:①环枢外侧关节由左、右环椎下关节面与枢椎的上关节面构成;②齿状突前、后关节,分别位于齿状突前面与寰椎前弓的齿凹和齿状突后面与寰椎横韧带之间,形成2个滑膜腔。寰枢关节的周围韧带及覆膜有寰椎横韧带、齿状突尖韧带、翼状韧带、覆膜及寰椎后弓与枢椎椎弓间的黄韧带。此组测量为环齿间隙为齿状突侧边缘与相应环椎侧块内缘距离,左右分别测量。环枢间隙为环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前缘距离。

2 讨论

(1)人类颈椎共有7块椎体,在发育上,环椎及枢椎与其他颈椎不同,环椎体部的骨化中心脱离此椎与枢椎的椎体融合而成齿状突,齿状突尖端的骨化中心在3~6岁之间出现,12岁之前融合。由于环枢椎的特殊解剖功能,所以研究其正常间隙对于临床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在脊柱中环枢椎是较特殊的椎体,为轴承关节,以环椎齿状突为轴心,环椎可随之旋转,齿状突前缘紧靠环椎前弓的后缘,齿状突后缘紧靠横韧带,所以横韧带是环枢关节稳定的主要韧带。除此外,翼状韧带、关节囊韧带对保持环枢椎的稳定也是很重要的。

(2)环椎横韧带可防止环椎过度前移,翼状韧带则能防止环枢关节过度旋转,两者共同作用则能防止环枢关节侧方脱位。环枢椎脱位的原因大体上有2种:(1)当枕部受到向前暴力冲击时,可造成环椎横韧带断裂或齿状突骨折;(2)头部受到轴向旋转暴力,使翼状韧带、环枢侧块关节囊韧带受损伤,而造成旋转脱位。

(3)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被诊断为环枢关节脱位的病例中,虽然有外伤史,但外伤暴力并不明显,甚至有的外伤并未累积头颈部,只是病人主诉头颈部不适,或旋转时疼痛。进而行影像学检查,见到齿状突与两侧块之间隙距离不等时,就诊断为环枢椎脱位或半脱位。我们认为,这样诊断是不合适的。无论从临床还是从解剖学角度上,没有暴力外伤史,一般不会造成环枢周围韧带的断裂,所以我们测量了此组环枢椎关节的正位和侧位。在环枢关节其间隙为1~2mm,平均1.48mm,无一例超过3mm,有的学者曾指出,环枢可向前移位3mm,如在3~5mm之间,横韧带可被撕裂,超过5mm即可发生断裂。环齿关节间隙的测量结果为:右侧最大4mm,最 小 2mm,平 均2.73mm,左 侧 最 大 5mm,最 小 2mm,平 均2.84mm。

200 例中,两侧不对称者占30%。经过环齿间隙测量可以说明,环齿间隙不对称是正常解剖现象,无临床意义,可认为解剖学变异。否则,由于错误的最诊断,势必造成错误的治疗。所以,对于环枢椎关节有脱位、半脱位的诊断,一定要密切结合临床。在影像学诊断上,主要诊断依据反映在颈椎侧位片的环枢关节间隙上,如其间隙超过2mm以上时,就要注意有脱位的可能。在开口位片,齿状突与两侧块间隙不对称时,应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条件。总之,一定要临床、影像密切结合才能避免误诊、误治。

猜你喜欢

寰椎齿状颈椎
寰枢椎后方结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上颌腭侧阻生尖牙与寰椎后桥相关性的锥形束CT研究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Ⅱ型齿状突骨折的解剖影响因素的研究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齿状突游离小骨法医学鉴定1例
寰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三)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齿状突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