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个体化血液透析治疗分析
2011-02-09张蓓蕾
张蓓蕾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
血液净化技术的进展和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接受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加。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多器官功能减退,其血透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我院自2007年起对94例老年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开展了个体化血液透析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05~2010-12于我院血透中心行维持性血透的老年CRF患者94例,诊断均符合国内标准[1];男43例,女51例;年龄60~69岁49例,70~79岁37例,80岁以上8例,平均68.16岁。94例老年CRF原发病情况:慢性肾小球肾炎42例,糖尿病肾病21例,高血压肾病16例,多囊肾8例,梗阻性肾病2例,其他5例。其中继发性肾脏疾病占55%。
1.2 方法 所有患者透析2~3次/周,血液透析滤过1~2周1次,4~5h/次,超滤量不超过干体质量的5%,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机:费森尤斯4008S和4008H血透机。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58例,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36例。抗凝方式: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或无肝素透析。
2 结果
94例患者平均透析时间26.3个月,通过个体化透析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透析前伴肺水肿8例,伴高钾血症12例,出现心绞痛发作9例,伴心包积液7例,出现意识模糊4例。经透析1~4次后高钾血症、肺水肿情况迅速得到纠正,意识明显转清。经多次规律透析后心包积液基本纠正。
透析期间并发症明显减少:心绞痛及低血糖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未出现心包炎和重要脏器出血;透析中高血压患者由23例降至6例,透析中心律失常患者(主要为心房纤颤)由9例降至2例,透析中顽固性低血压患者由6例降至2例。患者食欲及营养状况较前改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5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急性心梗,1例死于胃癌复发。
3 讨论
3.1 老年患者的血透特点 引起老年患者慢性肾衰的主要病因是糖尿病,其次高血压,与国内外报道基本相符[2]。老年患者心脏代偿功能减退,贮备功能降低,由于血液透析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这类患者透析期间易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尤其透析前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心功能减退者易于发生,成为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3]。预防老年血透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意义重大。
3.2 透析时机的选择 由于老年人各脏器的代偿功能减退,发生肾衰时,更易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内环境的紊乱,容易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于老年患者透析指征应放宽,CCr在15~20mL/min时,即应开始透析。尽早透析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易于早期恢复体力和心功能。如果拖延至各种并发症出现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才进行透析,往往预后较差,甚至无法挽救生命。
3.3 个体化血液透析方案具体操作总结 (1)一般性治疗:血流量不要调太高,200~250mL/min为宜;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不超过干体质量的5%,避免透析期间超滤过多加剧血容量变化。伴有心肺疾病患者预防性吸氧;透析前尽量减少或停止使用降压或降糖药物,避免透析中低血压和低血糖的发生;易出现心律失常患者,可给予心电监护,同时监测血钾的变化,必要时调整透析液血钾的浓度,避免透析后严重低钾诱发心律失常。(2)对严重水钠潴留、心力衰竭者或血透时易出现低血压者,采用序贯透析,适当延长透析时间和增加透析频率,个别病人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缓慢达到干体质量。(3)对尿量较多或正常,无心衰症状患者,可适当减少超滤,保护残余肾功能。(4)常规2~3次HD后,加做1次HDF或HD+HP,能辅助控制难治性高血压及周围神经病变等。(5)肝素用量个体化,根据部分凝血活酶(APTT)调整肝素用量,尽可能用最小剂量达到满意抗凝效果。对于中、高危出血者透析后可用鱼精蛋白中和或无肝素透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行个体化血透治疗,能有效减少透析间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达到病情稳定,生活质量提高,能有效提高老年CRF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1]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31.
[2]王海燕,主编 .肾脏病学[M].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张树新,任强,初敏,等 .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生存率及死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杂志,2003,3(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