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沧源县甘蔗生产现状调查

2011-02-09樊仙刀静梅崔雄维郭家文张跃彬刘少春

中国糖料 2011年4期
关键词:沧源蔗区宿根

樊仙,刀静梅,崔雄维,郭家文,张跃彬,刘少春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开远661600)

调查研究

云南省沧源县甘蔗生产现状调查

樊仙,刀静梅,崔雄维,郭家文,张跃彬,刘少春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开远661600)

对云南省沧源蔗区2010年甘蔗种植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沧源蔗区主要以旱地为主,气候条件能够满足甘蔗生长需求,但田间管理存在甘蔗品种结构不合理、灌溉条件差、施肥不科学、机械化程度低等主要问题。亟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蔗农增产增收。

甘蔗生产;调查;沧源

甘蔗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糖料作物,也是最佳的生物能源作物。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甘蔗生产国[1],由于作物种植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综合要素的制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2],我国甘蔗种植由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向云南、广西等地发展。云南已成为我国仅次于广西的第二大糖料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为27万hm2,产糖约200万t,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均占全国的20%,位居全国第二位[3]。沧源县2010年全区甘蔗种植面积为8385.47 hm2,甘蔗产业是该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还存在着甘蔗单产低、种植水平不高、发展不稳定等突出的矛盾,通过对沧源蔗区的生产情况调查,旨在指导该县的甘蔗生产,也为云南全省甘蔗的生产提供参考。

1 调查方案

1.1 调查区概况

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临沧地区西南部,东经98°52′~99°43′,北纬23°04′~23°40′,全县土地总面积2445.24km2。年均气温23℃,属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类型,是临沧地区的热区之一。县内平均海拔970 m,年降水量906~1775 mm,年日照时数1876.2~2242.9 h[4],全年日照和雨量条件较好,适宜甘蔗生长。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土壤养分的调查采用GPS定位技术[5],根据沧源蔗区的甘蔗种植布局、土壤类型分布实际,采集覆盖蔗区不同海拔段、不同类型的185份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甘蔗气候条件的调查主要查阅沧源县的气象资料;甘蔗生产中的其他信息主要通过实地调查、查阅糖厂农务信息以及和糖厂农务人员、蔗农进行座谈而获得。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蔗区气候条件

甘蔗生长要求年平均温度18~30℃,>10℃的活动积温在6500~8000℃,为甘蔗种植的最适宜区域[6-7]。沧源蔗区年均气温及日均温度均达到甘蔗种植需求,能满足甘蔗的生长需要。甘蔗属C4作物,具有生长周期长、产量高、养分消耗多等特性,是一种高光效的植物,其产量和糖分受日照时间影响较大。蔗区年日照时数1876.2~2242.9 h,日均日照不足7 h,而甘蔗生长最适光照时数为每天8 h以上[8]。沧源蔗区基本上满足甘蔗生长最佳日照的需求。甘蔗需水量大,每生产1kg原料甘蔗需耗水为85~210 kg[8-9],降水基本可以满足甘蔗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受山脉走向影响,同一地区南北向降雨量差异明显,夏季一般雨量丰沛,但在6月底至7月初部分地方容易出现夏旱,降水无法满足甘蔗生长的需要,对产量影响显著;秋季多光照少雨、气温日差较大、白天气温较高,有利甘蔗糖分的积累和提高。

2.2 立地条件

沧源蔗区蔗地立地条件相对较差,主要表现为:多处高山丘陵区,蔗地多为旱地、旱坡地,坡度在20°~35°之间[10],而坡地存在蓄水保肥能力弱、养分含量低、土层薄等不利甘蔗生长因素;根据南华晶莹糖业公司沧源糖业公司2009/2010年榨季甘蔗种植信息,甘蔗多为旱地、旱坡地种植,蔗区甘蔗旱地种植面积为7140.34 hm2,水浇地种植面积为1245.19 hm2,旱地甘蔗占全县种植面积的85.15%。水浇地甘蔗单产普遍高于旱地,例如水浇地新植蔗粤糖00-236单产平均高于旱地新植蔗4000 kg/hm2。沧源蔗区甘蔗种植海拔跨越幅度较大,最低海拔是876 m,最高海拔达1792 m,跨越幅度达916 m。

