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2011-02-03王莹

中国商论 2011年7期
关键词:纺织品纺织优势

王莹/文

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王莹/文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我国经济受到了较大的冲击。2009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全面下滑,纺织企业艰难度日。

金融危机下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状况

美国的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并逐步演变成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我国国际贸易对外依存高度较高,在其影响下,出口贸易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自2008年出口增长趋缓,11月同比增长率出现负值,直至2009年11月。虽然2009年12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7%,但是全年总体来看我国对外贸易累计出口总值12016.63亿美元,同比增长依然为负16%。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增速降至入世以来最低点。

金融危机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状况

由于美、日、欧盟等主要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国内消费需求萎缩,国际消费市场需求低迷。我国作为纺织品出口大国, 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受此影响,出口受挫,纺织行业陷入困境。2008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趋缓,2009年出口大幅下降,其中2月份当月出口额大幅下降,创2006年2月以来新低,12月份出口同比上升4.48%,为2009年3月之后的年内首次出口同比正增长。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纺织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出口额下降,市场份额缩小,利润缩水,贸易摩擦加剧。全行业约三分之二的企业一度出现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资金紧张、产品积压等问题较为严重。

我国纺织企业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原因及措施

1.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

近几年,我国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与欧美等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发生,已成为全球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各种反倾销、反补贴、保护和保障措施、知识产权保护、绿色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等一大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一系列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支持下,相继登台亮相,并被频繁使用。

从奥巴马政府提出的“买美国货”,到欧盟对中国紧固件提起反倾销,我国遭遇空前密集的保护主义狙击,成为各国实施保护主义措施的首要目标。据全球贸易预警组织GTA12月的报告表明,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初以来,G20国政府已经实施了297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截至2009年11月3日,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101起贸易救济调查,这是自2002年以来,中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首次超过了100起,涉案总额高达116.8亿美元。贸易摩擦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剧。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一直也没有停止过对我国纺织品采取贸易措施。2009年,印度、欧盟、埃及、阿根廷、乌克兰和秘鲁都对原产自中国的纺织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或反倾销终裁。1月到6月间,全球涉及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的反倾销案件共23起,同比增加64.29%。7月至10月间,又有土耳其、欧盟和巴西对原产自中国的纺织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在贸易保护主义与反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中外经贸关系的常态的情况下,我国纺织业应该,第一,要积极地应对贸易摩擦,据理力争,利用WTO规则和法律武器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如2009年10月美国对中国碳钢紧固件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11月我国多家企业积极准备,成功应诉“双反”调查,给纺织企业起到了示范作用;第二,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预警机制,争取主动出击,加强自律,维护良好的外贸经营秩序,主动抵制低价竞销等扰乱出口经营秩序的行为,防止自我恶性竞争;第三,加强国际合作,企业实施生产链的上下游的国际合作,顺应全球化趋势,维护稳定的关系,形成战略型的伙伴关系,以达到与客户共赢,降低整个价值链内部的管理成本和信息交换成本,进一步巩固合作各方之间的联盟关系,防止客户及合作伙伴提起贸易救济诉讼。

2.过于依赖比较优势的贫困增长

长期以来, 我国的纺织业是依靠比较优势来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纺织业大而不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长期集中在廉价的原料成本与劳动力成本方面。过度地依赖于这种比较优势,使得纺织业在国际市场缺乏保持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并不断取得更多利润的能力的竞争优势。

一种产业,拥有竞争优势是长期发展的源泉,比较优势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优势,只是相对的优势。在对外贸易中,我国长期以来,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发展战略为主,依赖比较优势来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我国成本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因此,对外贸易中,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以数量上的增加来扩大出口规模。其中占出口第一位的纺织业是典型的依靠比较优势来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纺织产业的比较优势表现出了不适应性,加上我国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增长,纺织产业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

纺织行业作为我国经济支柱之一,长期以来过分依赖于比较优势。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需求锐减,各国为了争得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竞相压价,更使得纺织品利润缩水。我国纺织品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反而成为国际市场上各国对我国纺织摩擦的借口。

受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国际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纺织产品在国际上的价格比较优势逐渐被削弱,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涨已成大势所趋,给我国纺织企业带来巨大冲击。据商务部调查,在纺织行业,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已相当于东南亚近邻的3倍以上,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已接近每小时1美元。在南亚、东南亚、北非和南美一些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的国,劳动力资源充裕,在纺织品等低附加值的产品方面,同类产品在价格方面的比较优势胜于我国,成为中国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在一定时期内,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是有其合理性的,符合我国的比较利益。但是在当前经济下,我国纺织产业在比较战略的指导下已经显现出不适应性。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突破自我向竞争优势发展,则需要改善我国纺织产品的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成为带动产业升级的领头产业。中国的纺织产业结构不能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外向型经济得到升级。我国纺织企业要促进纺织产品升级,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则需要突破原有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型模式发展,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向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发展,避免低端产品的恶性竞争。

由比较优势向可持续展的竞争优势转化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使我国的纺织业真正从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保持长期强劲的发展势头。

3.纺织品出口市场过度集中

欧盟、日本和美国进口的纺织品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以上,这些国家和地区也是世界众多国家纺织品生产国出口的主要市场。我国纺织品出口近50%集中于这几个国家或地区。其他的纺织品生产国,如亚洲的孟加拉、越南和印尼的服装出口分别在欧盟、日本和美国服装进口市场上居前列。印度是世界上第三大产棉国,其主要市场为欧盟和美国,并占有重要位置。印度已成为我国强大的竞争对手。巴基斯坦是世界第四大产棉国,其纺织品主要出口美国、欧盟、日本。美洲国家中,墨西哥是美国纺织服装主要进口来源国。欧洲的土耳其、北非的几个国家是欧盟纺织品的主要供应商。这种出口过分集中于某几个国家或地区的现状,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各出口企业更易遭受巨大的损失。

在纺织品市场过度集中的情况下,拓展市场多元化和产地多元化,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其一,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可把出口贸易变为在当地投资设厂,满足当地消费需要,为东道国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其经济发展,实现原产地多元化,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也就是“生产走出去”。其二,开辟多元化市场,调整纺织品的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积极开拓欧盟、美国和日本以外的新兴市场,不仅可防止企业集中在几个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也能利用市场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来分散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即“产品走出去”。

本次金融危机,是对全球经济的一次洗牌。它给我国纺织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也带来了机遇,有利于我国有实力的纺织企业变危为机,抓住机遇,改善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逐步摆脱长期以比较优势和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竞争战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纺织品市场过度集中的情况下,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使我国的纺织品实现“生产走去”和“产品走出去”,防止集中在少数市场上激烈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来分散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

在贸易摩擦已趋于常态的情况下,我国纺织企业面对贸易摩擦要积极地应诉,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预警机制,争取主动出击,加强国际合作,增强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的强有力的竞争力,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

本文源于滨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黄河三角洲纺织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研究》,人文社科类青年项目,项目序号[Bzxyrw1018])

滨州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猜你喜欢

纺织品纺织优势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矮的优势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画与话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