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科患者恐惧症的心理干预

2011-02-09310007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余烟兰费华煊

中国疗养医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牙科恐惧口腔

310007 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 余烟兰 费华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牙齿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口腔科就诊的患者日益增多。口腔就诊过程中的疼痛会使患者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且牙科治疗需要使用多种器械、材料和设备,还要频繁地与唾液、血液和口腔黏膜组织接触,容易导致交叉感染。故来口腔科就诊的患者容易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1]。所谓牙科恐惧(dental fear,DF)所指的是一组与牙科诊疗相关的异常心理、生理及行为状态。表现为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紧张、焦虑、恐惧,临床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异常、出汗、多语、肌肉紧张、面色苍白以致不愿接受牙科诊疗。因此减轻患者的恐惧对于诊疗的安全有序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病因

1.1 对治疗本身的恐惧 害怕钻牙的声音或者超声波洁牙机的声音;害怕打麻药;害怕拔牙时敲锤子、疼痛、出血、开口时间长、口水多、恶心。

1.2 患者个人原因引起恐惧心理 害怕被检查出问题;觉得自己牙齿不好或口臭;检查时感到难堪;担心治疗费用高;既往不愉快的牙科就诊经历,例如一次痛苦的拔牙手术等。

1.3 对牙医的担心 牙医态度的好坏、医术是否精湛、消毒是否安全等等。

1.4 外界因素的影响 就诊条件差;来自周围人群对牙科不愉快就诊经历的描述;媒体等对于牙科诊疗的负面宣传,使人们下意识地将牙科与疼痛、恐怖相联系。

2 危害

2.1 病人角度 病人对于看牙恐惧,配合度差,势必影响医生的情绪与状态,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病人因为恐惧,不愿就诊导致牙患日益严重。

2.2 医生角度 患者的恐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导致患者对医生失去信任。

2.3 社会角度 病人的不良就医经历往往被扩大或转述,导致更多的人对牙科产生恐惧,使口腔的治疗保健实施难以进行。

3 心理干预方法

3.1 热情接待,缓解紧张情绪 患者来到陌生环境往往会有紧张心理,所以医护人员要热情接诊,说话语气缓和,仪态端庄,简单介绍使患者熟悉新环境,从而使患者心理放松。

3.2 沟通建立信任 通过逐步适应法等手段,讲解演示诊疗过程,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及方法,缓解因不了解而产生的“无知畏惧”,使其消除顾虑,放心就诊。在就诊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讲解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告诉患者将发生什么,应如何对付,帮助其适应应激状态。

3.3 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疼痛 首先,疼痛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多数人对以往感受的疼痛总是记忆深刻,当再次接受到疼痛刺激后,会立即联想往日的疼痛而加重对疼痛的感觉,心理上对疼痛产生压力。因此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沉着冷静,动作敏捷,降低患者痛觉神经的敏感性,减轻疼痛症状。其次,疼痛通常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所以医护人员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进行心理调节。

3.4 重视健康教育 采取集中宣教、示范和个别宣教的形式,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及其危害,主动介入,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面发展。

3.5 转移注意力 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可以由患者家人或朋友陪同,与患者交流,必要时放轻音乐。

4 讨论

解决牙患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治疗牙科恐惧是全社会的任务,包括加强口腔卫生宣教、改变传统观念、改善诊疗条件等等。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纯护理模式已经向生理-心理-社会多元化护理模式转变。有学者[2-3]认为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前的焦虑程度高于治疗中的实际体验,而治疗后焦虑程度则大为降低,说明牙科治疗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痛苦。郑朝晖等[4]认为个体化、科学的口腔健康宣教对减轻患者的牙科焦虑心理是行之有效的。在就诊过程中与患者及时充分的交流,切实关注患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打消患者的疑虑,增加安全感,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减轻其恐惧心理。

[1]李雅谨,杨旭,王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减轻患者牙科恐惧症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27A):44-45.

[2]徐立平,许彪,李曙晖,等.183例口腔内科患者牙科畏惧症调查[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3,1(14):296-297.

[3]张雪晶,刘利君,杨少青.拔牙病人牙科焦虑心理的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01,9(4):254-255.

[4]郑朝晖,梁晓坤.门诊拔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影响的分析[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5,18(4):249-251.

猜你喜欢

牙科恐惧口腔
牙科手术
三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牙科膜片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牙科界茅台来了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