2.3甘蔗种植品种

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分析,2009/2010年榨季,沧源蔗区主要种植甘蔗品种是粤糖93-159、ROC22、ROC20和巴西45,其中ROC22的种植面积占沧源蔗区的50%以上,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蔗区甘蔗种植品种呈现多样化,甘蔗新品种园林6号、ROC25、粤糖55等在蔗区有小面积的分布。且同一甘蔗品种单产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单产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勐省坝邻点的ROC22海拔上升100 m,单产降低了1000 kg,然而不同品种变化幅度不一。

2.4 甘蔗宿根年龄

宿根甘蔗具有节省人力、物力、生产成本和早熟等特点,根据南华晶莹糖业公司沧源糖业公司农务科提供的信息,目前蔗区以宿根蔗为主,种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5%以上。相对于云南省其他蔗区来说,蔗区宿根甘蔗年限较长,据调查,宿根年限可长达6年,其种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然而全县甘蔗种植以宿根2~4年的居多,约占种植面积的60%。然而,宿根年限长的蔗地,甘蔗单产低,出现品种退化等问题,同时,宿根蔗田间管理较困难,难于及时补苗和施肥,存在有效生长期短、肥力不足、茎数减少、蔗茎短细问题[10]。同一地块,同一甘蔗品种随着宿根年龄增长,甘蔗单产逐年降低,新植旱地ROC22单产较一年宿根平均高1000 kg。

2.5 蔗区土壤肥力

甘蔗对土壤的适宜性较广,但是耕层土壤“深、松、肥、碎”是高产甘蔗的一般要求,土壤pH一般要求在在4.5~7.5之间,本次调查98%的土壤pH在4.5~7.5之间;21%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于低水平(<21%);蔗区80%土壤碱解氮在中低水平(<120 mg/kg),83%土壤有效磷在低水平(<10 mg/kg),29%土壤有效钾在低水平(<100 mg/kg)。说明蔗区土壤酸化明显,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明显低。调查表明,由于蔗区蔗农外出打工,没有足够人力进行追肥,追肥时间大多数为6月以后[9]。同时发现,蔗农施肥后一般不盖土,从而导致肥料挥发,流失严重,利用率低,有机肥的投入严重不足。

2.6 甘蔗灌溉条件

灌溉是甘蔗高产高糖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有效灌溉一般可以使甘蔗增产12%~15%[8]。由于受到地形,经济等条件限制,蔗区灌溉方式落后,99%蔗田没有修建灌溉设施,尚属于“望天田”,均依赖自然降雨补水,水资源利用率低于50%。

2.7 蔗区机械化水平

甘蔗生产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提高甘蔗田间作业效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甘蔗生产的青壮劳力明显不足,雇用人工砍收甘蔗的费用日益增高。据统计,每公顷蔗田平均单产为75 t,按每吨蔗茎收购价260元计算,每公顷蔗田的产值为1.95万元,而人工砍收费用每吨蔗茎约需50元、即每公顷需支付的人工收割费达到3750元[11]。这种粗放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甘蔗产业的发展。

据调查,蔗区甘蔗种植基本以单一农户为主,种植规模较小,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规模,澳大利亚家庭农场平均80 hm2,巴西户均40 hm2,泰国户均25 hm2[12-13],蔗区甘蔗种植无法形成规模经营,加上经济条件差、山地交通不便、现有机械适宜性较差等综合因素,无法满足蔗区地形要求,几乎全部蔗农还是靠“双手、一犁、一锄”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应用机械化解决甘蔗种植中收获人力不足等问题,是甘蔗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3 思考与建议

通过选取典型土壤样点过程中对蔗区的调查表明,沧源蔗区甘蔗种植多以旱地,旱坡地种植为主,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降雨分布不均匀,蔗区水利基础设施匮乏,同时蔗区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条件有限,生产经营粗放,均影响甘蔗单产的提高。同时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对甘蔗的种植生产造成一定的压力。云南是多民族省份,甘蔗主要分布在民族聚集的滇西南地区,这个问题在云南蔗区具有普遍性,昝逢刚等[14]的调查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蔗区土壤及生产管理方面亟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3.1 种植品种合理布局

