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探讨
2011-02-10王小梅
王小梅
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探讨
王小梅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2例患者2周内复律成功31例;未能转窦性11例,但其心率控制在90次/min以下;心电图显示Q-T间期有不同程度延长,但减量后逐渐恢复,长期服药有9例消化道反应,2例出现无症状心动过缓,但不影响治疗;不良反应:静脉炎2例,给予硫酸镁湿敷恢复;1例发生视神经炎,停药后恢复。结论胺碘酮应用于临床上治疗的房颤,效果明确,耐受性良好,短期使用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
胺碘酮;房颤;临床疗效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危害是心排血量减少,心功能恶化,体循环栓塞;根据病程、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初发性、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成倍的增加,一般多见于患有器质性心脏病老年群体作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仅次于早搏的心律失常[1]。我院在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用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42例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42例患者,男25例,女17例,年龄42~78岁;临床体格检查后,通过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确诊为房颤;阵发性房颤24例,每周至少发作2次,每次至少持续30 min,或每日发作数次,每次持续数分钟以上;持续性房颤18例,持续发作不超过半年,所有病例均排除紊乱原因所致心律失常,排除肝胃功能、甲状腺功能异常。
1.2 方法 在针对原发病治疗的同时,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先静脉推注胺碘酮150 mg,加5%葡萄糖10~20 ml稀释,10 min推注;未转窦性心律者,给予胺碘酮1 mg/min维持6 h后改为0.5 mg/min维持共24h,期间转为窦律停止静脉应用,改为口服胺碘酮;若心率低于60次/min停用;若仍未转窦性心律者,胺碘酮0.2 g,3次/d,1周后改为0.2 g,2次/d,1周后减为0.2 g,1次/d,以后每日 0.1~0.3 g维持。用药期间根据患者心率和心律调整剂量,监测心电图、肝功能、胸片及甲状腺功能。
1.3 疗效评价 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动态心电图监测5~6 d,对结果进行汇总和评价,大致分为三个评价标准:显效:经过治疗后,使持续性房颤转为并维持窦性心律或变为偶有发作的阵发性房颤为显效;有效:经过治疗后,使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为有效;无效:经过治疗后,达不到上述标准的为无效[2]。
2 结果
本组42例患者2周内复律成功31例;未能转窦性11例,但其心率控制在90次/min以下;心电图显示 Q-T间期有不同程度延长,但减量后逐渐恢复,长期服药有9例消化道反应,2例出现无症状心动过缓,但不影响治疗;不良反应:静脉炎2例,给予硫酸镁湿敷恢复;1例发生视神经炎,停药后恢复。
3 讨论
房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时多造成不适及血流动力学障碍,使心功能恶化,出现低血压、休克或心力衰竭加重,心排血量下降,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室搏动极不均匀,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患者往往表现为心慌或乏力,另外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降低心排出量,可造成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进一步恶化,房颤持续还增加中风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心房纤颤还有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并发症比无房颤者高5~15倍,而体循环的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3]。恢复窦性心律是控制心脏节律、改善运动能力并减少栓塞危险的手段,如无禁忌证应尽量将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房颤的药物治疗仍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方法,胺碘酮是以Ⅲ类药作用为主的多通道阻滞剂,兼有I、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
胺碘酮为通道阻制剂,可轻度阻滞钠通道,同时抑制钾外向电流而延长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抑制窦房结及房室结的功能。延长房室结区传导,有效抑制心房颤动,胺碘酮还能调节缺血心肌细胞内能量代谢,减少缺血心肌磷脂的破坏,保护细胞膜核细胞器结构和功能完整,清除自由基;非竞争性阻断α和β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量,减少心肌缺氧,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其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及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可有效地治疗心房颤动[4]。胺碘酮主要的缺点是起效慢,对心脏以外的脏器毒性作用以甲状腺功能低下最为常见,以肺间质纤维化最为严重。因此要定期复查心电图、胸片、肺功及甲状腺功,肺功能减退时要慎用,甲状腺障碍者不能使用。胺碘酮的剂量应根据年龄、性别、体质量和疾病等调节,进行个体化治疗;在合理掌握用药方法后,静脉注射合并口服胺碘酮治疗房颤是安全有效的,无严重不良反应。静脉应用中可出现低血压、静脉炎、心动过缓,因此需要有心电以及血压监护,并选用大静脉;采用静脉注射合并口服胺碘酮治疗房颤,具有较高的疗效及较高的耐受性[5]。总之,胺碘酮应用于临床上治疗的房颤,效果明确,耐受性良好,短期使用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
[1] 程玉升.胺碘酮治疗房颤40例临床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08:98.
[2]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中华心血管病学志,2008,36(9):769.
[3] 胡大一.注意正确合理使用胺碘酮.中国全科医学,2002,5(5):377.
[4] 黄进宇.胺碘酮与心肌缺血的相关研究.国外医学心血管分册,2005,26(5):283.
[5] 符荣莲.胺碘酮治疗房颤3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79-180.
471600河南省宜阳县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