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豆科牧草—闽牧引2号
2011-02-09李春燕罗旭辉应朝阳黄毅斌
李春燕,罗旭辉,应朝阳,詹 杰,黄毅斌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山地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丘陵地区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13)
优质豆科牧草—闽牧引2号
李春燕,罗旭辉,应朝阳,詹 杰,黄毅斌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山地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丘陵地区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13)
闽牧引 2号 (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v.MINYIN 2)系豆科决明属高产、优质牧草新品种,适宜福建省丘陵山地种植,用于调制干草和加工草粉饲料。该品种于1996年由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山地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澳大利亚热带牧草种质资源中心 (ATFGRC)引进,原品系编号为ATF3248。2011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品种认定编号:闽认草2011004;品种名称:闽牧引2号(原名:闽引2号)。
1 形态特征
直立型热带草本植物,主根系,茎圆柱状,绿色至红褐色,具白色稀短柔毛。具2托叶,托叶三角形,草质。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倒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6~34 mm,宽17~20 mm。近无柄,全缘,无毛,顶端圆,基部偏斜,叶色浅绿。花腋生,花冠辐射对称,花瓣5片,黄色,覆瓦状排列。雄蕊7枚,离生,五长二短。单雌蕊,花柱细长,弯曲,个字药,子房上位。荚果长条形至镰刀形,长35~45 mm,宽3.0~3.5 mm,基部略弯,深褐色,具稀葺毛。荚果易自裂,每荚具种子13~20粒。种子淡暖褐色,扁平四棱形,种脐突出,位于棱角,表面具糙纹,长2.45~2.85 mm,宽1.50~1.65 mm,厚1.00~0.95 mm,种子千粒重3.80~4.05 g。
2 生物学特性
闽牧引2号抗逆性强,耐瘠,耐酸,耐铝毒,病虫害少。在福建南亚热带4月份开始生长,中亚热带5月开始生长,夏季生长最旺,7~11月为生长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初花,花期长,可延续至初霜。10~12月成熟,成熟期长,种子易自裂。耐轻度霜冻,在闽北地区基本不能越冬,主要依靠散落地面种子萌发建植,在闽南地区越冬率较高。
3 饲用价值
营养丰富,经盛花期测定,干草中含粗蛋白16.90%,粗脂肪2.84%,粗纤维35.41%,钙0.587%,磷0.056%,灰分3.58%,中性洗涤纤维61.43%,酸性洗涤纤维23.49%。由于鲜草对羊、兔适口性较差,宜在现蕾期或初花期收割,用作青贮和干草草粉利用均可。
4 栽培技术
闽引2号圆叶决明适应性较广,可在十分贫瘠的红壤地上正常生长。其主要栽培要点如下:
4.1 播期:适宜播种期4~6月,最佳播期4月底 ~5月初。
4.2 整地:播种前土壤要精细整地,杂草较多的土壤要除尽杂草,最好在播种前用灭生性除草剂除杂。
4.3 种子处理:种皮坚硬,播种前可按种砂1:10的比例进行充分搅拌以磨擦种皮,并用专用型根瘤菌接种。
4.4 播种:穴播、条播、撒播均可,亩播种1.33~2.00 kg为宜。穴播、条播以20~30 cm株行距较佳,穴播每穴四五粒种子;撒播应适当加大播种量,播种深度1~2 cm。亩用钙镁磷肥5~10 kg拌种作基肥,新开红壤地还应适当追施氮、钾肥。
4.5 田间管理:一般播后7天出苗,但是苗期建植较慢,需适时进行中耕除草一二次,可结合间苗、除草进行少量追肥。6~7月份生长旺盛,可形成覆盖层,抑制杂草生长。种子采收期10~11月份,此时种子产量高。在闽南地区,冬季初霜后地上部分逐渐死亡,但地下部的主根仍能宿存,来年春天能萌芽再生长。在闽北地区不能越冬,主要依靠散落地面种子萌发建植。对越冬的老草地,在冬前及春季萌发后适施磷、钾肥,以促生长。
4.6 收割:当年播种的闽引2号圆叶决明可收割二三次,刈割时留茬高度不低于10 cm,用作青贮和干草打粉利用均可,宜在现蕾期或初花期收割。结荚后茎易老化,可刈割翻压作绿肥或作覆盖物。荚果成熟后易裂开,故要掌握好采种时间,一般在荚果变成黑褐色时最适宜。
1005-2690(2011)10-0023-02
S 541.+9
A
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08BAD95B08);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N2003)。
李春燕(1976-),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牧草及生态研究。
201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