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肺化纤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6例分析

2011-02-10刘良徛闻海菊李少峰

中医药通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温肺间质性胸闷

● 刘良徛 闻海菊 李少峰

肺间质纤维化,属中医“肺痿”[1,2]范畴。本病病机多认为肺燥津伤或肺气虚冷,津气亏损,失于濡养以致肺叶枯萎,治疗多从滋阴润肺,清热生津,或温肺益气入手。我们根据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病理及临床特点,结合临床实践体会,认为本病以阳虚、痰凝、血瘀为病理基础,并遵洪广祥教授“治肺不远温”[3]之学术观点,以温阳、化痰、行瘀为法,予自拟方温肺化纤汤为主方进行辨治,每获卓效。现举数案,以飨同道。

1 典型案例

例1 朱某某,男,84岁,2010年8月2日因咳嗽、咯痰4月,加重伴喘息半月入院。患者于2010年4月初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未予治疗,逐渐出现活动后口唇紫绀,在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真菌性肺炎,经治疗后,口唇紫绀减轻,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动则喘息。入院见:咳嗽、咯大量白粘痰,不易咯出,动则喘息,上楼时明显加重,平素感乏力,纳可,寐安,二便平,舌红紫暗,苔白腻,脉细弦。查体:两肺呼吸音弱,两下肺可闻及velcro啰音。实验室检查:血沉26mm/h;C反应蛋白8.42mg/L;血气分析:PH7.39,二氧化碳分压27mmHg,氧分压52mmHg;肺CT示:慢性肺气肿并两肺感染,纤维化改变;肺功能提示:①肺通气轻度下降,②小气道功能下降,③弥散功能下降。诊断:①肺间质纤维化;②I型呼吸衰竭。中医辨证:阳气虚衰、痰瘀阻滞。治法:温阳化痰、活血化瘀。选方:温肺化纤汤加减。用药:生麻黄 10g,肉桂 4g,熟地黄20g,鹿角霜 15g,炮姜 10g,炙甘草10g,红花 10g,当归 10g,白芍 10g,桃仁 10g,川芎 10g,大黄 10g,地龙10g、土鳖虫6g。结合抗感染、低流量给氧等治疗。

患者服药30余剂,胸闷气喘明显减轻,偶有咳嗽、咯痰,舌红暗,苔白稍腻,脉细弦滑。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在正常范围,血气分析:PH7.39,二氧化碳分压34mmHg,氧分压 70mmHg,于 8 月6日病情改善出院。随访:出院至今一直坚持服用上方,病情稳定。

例2 刘某,女,62岁,2010年9月15日因发热、咳嗽、乏力伴双手僵硬2月余入院。患者4年前出现发热,双上肢关节僵硬,曾在某三甲医院住院,诊断为“风湿性疾病”,经强的松、甲氨碟呤治疗后好转,之后一直服用激素治疗。两个月前出现发热、咳嗽、咯痰,在某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①风湿病,②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入我院,入院见:发热,体温波动在37.5℃上下,咳嗽,干咳为主,乏力,双手僵硬,口干,纳食可,眠可,二便平。舌质红暗苔白腻,脉细弦。查体:T37.7℃,R20次/分,P80 次/分,BP104/6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闻及velcro啰音。实验室检查:胸部CT平扫示:①双侧间质性肺炎,②纵隔内肿大淋巴结,心包及肝周少量积液;血沉90mm/h;C反应蛋白10.91mg/L;血气分析:吸氧状态下PH7.44,二氧化碳分压29.0mmol/L,氧分压68mmol/L;血常规:红细胞3.3×1012/L,白细胞 3.9×109/L,淋巴细胞比率21.3%,中性粒细胞比率63.0%。诊断:间质性肺炎。中医辨证:阳虚寒凝,痰滞血瘀。治法:温阳散寒,祛痰行瘀。选方:温肺化纤汤加减:用药:生麻黄10g,熟地 20g,肉桂 5g,炮姜 10g,白芥子 10g,白芍 10g,茯苓 20g,丹皮10g,鹿角霜 10g,桃仁 10g,当归10g,川芎 12g,桂枝 10g,地龙 10g,土鳖虫6g。

患者服用20余剂后精神好转,无发热,无明显咳嗽、咯痰,双手关节僵硬明显减轻,口不干、不苦,纳食可,寐安,二便平。于10月7日病情改善出院。出院至今一直坚持服用上方,病情稳定。

