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园创建工作专家点评

2011-02-10

中国果业信息 2011年11期
关键词:蔬菜标准建设

在11月2日的交流会上,在听取了部分省(区、市)代表关于标准园创建的经验交流之后,农业部专家指导组与产业技术体系有关专家进行了精彩点评。为了各地进一步厘清标准园创建思路,创新机制,合力推进标准园创建工作上新台阶,现将专家们的点评(根据录音资料整理,有删节)摘录如下,供参考。

杜永臣(农业部蔬菜专家指导组组长,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标准园建设经过两年的运行,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达到了当初我们设计标准园工程的目的。我感觉目前标准园的建设达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第一个是标准园成为我们蔬菜生产中科技集中示范、集中推广展示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两年的运行,特别是通过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组织的交流,让大家在这方面体会得很深刻。第二个是标准园真正也成为了促进我们“新一轮菜篮子工程”顺利实施的助推器。通过标准园的建设,我们在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培育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效果。第三个是标准园的建设也成为蔬菜新优品牌的文化基地,在提高蔬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总体来讲,标准园建设确实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下一步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标准园的建设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这恐怕是我们大家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认识。

第一点是要继续探索标准园的运行机制。现在标准园的运行机制多样性比较明显,有公司办的,有合作社办的,有企业运行的,各种机制都有。目前也无法下结论说哪种运行机制特别好,因为不同的标准园背景也不尽相同,区位不同,各种因素也不同,各种形式皆有其运行的好处和弊端。我们还需要继续思考运行机制的问题,因为这个机制的问题不解决,标准园的可持续发展便会受到阻碍,只有解决好机制的问题,我们才能够提升标准园的效益,有了效益才有生命力,有了生命力才能够持续发展。

第二点是要继续加强标准园的技术集中创新展示功能等。近两年来,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不小,但我们在真正的技术创新方面还有待继续加强,提升空间还是比较大,有些标准化仅仅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将技术集约一下、规范一下,创新做得不够,特别是有些标准园在技术层面上的特点、特色还没有体现出来。标准园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一个“tip”的问题。我建议今后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进行加强。一是育苗技术,我们现在搞了很多集中育苗,但是这些集中育苗在技术层面上还是有些问题。二是新型病害的防治技术,大家对这方面的重要性肯定有了很好的认识,但是一些具体的基础这块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例如,东部地区种了很多番茄,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很厉害,在我们标准园里表现也很严重,在很多基础层面上这一问题能够解决,但是我们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它。比如说我们在育苗期间和在定植前期如何很好地控制其传播昆虫——烟粉虱(尤其是其中的B型烟粉虱),这就需要多层面技术的集成使用。三是肥水管理问题,我们整个国家的蔬菜生产,包括我们部分标准园,水肥管理技术层面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一方面是用水浪费比较多,另一方面是肥料利用率也较低,特别是施肥的平衡性方面问题更多。要在根本性上解决肥水管理方面的问题,还是要加强技术创新。另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标准园一定要在轻简化操作这一技术层面上要有所作为。现在大家普遍认为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短缺,“三八六一”部队在局部地区仍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如何减轻农业生产劳动强度,使复杂的劳动作业变得简单化,这仍然是我们今后栽培技术方面需要创新的。现在部分标准园存在不适合机械化作业的问题,国外的蔬菜、果树栽培都向着直立的方向发展,不但利于田间操作,作物的受光好,进而品质也好,其株距很小,行距很大,这样才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这样整个的劳动环境就不一样了。以上就是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我们搞技术,一定要搞一些实事求是的技术,一定要有科学依据的技术。我们有些标准园展示的产品是炒作性的概念,是科学依据性不强的产品,我们不提倡在以科技创新为本的标准园中作为主导产品进行宣传。

第三个就是要继续加强标准园的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在与菜农沟通后发现,一些基本的信息比如收入、化肥使用情况等等,他们都不做记录和分析,如此下去,我们的生产水平和层次是无法提高的。作为标准园,我们能否在栽培管理方面实现信息化?现在有些标准园要建立生产档案,我认为这个非常好,一定要将其坚持下去。另外还要将其完善下去,有效利用电脑和软件,进行标准园信息的整合与分析,还有市场营销信息。我们现在总是说要建立产品追溯制度,如果你的生产信息、市场营销信息都不健全,都没有一个很好的登记、管理和储存的话,又如何建立起追溯制度?再一个就是增加菜农的信息,至少要加强标准园菜农的信息化意识的培训,这将来对我们整个标准化信息、蔬菜产业的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像蔬菜生产之所以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卖菜难和买菜贵同时并存的问题,就是我们信息不畅通的问题。我们现在千家万户的生产存在着不确定性、随意性,但市场需求是要有计划性的,这是最大的矛盾。造成这个矛盾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市场信息,没有及时的信息、准确的信息、全面的信息。

第四点是继续坚持标准园建设整体规模的合理规划、合理布局。个人认为标准园的数量还需要继续增加,但同时把现有的标准园做大、做精、做强却更加重要。在数量上、整体布局上要有个科学的考量,不要盲目地追求标准园创建数量的多少,要把现在的标准园建好、运行好,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特别是不希望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尤其是设施的生产规模,在这方面应慎重。现在蔬菜有时会造成季节性的区域性过剩,已经造成了卖菜难的问题,量大了,比较效益便会下降。这也涉及一个信息的问题,我觉得任何一个地区,扩展扩大蔬菜生产规模,一定要充分考虑,不仅要考虑本地区,还要考虑本省、外省,考虑与自己生态相似区域的蔬菜生产,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没人种的局面。这方面不是说现在形势有多严重,而是要慎重考虑,避免过几年之后我们大规模的建设基地出现问题。

