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水稻品种研发推广现状与建议

2011-02-09

种子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超级稻粳稻亲本

申 军

(辽宁省种子管理局,辽宁沈阳 110034)

建国以来,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辽宁省水稻育种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杂交粳稻及理想株型的常规品种的培育成功,配合栽培技术的改进,使水稻的单产显著提高,总产成倍增长。

1 辽宁省水稻育种现状

进入21世纪,水稻遗传育种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水稻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领先于其他粮食作物,为水稻育种从经验育种转变为科学育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针,水稻育种技术不断更新,尤其在高产育种、优质育种和多抗育种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1.1 超级稻选育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高产和超高产是作物育种永恒的主题,是粮食安全最有效的保障。自水稻矮化和杂种优势利用实现两次水稻单产突破后,超级稻被认为是水稻单产第三次突破的希望所在。超级稻育种的前身是水稻超高产育种。我国在“八五”水稻育种攻关项目中设立了超高产育种课题,我省分别育成了沈农265、铁粳7号、盐丰47号、辽星1号等大穗型常规品种和辽优1052、辽优5218、辽优1518等杂交组合。超级稻品种大面积亩产一般能达到700公斤,比普通品种亩增产40~50公斤;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比普通品种亩增产75公斤,增幅在15%左右。在良好生态及强化栽培条件下,百亩片平均亩产可达到750公斤,小面积高产田块亩产可达800公斤。

1.2 优质稻选育推广为高效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辽宁省优质稻的发展从1990年开始得到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粮食产、加、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优质稻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我省品质好的品种有辽粳371、辽粳294、辽粳9号、沈稻1号、沈稻7号、沈稻9号等,米质达国标与部标一级标准,品质已接近日本越光品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105A、5216A等配合力高、品质优的三系不育系的育成,杂交稻品质有了显著提高,如辽优1052、辽优5218等组合产量与品质兼顾,稻米品质达到了国标优质2级。

1.3 抗性育种取得经济和环境保护双重效益

抗病虫育种是水稻抗性育种的主题。现今对危害最大的稻瘟病、白叶枯病以及稻飞虱、象甲等病虫的抗性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显著的育种成果。主要育种策略一方面是从栽培稻或野生稻中发掘新的抗病虫基因,另一方面则是将现有的抗病虫主基因进行聚合。辽宁省稻作研究所通过优异基因聚合,育成了高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飞虱和条纹叶枯病,且米质指标达到国标2级米标准的优质新品种辽星1号。据统计,“九五”、“十五”期间,在辽宁鉴定的457份水稻品种(材料)中,对稻瘟病中抗以上的品种共计79份。

2 辽宁省水稻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科技创新能力受限

科研经费不足已成为限制辽宁水稻育种的首要因素。受资金等原因限制,多数育种单位育种规模小、水平低,而且育种力量主要集中在常规稻品种选育上,杂交粳稻育种由于难度大、成本高很少有人去研究,限制了杂交粳稻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2.2 缺乏规模化的种子生产基地

优质常规水稻品种以及超级杂交粳稻的亲本繁殖和杂交粳稻种子生产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因此,建立稳定的杂交粳稻制、繁种基地,重点改善农田排灌设施、农机设备等条件,是发展优质高产杂交粳稻产业的当务之急。

2.3 优质超级杂交粳稻推广面积小

广大农民对超级杂交粳稻认识不足,致使优质超级杂交粳稻这一新成果的巨大作用和潜力未能充分发挥。我省优质超级杂交粳稻的科研和生产还缺乏有效的领导和组织实施,杂交粳稻的科技攻关和产业发展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强有力的支持。

2.4 新品种保护力度不够

农业科研单位育种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育种周期长,育出一个新品种需要5~10年时间才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而新品种一经试验示范就很难控制,杂交种子还有一些主控权,常规品种往往一进入市场就立即失去控制,自主知识产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3 建议和措施

3.1 组织全省水稻科技攻关协作网

整合辽宁杂交粳稻科研和育种力量,集中有关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开展资源创新和广适应性超级杂交粳稻新组合的选育等科技攻关,不断提高育种科技创新能力,争取利用3~5年时间使我省水稻品种更新更换一次,单产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以上。

3.2 开展种质资源的筛选和新材料的创制

对现有种质资源的目标性状进行鉴定,筛选具有低直链淀粉、低垩白度、高胶稠度、耐寒、耐盐碱、抗旱、抗稻瘟病、抗纹枯病、抗白叶枯病等特性的种质资源。采用杂交技术、体细胞突变、人工诱变等手段,利用不同质源类型创制遗传力高、亲合力和配合力好、具有优异特点的中间新材料。通过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及地理远缘杂交,供体亲本-桥梁亲本-主体亲本多元复交等技术手段,辅之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转基因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培育适合轻简、高效栽培的优质超级粳稻新材料和新组合,为辽宁水稻生产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3.3 加大杂交稻生产推广力度

以新品种为核心,在有条件的地区或单位建立优质超级杂交粳稻亲本繁殖和种子生产基地,加强对基地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投入,保证杂交粳稻制种的顺利进行。建议政府建立优质超级杂交粳稻发展风险基金,主要用于杂交种子生产和价格补贴,推动杂交粳稻品种的快速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超级稻粳稻亲本
甘蔗常用亲本的田间自然耐寒性测定及评价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2010—2020年我国育成甘蔗新品种的亲本分析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橡胶树魏克汉种质资源亲子代生长遗传规律分析
几种苹果砧木实生后代与亲本性状的相关性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2017年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
湘潭80万亩超级稻增产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