例3 晏某某,女,44岁,2011年5月18日入院。患者于今年1月份因畏寒,身体见多处出血样瘀点斑,某三甲医院检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一月余好转出院。3月份因咳嗽、胸闷等症在我院治疗半月,好转出院。自患病以来一直服用来氟米特、硫唑嘌呤、强的松(30mg/天)、兰索拉唑等药物。此次缘于4天前自觉恶寒发热,口腔现数个溃疡点,以口角舌面为主,2天前活动后感觉胸闷,咳嗽,咯少量白色痰涎,四肢末端凉,尤以手指末端明显,上午紫绀,下午、晚上皮色不变,今晨自觉发热明显,头晕,测体温39.3℃,遂于当地诊所静滴头孢退热未效,为求进一步诊疗,故来我院,入院见:发热,面色偏黄黯,口唇无发绀,畏寒,头晕,活动后胸闷,偶咳嗽,咳白色痰涎,口腔现数个小溃疡,口干,微口苦,纳食欠佳,寐安,二便平,舌红苔白腻,略有浮苔,脉沉细数。查体:左下肺可闻及少量velcro啰音。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胸部正位片示:①两肺间质性炎症,间质性纤维化改变;②肺气肿改变;血气分析:PH7.53,二氧化碳分压29mmHg,氧分压64mmHg;血常规:红细胞3.79×1012/L,白细胞 4.52×109/L,淋巴细胞比率4.0%,中性粒细胞比率93.4%;C反应蛋白74.33mg/L;血沉23mm/h。诊断:①肺间质纤维;②肺部感染;③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阳虚外感、湿邪凝滞。治法:助阳解表,温通经络。选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加葛根汤。用药:生麻黄10g,细辛 3g,熟附片 10g,白芍 10g,桂枝 10g,葛根 10g,炙甘草 10g,红枣6枚,生姜3片。并结合西医抗感染、强的松30mg/日等治疗。

患者服药3剂后仍发热,头晕,稍有咳嗽,痰少,胸闷减轻,微口干,恶寒较前减轻,两肺呼吸音清,左下肺可闻及少量velcro啰音,舌质红,苔黄白相间,舌中苔略少,脉细数。中药予小柴胡汤加味以清热祛湿,和解少阳。用药:柴胡 30g,党参 10g,黄芩 10g,法半夏10g,佩兰 10g,生姜 3片,大枣 6枚,炙甘草 10g,苏叶 20g,藿香20g。

患者服药5剂后体温降至36.2℃,稍咳,偶感胸闷,舌淡苔中间略少,边薄黄。中药予温肺化纤汤以温阳化痰,活血通络。用药:生麻黄10g,肉桂4g,熟地黄20g,鹿角霜15g,炮姜10g,炙甘草10g,赤芍10g,桃仁10g,白芥子15g川芎 10g,红花 10g,当归 10g,酒大黄10g,地龙 10g,土鳖虫 6g。

患者服药后,咳嗽咯痰明显好转,无胸闷气逼,舌红苔稍腻,脉细,于6月10日病情改善出院。出院至今一直坚持服用上方,能操持家务。

例4 彭某某,男,75岁,2011年7月11日因反复咳嗽8年,活动后胸闷2年,伴发热3天入院。患者2003年下半年受凉感冒后出现咳嗽,咯少量白痰,之后几乎每年均出现咳嗽,咽痒,2009年感冒发热后再次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活动后胸闷气喘,某医院行CT诊断为“间质性肺炎”,今年4月份以来自觉气短明显,爬三、四楼觉气短难续,近三天来自诉吹空调后,出现低热,无鼻塞流涕,无盗汗,无恶寒,故来我院求治。入院症见:低热,面色潮红,咳嗽咯少量白粘痰,咳嗽以夜晚为主,胸闷气憋,活动后加剧,咽痒,自觉口干欲饮,乏力,寐差,纳少,二便平,舌红,苔薄黄腻,脉左沉细,右弦滑。查体:两肺呼吸音稍弱,两中下肺可闻及 Velcro啰音,左肺尤其明显。有高血压史10年。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36.07mg/L;胸部CT示:两肺间质性改变。诊断: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辨证:阳气虚衰、痰瘀阻滞。治法:温阳散寒、化瘀祛痰。选方:温肺化纤汤加减。用药:生麻黄10g,肉桂6g,熟地黄20g,鹿角霜 15g,炮姜 10g,炙甘草10g,桂枝 10g,云苓 15g,丹皮 10g,赤芍 10g,桃仁 10g,浙贝 15g,杏仁15g。

