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4例肝性脊髓病临床分析

2011-02-09焦淑洁滕军放赵莘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20期
关键词:痉挛性肝性脊髓

焦淑洁 滕军放 卢 宏 赵莘瑜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 郑州 450052

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athy,HM)又称肝硬化脊髓病、门-腔脊髓病、分流性脑脊髓病,是各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脏疾病晚期出现肝硬化的基础上,合并的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以胸腰段脊髓病变多见,主要表现为逐渐进展的双下肢对称性的痉挛性瘫痪,故称为肝性脊髓病。现将我院2008—2009年收治的24例肝性脊髓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4例,男22例,女2例;年龄38~56岁,平均43.8岁;肝病病程6个月~20a,平均8.7a。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丙肝患者3例。10例患者曾行门体静脉分流术,术后发病年龄5个月~15年,平均4.2年。24例患者中,18例患者出现行走困难,呈痉挛步态;6例双下肢痉挛性截瘫;24例患者肌张力增高,膝腱反射亢进;7例踝阵挛阳性;19例巴宾斯基征阳性;2例双下肢深感觉障碍;颅神经检查均无异常。

1.2 实验室检查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21例,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17例,抗丙肝病毒(HCV)和 HCV RNA阳性各3例。白细胞计数<4×109个/L 15例,血小板计数<100×109/L 17例;丙氨酸转氨酶异常19例(45~321U/L);总胆红素异常14例(21.2~374.8μmol/L);白蛋白异常16例(19~34g/L),其中<30g/L 10例,>30g/L 6例;所有患者血氨均升高(45~184μmol/L)。

1.3 影像学检查 2例行头颅及胸段脊髓MRI检查正常,4例MRI呈现长T1、长T2信号改变,以胸髓好发。

1.4 神经电生理检查 6例体感诱发电位可见末梢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肌电图提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2 结果

针对原发病给予低蛋白饮食、降低血氨药物,同时补充维生素B1、B12,营养神经药物应用,辅以理疗、针灸及肢体功能锻炼。经上述治疗后,随访1年发现,24例患者中有2例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仍难以独立行走,其余患者治疗基本无效,10例死于严重的肝衰竭及其相关并发症。

3 讨论

肝性脊髓病于1949年由Leigh和Card首先报道,临床主要表现为30~50岁发病,几乎全为男性,隐袭起病,逐渐进展,此病变为脊髓的不可逆性损害。也偶见于重症肝炎、先天性肝纤维化及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的患者。国内最早在1976年首次报道此病,多发生于40~50岁,几乎全为男性患者。

肝性脊髓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制目前主要存在3种学说:(1)中毒学说:认为慢性肝病晚期,肝脏功能障碍致解毒能力减退,并且门体静脉之间存在人为的或自发的分流,使肠道吸收的氨类有毒物质未经肝脏解毒便进入血液循环,继而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脑、脊髓,引起神经元、轴索及髓鞘的损伤;(2)营养缺乏学说:认为肝脏代谢紊乱,合成物质减少,氨基酸代谢异常,营养物质缺乏,特别是B族维生素缺乏,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所必须的营养物质缺乏,干扰了髓鞘神经的营养代谢,进而导致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改变;(3)免疫因素:大多数肝硬化为肝炎病毒所致,有学者认为肝炎病毒可造成肝外脊髓神经的细胞免疫反应,从而引起免疫损伤[1-3]。神经病理现已证实HM患者皮质脊髓侧束有脱髓鞘改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轴索脱失[4]。病变累及颈胸段脊髓,并以胸髓最明显[5],有的只有脂肪颗粒细胞沉积而无细胞脱髓改变,脊髓后束、脊髓小脑束也可有轻度变性改变。多数学者认为肝性脊髓病是一种不可逆的病理过程。

目前国内学者将HM分为4期:(1)神经症状前期;(2)亚临床期;(3)肝性脑病期;(4)脊髓病期:此期患者出现逐渐进展的锥体束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隐袭性、缓慢进展的下肢对称性痉挛性瘫痪,下肢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同时无感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HM是一种原发性脊髓病变还是继发于大脑皮质Betz细胞缺失尚存在争议,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并排除一些相关疾病。常规MRI阳性率低,本组脊髓MRI仅4例呈现长T1、长T2信号改变,以胸髓好发,与临床表现相符。临床症状显著而MRI常无明显病灶,临床上易漏、误诊。目前对于肝性脊髓病的诊断尚无金标准,主要依靠患者数年的肝硬化、肝功能衰竭、门脉分流(手术或自分流)病史,合并肝病、血氨升高者,应怀疑HM可能;伴有隐袭起病,缓慢进展的下肢痉挛性瘫痪高度提示本病,但需要排除诸如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炎、多发性硬化、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痨、脊髓血管病及脊髓压迫症等可以导致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疾病。下肢瘫痪多在反复的肝性脑病发作后出现。近期有报道,患者在出现脊髓症状前也可以没有任何临床表现[6]。

肝性脊髓病预后不良,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内科治疗目前主要是给予降氨、限制蛋白质摄入、补充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等治疗,个别患者可因食低蛋白饮食、服用乳果糖及新霉素后症状明显改善,而多数患者症状往往进行性加重。本研究中随访1年发现,24例患者中有2例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仍难以独立行走,其余患者治疗基本无效,10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肝功能衰竭及其他并发症。肝脏移植可能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近来研究发现肝移植效果与进行手术治疗的时间相关,愈早进行肝移植干预,下肢瘫痪改善的愈好[7]。所以尽早诊断肝性脊髓病并进行肝移植十分重要,因为它可以为晚期出现肝性瘫痪的患者提供甚至是痊愈的机会。

[1]吴贵恺,杨秋香 .肝性脊髓病的研究及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21(1):59-61.

[2]翁以炳,李建设,王宇.肝性脊髓病的研究及进展[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7,13(2):142-144.

[3]杨令国 .肝性脊髓病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2):230-231.

[4]Utku U,Asil T,Balci K,et al.Hepatic myelopathy with spastic para-paresis[J].Clin Neurol Neurosurg,2005,107 (6):514-516.

[5]杜鑫,柳华,王济良 .肝性脊髓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2):96.

[6]Koo JE,Lim YS,Myung SJ,et al.Hepatic myelopathy as a presenting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spontaneous splenorenal shunt[J].Korean J Hepatol,2008,14(1):89-96.

[7]Weissenborn K,Tietge UJ,Bokemeyer M,et al.Liver transplantation improves hepatic myelopathy:Evidence by three cases[J].Gastroenterology,2003,124(2):346-351.

猜你喜欢

痉挛性肝性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标准·方案·指南
——2014肝性脑病临床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