第五点,需要加强标准园的文化建设。近期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建设,我认为非常必要。大家普遍感觉到近十年来,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文化的发展速度相对落后,导致现在的许多人有知识却没有文化。文化建设是一个持久性的东西,而不是包装就了事了、就“文化”了。今后我们也要提高标准园内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

周常勇[农业部果树专家指导组专家,农业部现代农业(柑桔)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所长,西南大学副校长,研究员]:我感觉到近两年农业部在标准园建设方面的工作进行得紧锣密鼓,抓的既有高度,又很到位,各级政府也非常重视。我想这是农业部在抓农业标准现代化内涵式发展,很有时代的意义。从标准园建设的成效上看,尤其是昨天在四川看到了令人鼓舞的场景,其标准园每个占地面积都达到上万亩,都是“千亿工程”。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市场引导资源配置,政府在其中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政府引导政策到位的效能在四川标准园建设中体现出来了。比如,2009年四川省农业厅召开了一个柑桔工作会,那时一位副书记、一位副省长都亲自到现场,由此让人感觉到政府的导向性非常强,很明确就是要抓这个事情。在杜所长发言的基础上,我简单地补充几条具体的建议。

第一个是产销一体化,感觉引入了超市的直接参与机制,下一步可以强化合作社参与定价过程。因为农户不是法人,但是合作社是法人,这个定价的过程对于千家万户来说往往是被动的,但是合作社它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可以发挥这个作用,联销是抵抗风险的一种最佳方式。建议下一次我们标准园建设会议可以邀请一些做得好的合作社和企业代表做发言。

第二点是标准园建设可以和乡村旅游、农家乐结合起来,可以适度地注重一些生态农业建设的内容。十七届六中全会才开了,国家要搞文化工程,这一点刚才杜所长也讲了。我觉得保护村落文化和标准园建设其实可以完全结合,因为很多人,尤其是下一代,不清楚蔬菜、果树的生长过程,这个就是很多城里人有兴趣去参与的。昨天我看到的蔬菜基地就有很多文化的元素在里面,很漂亮、很“立体”。

第三点是安全防范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在建标准园的时候或者是一些工程的时候,都非常开放,在这个过程中监管就非常需要注意。建议标准园建设方面今后可以扩大一些种苗补种的范围,预警、监测、评估这些事情都是安全防范。

第四点是要做好远程信息管理工作,不用亲临现场也可以做到。在宣传方面,农业部也非常重视,还特别要求《中国果业信息》杂志进行宣传报道。

最后一点就是标准园目前到了一个全国性观摩的阶段,建议到国外进行参观学习,与一些国际评估组织达成一些合作。

阮建云[农业部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我很荣幸多次参加了部里组织的标准园建设的一些活动,深受鼓舞。我们中国的茶叶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但和世界同行相比,我们的单产却是最低的,生产效率也比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等国家低。现在我们建设标准园,从抓产业到形式、到效率、到质量安全,从总体上以建设标准园为抓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我们的标准园在效益的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的改观和生产组织方式的革新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如何让一家一户的生产实现组织化,以适应现代市场的要求,确实是个难题。我们标准园的建设重点突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这种经营方式,把我们的生产很好地组织起来,运转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创新和进步。另外一个就是通过标准园的建设能够把基地同品牌建设联系在一起。过去企业的品牌和基地联系得不是很紧密,现在标准园建设能够把品牌建设落实到基地,跟千家万户的农户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作为一个从事专业技术的人员,我就如何在标准园建设过程中体现先进的技术、适用的技术提以下几点想法。

第一个是标准园基础建设方面,特别是适应以后的机械化作业的基础条件还需要引起重视。现在很多标准园,园内主干道建设得非常好,但操作道建设还比较缺乏,这样一来,以后机械是很难进入的,应注意操作道与机械的配套。另外,基础设施建设不应求大、求全。比如说像灌溉设施,在冬春连旱地区的标准园就应主张建设灌溉设施,但我国目前大部分产业均为春产,因此不一定所有的标准园都配备灌溉设备。另外,对一些“倒春寒”比较严重的地方,目前有两类防冻技术比较好,一类是喷灌,另一类是架一些风扇,但也要量力而行,要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和有效需求来定。

第二点是技术的到位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比如说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用的色板,很多地方千篇一律就是一个黄板。但不同的昆虫对不同颜色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比如对小绿叶蝉,提出了绿色板,而且它的细微的差别都会造成引诱效果不一样。再比如,现在很多地方的茶厂都修得非常漂亮,但是我们的茶机厂与国外不同,国外的茶机厂卖给你机器的同时会将技术参数也给你,而我们的茶机厂仅是一个硬件提供商,需要用户自己摸索,技术参数能否满足机器的需要,加工出来的产品能否发挥自然的品质,能否符合消费者的要求,这一块还需要作更多的工作。

第三点是技术档案还需加强。有些地方的标准茶园是有档案,但与实际操作却对不上,很多细节比如说这个农药是哪个厂家出的,产品批号是多少,都不清楚。这显然不利于产品质量追溯。

第四点是品牌、文化建设。我们的标准园没有注册,既不便于依法行政,也不便于产品经营。因此,建议标准园可以注册,使其可以成为一个名牌产品,这对于标准园的建设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五点是掌握面和点之间的关系。标准园建设是一个新鲜事物,如何能够做到长远,还需要部里和各级农业部门来思考。如何掌握一个度,将标准园建设得更好?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现在的规模还比较小,建议从中央财政角度将资金支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标准园建设扩大到一定规模,以此带动整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蔬菜标准建设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奇怪的蔬菜
蔬菜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