患者服用7剂后,面色稍红,咳嗽咯痰较前减轻,痰少粘白,胸闷气憋减轻,舌红,苔薄白腻,脉左沉细,右弦滑。查体:两肺 velcro啰音略减少。效不更方,再服原方7剂后患者面色如常,无明显咳嗽咯痰,胸闷气憋再减,舌红,苔薄白,脉左沉细,右弦滑。于7月25日病情改善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上方,门诊随诊,病情稳定。

例5 王某某,女,49岁,2011年7月14日因反复咳嗽、咯痰12年,加重1年伴活动后胸闷气短入院。患者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烧不退,经某省级医院诊断为“间质性肺炎”,经激素、抗生素治疗后好转出院。继后咳嗽、咯痰,反复发作。去年开始咳嗽、咯痰较频,遇天气变化、感冒后易发,并出现胸闷气短,动则尤甚,近一周咳嗽加剧。入院见咳嗽,咯少量粘稠痰,黄白各半,活动后胸闷气短,低热,口干、口粘,胃脘部稍觉不适,纳呆,寐安,二便平,舌红,苔少,中有裂纹,脉细弱。查体:T37.2℃,两中下肺野可闻及 velcro啰音。诊断: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辨证:阳气虚衰、痰瘀阻滞。治法:温肺、化痰、行瘀。选方:温肺化纤汤加减。用药:生麻黄10g,熟地20g,肉桂 4g,炮姜 10g,白芥子 10g,鹿角霜 15g,炙甘草 10g,礞石 20g,地龙 10g,土鳖虫 6g,赤芍 10g,茯苓15g,丹皮 10g,桃仁 20g,冬瓜子30g,桔梗 15g,鹅管石 20g。并结合抗感染等治疗。

患者服药12剂后无明显咳嗽、咯痰,胸闷气短减轻,舌淡红,苔少,中有裂纹,脉滑数。于7月25日病情改善出院,出院后继续服药上方,门诊随诊,病情稳定。

例6 范某某,女,58岁2011年2月25日因咳嗽2月,胸闷1月余入院。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在当地诊所治疗,经抗生素治疗未效。1个半月前出现胸闷气喘,动则尤甚,于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肺间质性疾病”,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基强的松龙、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等治疗后病情稍好转出院。一月前曾在我科住院,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经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一直服用强的松30mg/天。),可下床稍步行,但活动后仍感胸闷气憋。近几日病情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再次入院,入院见:精神差,慢性病容,呼吸急促,咳嗽痰粘,偶有咯血,呛咳为主,活动后胸闷气憋,纳可,二便平,舌质红暗,苔薄白,脉细滑。查体:双肺呼吸音弱,可闻及velcro啰音,无哮鸣音。有双腕关节疼痛史6月余,近两月晨起手指关节僵硬明显。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14.47mg/L;血气分析:PH7.44,二氧化碳分压30mmHg,氧分压77mmHg(吸氧浓度5L/min);胸部CT示:间质性炎症改变,两下肺为主。诊断: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辨证:阳虚、痰凝、血瘀,咳伤肺络。治法:温肺,化痰,敛肺止咳。选方:阳和汤加味。用药:生麻黄10g,肉桂4g,熟地黄20g,鹿角霜 15g,炮姜 10g,炙甘草10g,白芥子 10g,枇杷叶 10g,瓜蒌皮15g,天花粉 10g,五倍子 5g,生石膏 10g,浙贝 10g,五味子 10g,诃子10g。并结合抗感染、强的松30mg,日1次、持续低流量给氧、营养支持等治疗。

患者服药20剂后,咳嗽咯痰减轻,无痰中带血,胸闷气憋也有改善,纳可,二便平,舌红,苔黄偏干,脉细滑,将强的松减量为20mg/天,患者于3月20日晚再发喘息气促,咳嗽咯痰,痰中夹有血丝,胸闷,活动加剧,舌质红,苔前1/2少,后1/2黄偏干,脉数,听诊两肺可闻及velcro啰音。中药方改为温肺化纤汤加减以温阳、祛痰、行瘀。用药:生麻黄10g,肉桂6g,熟地黄 20g,鹿角霜 15g,炮姜10g,炙甘草 10g,桂枝 10g,云苓15g,丹皮 10g,赤芍 10g,桃仁 10g,川芎10g,地龙10g,土鳖虫6g。

患者服药10剂后患者精神好转,咳嗽气喘胸闷明显减轻,可自行下床缓行,咯白色泡沫粘液痰,量少,颜面潮红,口干但饮不多,舌质红,苔白腻,中有裂纹,脉滑。两肺听诊闻及velcro啰音,将强的松减量为15mg/天。

