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一条渐行渐远的路:中日韩戏剧节综述
2011-02-08陈新瑜
陈新瑜
两年前,读了熊源伟先生的观剧札记《等到天黑——纽约观戏90天》,不由得羡慕、嫉妒、恨!感叹一位戏剧人能有如此好的机遇到当今戏剧前沿阵地纽约观摩如此多形式、风格迥异的现代戏剧。可以想象得出,作为中国戏剧人,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戏剧观念与创作模式在这种强刺激下,该会是怎样的惊叹。赞叹与彷徨、焦虑与反思,愤青式的呐喊,好似都已经不足以表达此刻的心境。
2011年9月9日至15日,我的家乡山东济南迎来了“第十八届中日韩戏剧节”。这对于我们戏剧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对于一个文化名城来说也是从未有过的机遇,我们竟能如此近距离与邻邦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长久以来,中国戏剧人在固有的戏剧体系中爬行,而这座西方艺术古堡里的门却日益狭窄,日韩戏剧者们纷纷开启了新的门窗,有的或许还只是一个不规则的洞,但起码他们已经引进了光明,看到了新的天地。
戏剧节上演了九部戏,其中六部戏是以古典名著为蓝本:莎翁名剧《麦克白》、《仲夏夜之梦》,欧洲荒诞派作品《上课》,中国古典名剧《雷雨》、昆曲《续琵琶》及日本经典电影《罗生门》。如同一场公开的较量,中日韩三国艺术家们都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竖起自己的旗帜,把经典进行到底!
韩国带来两部改编莎翁名剧《举起屠刀的麦克白》(图1)与《仲夏夜之梦》(图2),两部戏都在韩国获得各项戏剧大奖,是韩国年轻一代导演极其风格化作品的缩影。韩国“魔方阵”戏剧工作室带来的《举起屠刀的麦克白》,用荒诞的形式演绎了人类命运的悲剧。故事被架构在一个未来时空、海湾收容所,那里的人都是犯人及无政府主义者,生存的意义就是屠杀别人,欲望无休止地被放大。灰色的基调为整部戏剧营造出阴冷、幽暗的氛围,现代化的电梯设置象征着人的欲望快速膨胀,每个人都手握钢刀,每个人都怀揣野心,不停的搏击厮杀场面是整个戏剧中最突出的特点。演员们肢体语汇的丰富表现,快节奏的台词表述,以及一些无厘头的表演方式……导演把各自不和谐的元素、多样化的表现手法调和在一起,更犀利地强化了人类无法改变的悲剧命运。最后的一段台词仿佛一个寓言:麦克白时代结束了,麦克黑时代来临了!虽然这不再是一出原汁原味的莎翁名剧,却保留了原剧特有的人文情感及悲剧精髓。看完这样的一出戏,心也仿佛被秋雨淋湿般沉重。在演出结束后与导演、演员交流时,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为何运用大量的武打场面?导演表示:本剧团演员们个个韩式武艺超群,于是想创作一部能给予演员们充分展示空间的戏剧。我不禁想起了中国戏曲传统创作基点:演员中心论,剧作家根据演员特点写戏,不断发挥演员优势,最终成就了历代戏曲名家及代表剧目。
比起悲剧《举起屠刀的麦克白》的沉重,轻喜剧《仲夏夜之梦》更适宜在仲秋之夜欣赏。虽然那一夜依旧是阴雨缠绵,但观众们的喜悦不亚于仲秋赏月。如果说《举起屠刀的麦克白》还保留了西方戏剧形态,《仲夏夜之梦》则完全是一台活色生香的韩式浪漫喜剧。导演混不吝地移植、嫁接、吸纳了各种文化元素,韩国传统的歌戏、傩戏、民谣、杂耍以及武术都在这台戏中尽情展露。跳出了莎翁原剧中的浪漫、抒情基调,取而代之的是诙谐、幽默,载歌载舞地演绎出韩国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及情感,假如没有看过原著,真的会认为这明明就是一出原汁原味的韩式爱情故事。九位演员全部赤脚表演,充分发挥演员肢体的灵活性与表现力。此外,演员既是剧种角色同时也是乐队伴奏及歌者,演出进行中,演员跳进跳出,互换身份,充分体现出戏剧大师布莱希特提出的戏剧间离效果的独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这出由韩国“旅行者”剧团带来的剧目,在韩国上演已达十年之久,可见韩国戏剧人在戏剧创作道路上早已是手把太极旗站立潮头。
近年来,韩剧风潮在中国刮起了旋风,让电影、电视工作者们胆战心惊,而他们的戏剧作品又让中国戏剧人叹为观止。韩国戏剧人多半都有留学欧美的经历,他们特别善于吸纳、接收他国的先进艺术理念和经验;此外,韩国民族有着强烈的自尊感和创造力,接收到的新鲜事物总能在实践中烙进韩国印记。因此这两部戏剧虽然改编自西方名著,却亦然能保留鲜明的民族特色。戏剧理念不断更新,表现方式不断拓展,不变的唯有韩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激情。
