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79例疗效观察

2011-02-09朱必伟

重庆医学 2011年20期
关键词:医者患侧患肢

朱必伟

(重庆市机关直属医院针灸科 400015)

作者于1989~2010年采用针灸、推拿治疗379例肩关节周围炎,并进行了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79例患者中,男 192例,女187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 43岁,平均 53岁,以 50岁左右居多,占 93%。病程最长1年,最短 3 d。左肩 146例,右肩 168例,双肩 65例。随机抽样分组,针灸后进行推拿治疗为综合治疗组127例,单纯针灸组126例,单纯推拿组12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针灸治疗[1]取肩髃、肩髎、肩贞、臂臑、曲池、外关等穴位。患者坐位,患臂放松,先用1.5寸毫针针刺患侧曲池穴,运针得气,使针感走向肩臂,然后针刺肩髃、肩髎、肩贞、臂臑、外关,留针25~30m in。留针期间用TDP灯照射患侧肩部,或用灸条在患肩施灸。取针后患肩用闪火法将5~7个火罐拔于患处,留罐10m in左右。

1.2.2 推拿治疗[2]

1.2.2.1 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患侧,用扌袞法或一指禅推法施术于患肩前部和上臂内侧,往返数次,同时配合患肢的被动外展外旋活动。

1.2.2.2 医者站于患者的患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腕部,以患肩关节为轴心作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

1.2.2.3 医者站在患者患侧前方,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并以肩部顶住患者患肩前部,握腕的手将患臂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反复2~3次。

1.2.2.4 医者站在患者健侧稍后方,一手扶健侧肩,防止患者上身前屈,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患肢向健侧牵拉,逐渐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够忍耐为度。

1.2.2.5 医者站在患侧肩外侧,用双手握住患肢腕部稍上方,缓缓向斜上方牵拉患肢,手法力量由小到大。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诊断标准[3]发病年龄多为中老年人,多继发于肱二头肌腱鞘炎或上肢创伤。肩痛:钝痛有散痛,夜间加重,局部有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以上臂外展、上举、内旋明显;有的有三角肌萎缩;X线检查可显示肩部骨质疏松。

2.2 疗效标准[3]治愈: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功能改善,症状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改善。

2.3 治疗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2 d,治疗6个疗程共计30次后判断治疗效果。综合治疗组、单纯针灸组、单纯推拿组疗效情况见表1。

表1 3组疗效比较

从表1看出,无论单纯针灸组或单纯推拿组或综合治疗组都有疗效,但综合治疗组治愈率最高。

2.4 经统计学分析,综合治疗组同单纯针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8,P<0.05),综合治疗组与单纯推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7,P<0.05),但单纯针灸与单纯推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 24,P>0.05),说明综合治疗组疗法优于单纯针灸组和单纯推拿组。所以,针灸和推拿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比单纯的针灸和单纯的推拿治疗治愈率高,综合治疗是肩关节周围炎较好的治疗方法。

3 讨 论

3.1 肩关节周围炎祖国医学称为“漏肩风”、“肩凝症”,又称“五十肩”。祖国医学认为本病[1]是因为营卫虚弱,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侧卧筋脉受压,致气血阻滞而痛,肩痛日久,气血运行不畅,以致关节僵直,肘臂不能举动。

3.2 作者通过20余年长期临床观察,采用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本病较单纯的针灸或推拿效果有显著差异,不但治愈率高,疗效巩固而且疗程短。分析其原因:通过应用针灸[4]能疏通经络气血闭阻,使气血通畅,筋肉濡润,卫外有权,则风寒湿邪得以祛除;通过应用推拿手法[1]能疏筋活血,通络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病变肌腱及韧带的修复,还可以松解肩关节里粘连,使肩关节功能得以恢复。针灸推拿二者结合运用,既可疏通经络气血,祛风散寒;又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粘连,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共同达到活络、舒筋、镇痛的作用。

3.3 由于本病发病时间长短不一,以及病理变化程度不同,因此,在推拿治疗时手法的轻重有所区别,特别是在初期[5]对疼痛较甚者,治疗手法以活血止痛为主,手法宜轻柔缓和,后期治疗以改善肩关节活动为主,可用较重的手法。推拿手法要求[2]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如为双侧病变,则双侧针灸、推拿。

3.4 本病应注意医者与患者的配合治疗,医者应教会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锻炼的方法[6],并嘱患者主动坚持功能锻炼。应注意锻炼方法要适当,要循序渐进。

[1] 杨长森.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3-196.

[2] 俞大方.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0-237.

[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726-731.

[4] 王立早.中国针灸处方大成[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03-542.

[5] 曹仁发.中医推拿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8-416.

[6] 夏治平.实用针灸推拿治疗学[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1:561-594.

猜你喜欢

医者患侧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更 正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