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我批改作文的方法
2011-02-08罗云
罗云
语文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作文教学不断深入的今天,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本领。俗话说:钢不厌千锤炼,文章不厌千回改。从某种意义上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修改习作是作文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在引导学生修改习作时,重“炼”习作自改之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炼”字词
字词是习作的最小单位,文章是由许多的字词组成的。字词用得准确、生动就是作文成功的一半,通常语言既需生动,更需要准确,要考虑好了再写,写好了再周密考虑。修改习作,从字词入手,由小到大,循序渐渐,认真用好每一个字词,注意字词之间的搭配,同时也要细心用好标点符号。这样练习修改习作比较单一,易于指导,学生也易于学习,易于掌握,避免了一步到位,降低了难度,能更好地树立学生学习写作的自信心。例如:在《我的家》这篇习作中他是这样写的:“爸爸买来了一台彩色电视机,我们一家人高兴得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我让他多读多想,看看字词用得好不好,开始他说,写得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我让他再多想想,他终于发现“手舞足蹈”用在这里过于夸张,言过其实,不符合实际,宜删去。又如:“每当放学回家,我会情不自禁地把头抬起朝五楼望——自己的家。”继续引导他“锤炼”,他说:“应把‘把头抬起改为‘抬起头更好。”又如:“是啊!爷爷饱尝了对旧社会的苦,目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我放手让他去修改,他是这样改的:“爷爷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目睹了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在《他是我的榜样》这篇习作中能较快地指出“王刚正在专心致志地擦一个泥泞不堪的果皮箱”中的“泥泞不堪”应改为“脏乱不堪”。在以后的习作中他不断地发现问题,可见在字词方面已“炼就”一些功底了。我为他高兴,为他自豪。从此以后他便能主动地修改自己的习作。养成良好的习惯。
2重“炼”句段
第一阶段的“修炼"已达到一定程度,紧接着进入句段的“提炼”。由句到段的写作要符合一般的作文规律。段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是基础,句子写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段的写作成效。学生在用词造句方面的推敲是修改习作的重要基本功。学生往往满足于读的通。没有考虑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生动、鲜明,句子是否顺畅,是否符合人们的习惯等等。如“双休日我们一家去吃饭店,妈妈不用煮饭了,这是妈妈难得的轻松啊!”有的同学提出:“饭店”怎么能吃?像这类:吃食堂、吃饭店等,是已经符合人们习惯用语的。又如:学生在《后悔的一件事》中写到自己认识到错误后的“心情繁重”,我让他们比较“繁重”与“沉重"的异同点,经过细致分析“炼”就,终于明白了犯了用词不当的毛病。又如:《我家的除夕夜》一文中写到:“叔叔、伯伯、伯母、婶婶、哥哥、弟弟、姐妹们,难得和爷爷、奶奶一聚。除夕夜大家终于围着大圆桌吃年夜饭,有说有笑,讲述各自的新闻趣事。爷爷、奶奶乐得脸上绽开两朵美丽大菊花。皎洁夜空高高地挂着大玉盘似的月亮,一道银白色月光从窗户射了进来,加入到我们这大团圆的盛会中,给我们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想象是丰富了,句子也具体生动了,也写的很美。显然这是学生凭着主观臆想的,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这只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可除夕夜有月亮吗?这可犯了知识性错误,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必须引导他去分析、去发现、去推敲。
3重“炼”篇章
通过对字、词、句、段的提“炼”,就大功告成了,非也!由片断过渡到全篇,是一种飞跃,而且是质的飞跃。引导学生修改全篇,内容变得繁杂,难度提高了,要从整体去考虑,要“高瞻远瞩”了,要从大处去思考。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材料符合题意吗?能否突出中心?突出中心的材料写得具体吗?段与段之间衔接如何?首尾有关联吗?详略处理妥当吗?是否抓住事物特点等等。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修改。例如:有位学生写《一次跳绳比赛》,把同学怎样进场,怎样按序就坐,体育老师在广播里怎样喊,有那些班级参加,班主任怎样带班参赛,班主任怎样抽参赛顺序等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而写比赛过程,同学怎样赛,赛得怎样,比赛进行两个多小时,观众表现如何,比赛结果怎样等却草草收场。看了这样的习作,要让学生明白根据题目的要求;比赛过程及观众表现应该是重点,是突出中心的部分,是多费笔墨的地方。应该写具体,写生动,写精彩的却一笔带过,给人一种喧宾夺主之嫌。让学生分析后知道,自己把与中心关系突出的却写得简单笼统。在我点拨后,这位同学把赛前改写简略,而把比赛过程写具体、生动,并且写出了运动员比赛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得具体、生动,场面热烈,也把观众写活了。我在讲评时,把原文和修改后的习作,制成课件,进行直观对比,学生都明白了,修改完整的一篇习作,统领全篇,相互兼顾,从大处着手。如果大处出差错,只是把修改集中在斟字酣句上,即使在词、句上进行了周密的推敲,也是无济于事,改不出好作文来。在着眼大处修改,也不能忽视小节,如各段之间的衔接,过渡段(句)的应用,以及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夸张……的选用等等,都必须加以斟酌,使文章更加生动、优美,具有说服力、感染力,让人读了后回味无穷。
总之,培养学生自改习作能力,重在“锤炼”,在“炼"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自信心。只要持之以恒,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就会提高,写作水平就会得到大幅提升,真正达到叶圣陶所说:“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