与韩国戏剧的热烈、火爆相比,本届戏剧节日本艺术家们带来的两出戏剧却有着别样的和式韵味。日本“白景社剧团”带来的荒诞派大师尤内斯库的名作《上课》,以日本独特的漫画式肢体语言对古典进行独一无二的表现。这个剧团的特点是坚持戏剧是“场所”的艺术理念,带着对日本文化的质疑、寻求文化多样性,探索与本土的关联中产生的特有的戏剧形式。他们的演出常常不拘泥于剧场空间,而利用野外、咖啡馆、旧仓库等形形色色的空间进行创作。
由本届戏剧节日本代表委员著名剧作家平田鸥里泽的代表作《东京笔记》,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耐性和接受的考验,更是给予中国戏剧人一次不小的震撼。平田倡导的“现代口语戏剧理论”探求新的戏剧样式,为90年代之后的日本戏剧舞台带来影响,并引起社会强烈关注。这出“安静戏剧”选取未来时空,欧洲爆发大战背景下,日本的一座美术馆角落中,形形色色观画展的人们之间微妙的关系及情感。人物之间平淡琐碎的对话,家庭关系、情感纠葛、喜爱的绘画以及对战争的态度都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来,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甚至许多人物之间并没有交集,每个人都处在隐忍和克制中,一丝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却随之扩散。没有音乐与声效,独有剧场外稀沥沥的秋雨,仿佛为这出戏奏响了小夜曲。观众们沉浸其中,有时我们仿佛忘记自己是名观众,好似就身处在那个美术馆的一角,静静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静静地感受人与人之间细微的情感变化。在剧中,人物之间常常谈论一位17世纪荷兰画家梅维尔,他作品的特点就是:画中人物都在窗前,透过光影的变换,细腻地表现人物的情态,其周围的一切事物及背景都笼罩在黑暗之中不去表现。演出结束后,我与平田先生就他为何选择这位画家进行交流。他说这个戏表达的正如同绘画所展示的那样——我们只关心看到的光明一面,而那些不想被看到的都隐藏在黑暗之中;这也是日本社会及民族特性的写照,平静的表层之下暗流涌动。没有人愿意去触动黑暗中的一切,没有人愿意去改变现状。
这是本届戏剧节最让我难忘的戏剧。和中国一样,话剧历史同为百年的日本,面对这个舶来品,日本艺术家们的戏剧创作理念和思维模式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戏剧概念,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创作体系。所谓“安静戏剧”特别契合日本民族的传统特质:隐忍与克制、崇尚唯美及平静,对生与死的超然。尤其是如今日本经济领先前提下,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发展都给予戏剧创作者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培养了大批有独立思想的观众群。经过十多年不懈的努力,由平田鸥里泽、松田正隆等剧作家所倡导的“安静戏剧”有了大批拥趸。他们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开辟出一条新道路。虽然这类戏剧与传统戏剧观有很大诧异,许多观众无法安静、耐心的欣赏,许多戏剧人也持否定态度。但我作为一名戏剧创作者还是非常欣赏平田等艺术家们敢于思变、创新的精神。并非是号召中国同行们一起来搞“安静戏剧”,而是想提醒大家,是该安静地思考、认真做戏剧了。正是有了日本艺术家们对本民族历史及文化的反思,对戏剧理念的存疑和探寻,才有了这一崭新的戏剧流派诞生。平田先生说:他的戏剧是给那些能够欣赏的人看的。我赞同这个观点,戏剧创作的本质应该起到引导作用,把文化思想、价值观以及思考渗透给观众,而不仅是一味的讨好观众的趣味。