沧源蔗区种植现状受品种因素制约,新台糖系列品种在我国蔗区应用20余年,占我国甘蔗种植面积的80%~90%,占沧源蔗区的50%以上,单一的甘蔗品种,较长的宿根年限等因素导致品种退化的负面影响严重,同时缺乏中晚熟品种配套,造成熟期集中,成熟后期产糖率明显下降,从而影响甘蔗产业健康发展。根据蔗区区位因素,合理布局甘蔗品种,早熟、晚熟品种合理搭配,新植蔗、宿根蔗合理配置,引入适宜较高海拔种植的甘蔗品种(如:高海拔1号),为甘蔗的高产高糖提供有利条件。

3.2加强生产措施管理

蔗区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管理技术水平不高,配套技术设施不全,施肥不科学,水肥管理不合理等。合理利用蔗叶进行还田,蔗叶覆盖具有减少地表径流、保持土壤水分、调节土温、提高土壤肥力、保持土壤疏松等作用[15],研究表明,在旱季,蔗叶覆盖可提高土壤含水量4%~17%[16]。应加强地膜覆盖、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深沟板土栽培、小型机械化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蔗农增产增收。

[1]饶江,王影,谢有奔.广西蔗区土壤养分含量的小尺度空间分析[J].中国糖料,2008(2):21-24.

[2]王飞,邢世和.作物种植区划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5):37-40.

[3]张跃彬,吴正焜,刘少春.云南双高甘蔗标准化综合技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52-65.

[4]谭宗琨,何燕,黄中艳,等.云南气候对甘蔗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分析[J].甘蔗糖业,2008(1):15-21.

[5]李树楷.遥感图像对地定位研究[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1.

[6]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室农业气候组.我国甘蔗气候区划的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1981(4):1-5.

[7]张跃彬,刘少春,黄应昆.云南蔗区自然气候特点与生态区划[J].中国糖料,2006(4):38-40.

[8]姚克敏,吴举开,王树斌.我国甘蔗的气候生产力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1994,l5(2):19-24.

[9]杨艳芳,李德成,赵玉国,等.广西宜州市甘蔗低产原因的调查[J].土壤,2009,41(2):315-319.

[10]赵和平.浅谈提高旱地宿根甘蔗产量的途径[J].临沧科技,2009(3):12-13.

[11]安玉兴,孙东磊,林明江,等.机械收获对宿根甘蔗虫害发生及蔗苗生长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19-20.

[12]梁兆新.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效益分析[J].广西农业科学,2002(5):52-55.

[13]杨丹彤,黄世醒,区颖刚,等.我国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设备探讨[J].现代农业装备,2004(5):9-11.

[14]昝逢刚,吴转娣,吴才文,等.滇西南地区甘蔗生产调查报告[J].中国糖料,2010(3):43-45.

[15]陈大钊,叶明芳.甘蔗花生高产技术问答[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

[16]冯奕玺.蔗叶回田好处多[J].福建甘蔗,1999(1):30-32.

Present Investigation of Planting Sugarcane in Cangyuan

FAN Xian,DAO Jing-mei,CUIXiong-wei,GUO Jia-wen,ZHANG Yue-bin,LIU Shao-chun
(1.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aiyuan 661600,China;2.Yunnan 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Genetics Improvement,Kaiyuan 661600,China)

A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disclose the affective factors on planting sugarcane in Cangyuan in 2010. The non-irrigated sugarcane field was of main cultivation,and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can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the sugarcane.However,productive managemen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sugarcane species,poor irrigation condition,unscientific fertilization and low mechanization.It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sugarcane yield and planter income.

sugarcane;investigation;Cangyuan

S566.1

A

1007-2624(2011)04-0056-03

2011-05-16

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nycytx-024-01-14)和云南省甘蔗产业技术体系资助。

樊仙(1987-),女,云南省富源县人,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甘蔗营养与施肥研究,E-mail:fanxian_87@163.com。

刘少春(1964-),男,研究员。

猜你喜欢

沧源蔗区宿根
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宿根花卉在城市道路上的营造与维护
沧源佤族革命历史档案展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生动课堂
耿马县宿根甘蔗管理技术研究
甘蔗宿根性研究I.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
沧源翁丁山地佤寨的空间布局及形态分析
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在河池蔗区种植密度试验
2016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2013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