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下的郑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2011-02-09贾晓燕
贾晓燕
(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郑州450044)
城乡统筹发展下的郑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贾晓燕
(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郑州450044)
指出郑州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明确现阶段郑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所面临的问题,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入手,提出了加快郑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城乡统筹;农村人力资源;郑州
一、郑州城乡统筹发展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缩小郑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升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农业和其他行业的要求,获得稳定的收入,从而缩小郑州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二)推进郑州城乡社会建设
农村劳动力经过教育培训后对于自身的地位和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清醒认识,将会促进他们及其周围的人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学习职业技能以适应日益进步的郑州城市建设的需要,从而实现郑州市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改善郑州城乡关系
城乡关系政策是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导型因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所引发的新思考、新问题,会促使政府调整资源与收入在郑州城乡之间的分配比例,确保农民共享改革成果和国民待遇。
二、郑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郑州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素质低,开发效果不明显
截至2009年底,郑州农村人力资源总量约200万人,其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60%。另外,在整个劳动力从业构成中,有50%以上从事农业生产,这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多为年龄较大的留守农民,由于年龄、思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他们对农业新知识、新科技的吸纳和接受能力偏弱,甚至有抵触情绪。全市农村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以及产业结构的失衡直接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困难,农业现代化生产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二)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质量低下
在郑州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农民培训和职业教育是同步进行的,在两种培训途径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各种问题和矛盾,影响到培训质量的提高。以“阳光培训”为例,其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培训机制利益化,培训内容僵化,和培训时间短期化三个方面。另外,培训构成中以引导性培训为主,专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较少,两者比例基本趋于10∶1,比例的失调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工的技术技能。
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则突出表现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郑州市产业结构的错位,表现出“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的缺陷。调查发现,郑州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相对较少,而第一产业基本空白。这说明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相协调,主要表现为现代农业科技人才与第二产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缺乏。
(三)政府经费投入不足
近年来,郑州各级政府对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了较深的认识,在政策资金上也给予了很大的扶持,对资金配备等都有相关的文件和规定,但从总体上来说,资金投入方面仍然比较匮乏。以现在开展的“阳光工程”为例,郑州市农村“阳光培训”工程共有37家定点基地,市区平均收费标准每月400元,其他县(市)平均每月200元,学费从400到4800不等,但每人每期平均补助学费只有336元。相对于较高的收费标准,政府相关部门配套资金显得比较匮乏,有大量资金需要农民自己付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进行。
(四)郑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长期规划和组织体系
长期以来,由于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认识,缺乏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全面研究,缺乏开发的紧迫性和自觉性。人才培训无计划、盲目性以及人才使用脱节广泛存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在实际操作中,相对注重近期内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对潜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
三、加快郑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郑州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现阶段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程。针对郑州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将郑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城乡统筹发展紧密结合,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落脚点,从农村人力资源的就业培训、资金投入以及配套改革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协调发展,才能全面促进郑州城乡统筹的建设和发展。
(一)大力发展教育与培训事业,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素质
目前进行的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培训对于短期内提升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就业有较大帮助,但并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这种方法治标不能治本。因此,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源开发仍然需要借助于教育来完成,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具体措施:(1)普及基础教育。加快普及郑州市农村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并逐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增加劳动者受教育年限,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改变郑州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的不利局面,培养出适应新时期新农村要求的新型农民。(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通过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推行半工半读模式等,从而使学生在实践锻炼中熟练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二)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事业的有效开展,必须充分调动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和农民的投入积极性,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转移培训投入机制。同时,加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机制。具体措施:(1)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提高财政经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2)尽快制定和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的各项经费标准,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建立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
(三)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规划
目前郑州农村人力资源之所以得不到有效合理地开发,其原因之一是政府缺乏一套人力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组织体系,某些政府部门实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仅仅是出于完成上级任务的考虑,缺乏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使命感、主动性和自觉性,开发培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责任感淡薄。因此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要建立全省一体的有效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规划,有步骤分批次有序的进行,避免郑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浪费和开发的盲目。
(四)完善配套改革措施
为消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深入推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郑州市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与措施。
(1)积极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2008年,郑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全民养老”,这一模式为实现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式,但这种模式保障水平低、范围窄,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的保障问题,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市民同等的社会权利和同样的公民待遇。因此,要顺利推进农村人力资源的转移开发,就必须要解决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使他们能真正融入到城市中去,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同时得到他们应得的福利和保障。
(2)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郑州市全面推行以来,使广大参合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如新农合保障水平低,补助比例不高;财政投入的保障机制不完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陈旧等。因此,郑州市新型合作医疗应该逐渐提高保障水平,完善财政投入机制,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不断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郑州市新型合作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大大改善农村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
(3)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2005年郑州市农村人力资源中心市场揭牌启用,开通了统一的就业信息网络,并同时在各县(市)、区建立分市场,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绿色就业通道。该市场的建立促进了城乡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和自主择业,实现了劳动力资源在城乡范围内的合理配置。然而,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再加之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能,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使得就业难问题仍然是困扰郑州市流动人口的核心问题。鉴于此,郑州市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各县(市)农村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提升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知名度和运作效率,引导农民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为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统一化的目标。
[1]王妮.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开发[J].理论视野,2007(1).
[2]刘黎辉.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7(11).
[3]任文硕.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行政管理,2008(12).
[4]宋述科.试论新农村建设体系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科技信息,2008(12).
[5]汤德喜,方玉媚.四川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12).
[6]张学鹏.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8).
(责任编辑 吕志远)
D663.2
A
1008-3715(2011)01-0024-02
2010-10-24
贾晓燕(1979—),女,河南郑州人,经济学硕士,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劳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