中国的四部参演作品,无论是向名著致敬的改编剧还是原创剧,都体现了当下中国戏剧的特点:强烈的时代感、丰富的戏剧表现手段,多元化的文化思想传递,尤其是这几部戏剧都带有鲜明的导演个人风格。福建人艺实验性话剧《雷雨》(图3)是一出向曹禺大师致敬的作品,由青年导演陈大联执导,采取了叙述体方式结构剧本,通过对人物精神分析式的演绎,展示了人与命运的抗争与抉择。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借鉴戏曲音乐伴奏“武场”乐队,把以锣鼓等打击乐为主的乐队直接搬到舞台上,在舞台两侧形成了对立正营。分别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周家人与鲁侍萍为代表的家庭旗帜鲜明地展开对抗。在这里锣鼓已经不同于戏曲,单为展示程式化表演服务,而是情绪强烈宣泄、是人物关系迫切纠葛,是语言难以表述内心世界的呐喊。导演极大地发挥布莱希特的戏剧间离效果特点,舞美设计上采用大屏幕提示重点台词,演员既是角色,也是乐队伴奏,在剧中跳出跳进。除了原作所提供的台词,加入了大量对角色分析、阐释、内心独白,强调人物之间无法了解、无法沟通的痛苦、挣扎。若说不足之处,本剧中演员们在斯坦尼表演体系与布莱希特戏剧特性间穿梭,未能达到游刃有余的状态,许多地方结构处理牵强,刻意地打破传统戏剧模式,略显匠气。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硕士班创作的实验戏剧《罗生门》,用戏曲的程式化表演重新解析了这部日本经典影片。这是一次全新的创作,多种艺术形式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导演独树一帜的黑色幽默与美学观念,让观众感受到深刻的哲学思考。不约而同的是本剧导演也把戏曲“武场”乐队搬上舞台,演员们游离在剧中角色和乐手之间,因为剧中角色饰演者多半是戏曲演员,因此,锣鼓经特别吻合于他们的表演方式。此外,剧中还嫁接了众多戏曲传统程式化表现手法,音乐中运用了京剧《小放牛》、花鼓戏等乐曲,增添了浓厚的中国文化韵味。稍许遗憾的是:导演们未能极致发挥出灯光、服装、效果、化妆等戏剧表现手段。昆曲《续琵琶》是我国清初的一部昆曲剧目,作者曹寅是世界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此剧距今有三百年历史,重新挖掘整理这出经典名剧,让现代观众欣赏昆曲的雅致与风韵,感谢为此付出心血的中国戏曲学院与北方昆曲剧院的艺术家们!
山东话剧院齐鲁晚报青年团的《隐婚男女》和北京三拓旗剧团的《达人未爱狂想曲》(图4)为原创话剧,都以现代都市生活为背景,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现状和爱情观。两部都市情感剧,轻松、幽默中透露着迷茫与无奈,是当代中国八零后的真实写照,观众极易产生共鸣,演出效果火爆。但这类戏剧往往停留在对戏剧娱乐性的无限放大中,浮光掠影展示生活表层,缺乏深刻的社会及人性探索。《隐婚男女》,是当下非常活跃的都市剧导演李伯男的作品,他善于捕捉都市白领一族的生活状态及情感世界,用幽默、反讽的手法直刺都市社会的喧哗浮躁。时尚元素、流行文化充斥其中,有着极其轻松、娱乐的剧场效果。山东话剧院齐鲁晚报青年团如今也在市场化运作中执着前行,每周都会给济南观众带来一场精彩演出。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小剧场演出运营,培养一批喜爱戏剧的观众,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北京三拓旗剧团十多年来坚持戏剧演出,以实验性、艺术性为创作动力,演出了大批原创戏剧,在戏剧演出市场占有一定分量,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说到观众,我很遗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中日韩戏剧节,然而面对剧场中常常空座,真是无语又无奈。戏剧要想真正的走入百姓生活,单靠戏剧从业者们在专业领域努力是不够的,还需完善票务运营机制,把观众引入剧场,引导观众热爱戏剧。戏剧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灵魂,是最直观展示人类生活、命运的平台。如果一个城市失却了这份文化,也就丧失了面对面映照生活的机会,生活也将失去一道靓丽的色彩。
“第十八届中日韩戏剧节”落下帷幕,济南还将迎来“第四届国际小剧场话剧节”,来自全国各大专业剧院、宝岛台湾及新加坡的戏剧人都将带来他们的参演剧目,其中不乏优秀作品。在此我深切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走进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