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2011-02-10张荷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9期
关键词:瞳孔脑损伤器官

张荷花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张荷花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好转 46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14例。结论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SBI)患者由于昏迷时间长,自身代谢紊乱,易产生多种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鹤煤公司总医院法医科 2008年 3月至 2010年 10月收治了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积极治疗并加强了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60例,男 38例,女 22例;年龄 3岁 ~86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并经X线、CT检查确诊;单纯脑挫伤 32例,脑挫伤并颅内血肿 18例,广泛性脑挫伤并硬膜外血肿 5例,开放性脑挫伤并硬膜外、硬膜下血肿 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 2例;手术治疗 27例,非手术治疗 33例;闭合性脑损伤 49例,开放性颅脑损伤 11例。

1.2 结果 本组患者好转 46例,死亡 14例,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

2 并发症护理

2.1 颅内压增高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脑组织的损伤严重,加之脑出血、脑缺氧、脑水肿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导致的颅内压增高,是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及瞳孔的变化,瞳孔的改变是判断病情和发现颅内压增高的重要标志,意识障碍程度加重,或瞳孔忽大忽小或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提示颅内压增高,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快速静脉输注 20%甘露醇 250ml等。应用脱水剂治疗期间准确记录 24h出入液量,防止引起电解质紊乱。颅内压增高患者床头抬高 30°,充分给予氧气吸入,以减少无效腔和呼吸道阻力,改善脑缺氧。

2.2 肺部感染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消除呼吸道阻塞物。护士应帮助患者经常改变体位,翻身、叩背,翻身叩背后及时吸痰,吸痰时间<15s,吸痰前后增加氧流量,提高氧浓度,吸入 5m in后再吸痰。气管切开后由于支气管直接与外界联系,鼻道和口咽失去湿润气流、防御感染的作用,易导致细菌的侵入,应行雾化吸入每天 4~6次,以及气管内滴药,以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便于及时吸出呼吸道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2.3 上消化道出血 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血红蛋白及尿量的变化,综合判断出血量及有无休克,防止出现“三高”和“三低”征象。“三高”即心率快、鸣肠音强而多、尿素氮高的表现。“三低”即血压低、血红蛋白低、尿少的表现。“三高”和“三低”是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现。临床上表现突出并且便于观察,同时方便记忆,是帮助我们做出正确判断的很好依据。

2.4 急性肾衰竭 因颅脑损伤患者长期使用大剂量甘露醇,易引起肾衰竭,同时多数患者血容量不足。因此,首先要补充容量,保证肾脏足够供血。在应用甘露醇之前,应测量血压,过低的血压不应使用脱水剂,而应用升压病来维持血压。对尿失禁、尿潴留患者应留置导尿,保持局部清洁,每隔4h放尿一次,每周更换尿管一次,每日冲洗膀胱 1~2次,预防尿路感染,并总结 24h尿量,以便了解肾功能。

2.5 高热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无论任何原因引起持续性高热,都可增加脑细胞对氧的需求,进一步加重脑缺氧及肺水肿,并加速颅内压升高等症状。同时高热还可以导致循环、呼吸功能紊乱,因此,及时控制高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临床上可采用持续冰袋降温(头部置冰帽、颈部、腋窝、腹股沟置冰袋)或温水擦浴每日 2~3次;药物降温;补足水分,防止发生酸碱平衡失调,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同时注意口腔的护理;冬眠药物的应用。

3 讨论

颅内压增高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如治疗护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或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损伤。护理过程中应做到勤巡视、勤思考、勤观察,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是关键。除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外,颅内压监护是重要手段。颅内压监测能持续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提示预后,当颅内压≥5.3kPa时病死率显著增加[1]。重型颅脑损伤后肺实质多有淤血、水肿,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致误吸,气道内分泌物不能排除,加上侵入性操作和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极易并发肺部感染,严重肺部感染可导致呼吸功能不全,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因此,护理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消毒隔离,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机体受到创伤等致病因素的强烈刺激,可能产生全身性自我破坏性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失常[3]。笔着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加强重要器官功能的监护,早期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强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是护理的关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86.

[2] 梁平.重型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9):366.

[3] 陈玉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进展.护理研究,2002,16(4):199-200.

458000河南省鹤壁市鹤煤公司总医院法医科

猜你喜欢

瞳孔脑损伤器官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类器官
ORGANIZED GIVING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瞳孔检查及常见瞳孔异常
瞳孔里的太阳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瞳孔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