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诱发因素、抢救及其护理
2011-02-09赵红霞
赵红霞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开封 475000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神经内科的急重症,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可因呼吸肌无力而窒息或呼吸衰竭死亡,其病死率可达15%~50%[1]。适时气管切开,恰当的呼吸机管理、呼吸道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对16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诱发因素及护理的有关问题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1-03~2010-03间我科共收治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16例,全部符合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诊断标准。男10例,女6例,年龄18~49岁,平均42.5岁。肌无力危象发生时呼吸肌麻痹、咯痰、吞咽无力,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1.2 诱发因素 (1)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肌无力危象者8例,占50%。(2)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2例,占12.5%。(3)过度劳累1例(6.25%)。(4)应用糖皮质激素后诱发1例,占6.25%。(5)胸腺切除术后1例(6.25%),在术后10 d内发生。(6)高热1例(6.25%)。(7)妊娠1例(6.25%)。(8)精神刺激1例(6.25%)。
2 抢救与护理
2.1 药物治疗 有效、足量和对神经-肌肉接头无阻滞作用的抗生素积极控制肺部感染,可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脂类、氯霉素类。忌用氨基糖甙类、多黏菌类、四环素类抗菌生素。因这类药物能减少神经-肌肉接头部乙酰胆碱量,加重病人的肌无力症状[2]。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可给予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可给予大剂量丙总球蛋白,必要时采用血浆置换术。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的氯丙嗪、安定、吗啡类药物也可加重呼吸肌麻痹。利多卡因、普鲁卡因、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等抗心律失常药将使肌无力恶化[3]。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无论何种危象重要特征都是进行性呼吸困难,因此,均应确保呼吸道通畅,若早期干预病情无好转,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保整病人有效的通气量。
2.3 呼吸机管道的管理 本组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较长,而经湿化气体经过的导管易被污染。因此常规备两套呼吸机管道,每天更换1次。更换的管道置入消毒液中浸泡半小时,取出后冲洗干净,晾干备用,以避免院内感染。
2.4 呼吸道管理
2.4.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多存在呼吸道感染,且长期卧床及气道湿化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护理人员应定时吸痰,一般在翻身拍背及雾化吸入后,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让患者吸入纯氧3 min,每次不超过15 min。吸痰前后给予湿化气道1次。
2.4.2 定期湿化气道:可防止痰液黏稠、痰痂形成而阻塞呼吸道、利用肺部感染的恢复。采用气管插管内滴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咳或吸出,湿化量根据痰液的黏稠度、量及时调整。
2.5 心理护理 意识清醒的病人,对气管切开及使用呼吸机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濒死感。让患者了解病情以及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必要性,消除疑虑和恐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尤为重要。并应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讲明病情发展的原因、治疗方法和转归,熟练的操作技术给予病人安全感和信任感。因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无法说话,采用手势表达或卡片交流的形式进行护患之间交流。
2.6 结果 本组资料中12例患者经过呼吸机辅助呼吸后,换气功能改善,康复出院。机械通气后出现肺部感染,7 d 1例,10 d 3例,药物治疗及护理7 d后,肺部感染得以控制。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
3 讨论
重症肌无力危象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因此针对诱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因素,进行预防尤为重要。避免过度劳累;正确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大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治疗初期可使病情加重,常进展为危象,此时应将病情通知医生,避免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危象一旦发生,施行气管插管、切开,维持有呼吸及高质量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4]。对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应注意每天至少两次洗套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早期气管插管可增加潮气量,正压可以帮助预防肺不张。翻身、拍背、吸痰及气管内湿化可以减少肺炎及支气管炎的发生,缩短气管切开及插管时间,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1]张效公 .胸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435-436.
[2]李晓波,张其刚 .重症肌无力病人术后危象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4,33(6):574.
[3]丛志强,李文馨,许建新,等 .重症肌无力症的治疗[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13(2):184.
[4]钟美娟,徐蕊,窦婷,等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急救与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2):1 487-1 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