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川高职院校发展机遇及改革的思考
2011-02-09侯延爽王秋林
侯延爽,王秋林
(绵阳师范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高职院校是技能型人才培育的基地,它的使命是为产业与行业企业培养适用人才,以推进区域经济产业化的发展。随着产业集群的崛起,包括产业链的拉长与拓展,第一、二、三产业的联动与融合,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促使职业教育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根据产业与行业的需求改革教学模式,更好地为企业与行业培养所需的人才。为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经得起企业和劳动市场的考验,具有丰富的生命力,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改革,大力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创造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1 四川高职院校发展中的良好机遇
1.1 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
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为四川的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西部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潜力巨大的市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来讲是落后的,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四川因地理位置和现实基础的原因,将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教育自身发展的角度以及经济转型的需要,尤其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来看,四川高职教育将迎来宝贵的发展机遇。
1.2 灾后重建的发展机遇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波及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强、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兄弟省(区、市)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灾后的四川获得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国家纳入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项目达29704个,概算投资达9386亿元。灾后重建工作急需各类高素质人才,这对四川各高职院校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机遇。
1.3 承接东部沿海及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机遇
由于东部沿海及发达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和企业成本攀升的压力,迫使该地区的许多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向外转移。而四川一方面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工业化水平又明显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因此大规模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以提高自己的工业化水平,是顺理成章的事。此外,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领域,东部与西部省区也存在十分密切的产业合作关系。如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等领域,西部省区特别是四川都拥有技术和生产等方面的雄厚实力,完全能够承担东西部之间的技术合作,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承接东部沿海及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技能素质的产业工人,这对四川各高职院校来说,当然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四川高职院校基本现状分析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四川省社会经济转入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培养一大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下面将四川高职与辽宁高职进行比较分析(参见表1),两省高校基本情况大体相同,但辽宁的工科本科院校有18所,四川仅有10所;辽宁的工科高职院校有9所,而四川工科高职院校有25所。为什么辽宁的工科高职院校数量远远少于四川?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的东北地区并不缺乏高技能素质人才,并有丰富的人才储备,而且不少高等专科学校已经升格为本科院校。四川的工科高职院校数量较多,既体现出具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人力资源基本条件和潜力,同时也反映出四川工科高职院校正处于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要求各类高职院校全面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四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针对四川省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职业技能的现状,必须在农村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要完成这项历史性任务,需要四川各高职院校积极行动,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表1 辽宁四川高校基本情况比较
据统计,四川省目前共有高职院校在校学生32.42万人。近5年来,四川各高职院校为各行各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四川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全省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各级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日制职业教育与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并举”的多元办学格局和体制。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四川省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双师型”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这些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3 四川高职院校发展及改革的基本策略
3.1 借鉴发达国家职业院校专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1)以法治教,以法促教:为加强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管理,保障职业技术教育长期健康的发展,应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立法工作,做到用法律来规范职业技术教育,用法律来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2)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有机结合: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既要对就职前的毕业生进行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同时也要利用脱产、半脱产或夜校、函授等形式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提供继续教育。
(3)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制,并逐步实现普通教育专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两者互相沟通,有机统一。
(4)公办、私办并举,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多样化、普及化。
3.2 正确定位,明确目标
从国家、地区经济文化和学校自身发展,对高职院校进行定位,科学确定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避免职业教育发展的盲目性;明确高职的培养目标,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各行各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大部分教师缺乏专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技术技能。因此,培养既懂理论、又具备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四川省高职教育实现突破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满足这一要求,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一是直接从企业聘请技术专家或技术骨干作为特聘或兼职教师;二是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加强在编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提高“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3.4 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企业需要的高职毕业生,是能够在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应该具有职业特色,突出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培养。这就需要学校广泛地与企业沟通,使专业教学计划和职业岗位要求有机结合。为达到此目的,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努力构建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安排教学、方便学生就业,促进校企共同发展。如四川长虹、五粮液集团、东方电机、攀枝花钢铁厂等知名企业,均在校企联合办学中开放生产基地,实现了产教结合,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在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需要。
3.5 创建专业教学资源库
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精品课程体系等要素。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有利于规范专业教学要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双证书”专业认证体系。
4 结语
四川高职院校应抓住国家政策倾斜的大好局面和宝贵的发展机遇,改变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长期脱节的状况,架起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合作的桥梁,积极探索四川高职院校发展及改革的基本策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效益,同时也促进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为四川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张铁岩,刘铁雷,吴兴伟,等.高职高专“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6).
[2] 刘捷.日本教师的职业形象与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9).
[3] 王世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科学体系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7,(2).
[4] 王本贤.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