患者再服上方5剂,咳嗽咯痰明显减少,胸闷气喘明显减轻,可走出病房,纳可,寐安,二便平,舌质红,苔白稍腻,脉弦数。于4月4日病情改善出院。出院随访:至今一直坚持服用上方,病情稳定。

2 病例分析

肺间质纤维化,曹世宏[4]认为,本病以肺燥阴伤和肺气虚冷为主,且相互兼夹。早期病情较轻时以肺阴亏虚的表现为多,晚期病情较重时则多见气阳不足的表现。以滋阴清热、健脾温肺为治疗大法。赵子贤[5]辨证针对本病气阴两虚,兼有痰瘀热之邪的病机,采用以益气养阴为主、兼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定喘等治法。武维屏[6]将本病分为早中晚三期,各期又有夹感发作与慢性迁延之别,夹感发作时可见风寒痰阻及风热痰壅等标实之候,治疗以解表化痰、宣肺降气为主。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肺间质纤维化病性多为虚实夹杂,由于久咳或大病久病之后,损及肺脏生机,导致肺脏阳气生发失源,温养无能,肺病及脾,脾阳不足,运化不键,损及肾阳,气化不力,津液凝聚生痰生湿。痰饮久停则更耗伤肺脾肾阳,故其病机根本在于气阳虚。患者胸部CT示肺间质纤维化,肺功能示弥散功能减退,肺部多闻及velcro啰音,可认为是痰饮所致,而痰饮的产生究其根本在于阳虚。同时,阳虚则血行不利,痰凝则血流不畅,终致阳虚寒凝、痰滞血瘀,病情缠绵难已[7]。根据肺间质纤维化这一特点,其治疗必须予以温肺、化痰、行瘀,我们临症时多运用温肺化纤汤。

温肺化纤汤为自拟方,由古方“阳和汤”加桃仁、红花、川芎、地龙、土鳖虫组成。阳和汤出自清代外科名医王洪绪所著的《外科全生集》,方由熟地、鹿角胶、肉桂、炮姜、白芥子、麻黄、甘草组成,具温阳补血,宣通血脉,散寒祛痰之功。本方虽为外科之阴疽症所设,然其主要功能应是温阳通络,诚如王洪绪所言,“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也随之消矣”,故临床只要抓住“阳虚寒凝痰滞”这个主要病机,运用此方,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实验研究表明无论是丹参、当归、川芎等单味药,还是固定方药对肺间质纤维化模型的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均由明显减轻作用[8,9];方由阳和汤加味而成,共奏温阳、化痰、行瘀之功。我们认为临床应用温肺化纤汤不必拘于阳和汤证之脉沉细或迟细,面色苍白,舌淡嫩或胖嫩,苔白不渴,只须抓住病机关键则可[10]。上述6例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热象,甚至热伤气阴之象,须知此“热”乃因阳气虚衰致痰浊、瘀血内生,进一步导致或痰浊壅阻,或痰瘀阻塞,壅遏日久而成之郁热。因阳气不振,痰瘀难蠲,郁热则定难退,故治疗必须在温肺、化痰、行瘀的基础上,兼清郁热则可。一味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于病无益。当然,临症之时,确属热象明显,或近期有大咯血者,还须谨慎斟酌,切不可猛浪行事。温肺化纤汤对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评价,值得进一步探讨。

[1]晁恩祥,张纾难.肺痿再辨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5):14 -15.

[2]张纾难.试论瘀血肺痿[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1):7 -9.

[3]赵凤达,蔡灿林.洪广祥.“治肺不远温”在慢性咳喘病中的运用[J].江西中医药,1993,24(2):3 -4.

[4]智屹惠.曹世宏教授论治肺间质纤维化[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7(3):185-187.

[5]张天蒿,马 君,韩 镭,等.辨治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1998,33(3):102-103.

[6]赵兰才,武维屏.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研究进展述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4):70-72.

[7]刘良徛.浅谈阳和汤治疗肺系疾病[J].中医药通报,2007,6(4):25 -27.

[8]戴令娟,侯 杰,蔡后荣,等.川芎嗪、当归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1996,19(1):26 -28.

[9]王 飞,陈 平,曹国平,等.补阳还五汤对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间质纤维化过程中TGF-β1含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05,23(9):31-32.

[10]刘良徛.阳和汤治疗肺系病证验案举隅[J].山西中医,2000,16(1):57 -58.

猜你喜欢

温肺间质性胸闷
温肺降浊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机制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温肺化纤汤干预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Nrf2含量研究
认识间质性肺炎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寒性久咳试试盐敷疗法
《思考心电图之166》
胸闷气短的自我推拿疗法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