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防治卒中后抑郁护理体会
2011-02-09郜雪
郜 雪
河南沁阳市中医院 沁阳 454550
据WHO统计,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居世界首位,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问题。它不仅导致患者躯体疾患,而且对患者的心理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躯体症状与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为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的风险,我们针对卒中后抑郁产生的原因及病理生理特点,制定综合干预的护理措施,2010年对脑病科收住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了系统干预的临床观察,现予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01~2010-12我院脑病科的脑卒中患者113例,男52例,女61例,年龄41~85岁。发病在2周以内,住院时间不少于3周。
1.2诊断与排除标准脑梗死诊断标准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随访以CCMD-Ⅱ-R(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作为诊断标准,进行抑郁症的诊断。排除标准:随访期内死亡病例,脑梗死发病前确诊为抑郁症的病例,合并痴呆患者。
1.3方法对所有入选病例实施综合干预的护理措施。综合干预实施时间3周,2个月后随访,统计抑郁症的发病率。与文献报道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综合干预的护理措施如下:(1)对神经内科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脑卒中后抑郁的继续再教育,掌握脑卒中后抑郁诊断标准,识别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2)加强脑卒中超早期护理观察,保证超早期治疗策略的有效实施,尽可能减少神经功能的损伤。(3)进行科普宣教,让病人及家属了解脑卒中的发生、演变、恢复过程,以幻灯及图片的形式将以往恢复较好的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的照片给于演示。对于急性期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即开始宣教,2次/周。同时应指导家属多关心体贴病人,多使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使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1]。(4)注重生活细节,使患者感受到持久的社会及家庭支持。脑卒中后抑郁症往往不被家庭重视,老年人感到“久病床前无孝子”,这种来自自身疾病和缺少关爱的悲哀、孤独感困扰着患者,感到自己拖累家庭,更有患者拒绝治疗。面对患者我们要在精神上给予最大的安慰,生活上关心其冷暖、床单位的清洁、环境的营造,使他们感到医院如家,护理人员如亲人。同时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尽量抽时间看望患者,满足其精神上的需要。(5)肢体功能的改善是增强患者信心的根本因素。在超早期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反复指导患者做好患肢功能位的摆放,提供沙袋、分指板等器具。在肌张力下降阶段,给于针刺等经络刺激手段,促使肌张力尽快恢复;肌张力恢复后,应用抗痉挛理疗设备,避免病理性活动模式的形成。对家属的被动活动及患者的主动训练,责任制护士每周进行3次指导,协助康复师,缩短康复时间。(6)控制并发症,缩短病程。协助临床医师,评估每位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倾向,如吸入性肺炎、患肢关节半脱位、关节疼痛、压疮等。(7)早期识别抑郁症状,配合药物干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外在的表现有兴趣下降,甚至对自己疾病的治疗不感兴趣,常常不配合治疗,甚至拒绝治疗。患者有“三无”(无助、无望及无意义感)、“三低”(表现为行为减少、言语减少、思维缓慢)及“三自”(表现为自责、自罪甚至自杀)的表现。其他表现:很多患者有很多躯体症状,表现为周身不适,有的患者表现为严重睡眠障碍,有的患者有食欲及性欲改变。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躯体不适,常常掩盖了核心的心境低落症状,患者常常解释心境低落由于躯体不适的原因,以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可能会对医生和家人产生抱怨情绪。对于心理疏导无效的患者,尽早应用抗抑郁和(或)焦虑药物。
2 结果
随访的104例患者,诊断抑郁症27例,发病率 25.96%。目前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发生率的报道各有不同。聂永久等检查 86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其中抑郁39例,发生率45.35%[2];贾艳滨等以CCMD-Ⅱ-R(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作为诊断标准,发现62名脑卒中患者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发生率达67.74%[3]。尽管对卒中后抑郁障碍发生率及好发期的报道各异,但报道的发生率较高。采用χ2检验与聂氏报道的发病率相比较,χ2=7.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贾氏报道的发病率相比较,χ2=27.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脑卒中后控制情绪的脑细胞神经可能受到损害,使患者不能感受到生活的愉悦,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并且和亲人交流的能力也受到影响;此外,体能缺陷常导致活动受限而使患者对前景悲观失望,迫不得已的依赖及无能力的处境,面临职业和地位的丧失,经济来源无保障,无用感等,都可使患者产生抑郁反应。脑卒中后抑郁和(或)焦虑的发生除与心理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其优势半球和额叶受损有关。脑卒中损害了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皮质回路,即破坏了情绪调节回路或影响调节这个系统的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通路,使NE和5-HT合成低下而产生抑郁和(或)焦虑[4]。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不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使患者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早期有效的康复锻炼,延误最佳的康复锻炼时机,同时抑郁对躯体产生直接的病理生理和生化作用,导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延迟,甚至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干预的护理措施,从心理、社会及神经功能多个维度给患者以支持,有效干预了诱发卒中后抑郁的各个环节,因此能降低其发病率。
[1]彭伟英,唐丽玲.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32.
[2]聂永久,舒兴国,王海燕.中风后抑郁情绪的追踪研究[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8,(1):36.
[3]贾岩滨,周迁璋.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24(2):3-6.
[4]龙洁,刘永珍,蔡焯基.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3):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