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疫病防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探讨

2011-02-03贾文孝陕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1年9期
关键词:兽医疫病防疫

文|贾文孝(陕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事关“三农”问题,事关公共卫生安全。为了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不发生畜产品安全事件,实现畜牧业生产健康稳步发展。近期笔者针对陕西省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状,结合日常工作对陕西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就准确把握动物疫病防控关键环节谈几点看法,供参考。

一、当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存在的问题

1.未免疫或免疫不到位。

一是强制免疫病种逐年增加,免疫难度加大。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是政府集中力量重点防控的重大动物疫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猪瘟实行以强制免疫为主的防控措施。2002年以后,对口蹄疫推行全面强制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2005年对高致病性禽流感推行全面强制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2007年农业部又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纳入重大动物疫病管理范围,实行强制免疫。同时对新城疫实行全面免疫的政策。并制定了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和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分病免疫程序。基层兽医的防疫工作量非常大,免疫工作落实难。延安市为了验证强制免疫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市、县、乡、村30余名业务干部,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吃住在农户家中,经过10天紧张辛勤工作,才完成了延长县郭旗乡免疫工作。若按此次推断,该县郭旗乡畜牧站和村级防疫员每天工作12小时,一个半月也难以完成秋防任务,基层防疫工作难度可见一斑。

二是免疫反应复杂,强制免疫落实难。疫苗的安全性是疫苗质量的最重要指标,疫苗的安全和效力同等重要,或者说疫苗的效力是建立在其安全基础上的。每一种疫苗其安全指标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在使用过程中因接种动物的品种、日龄、健康状况及接种方法表现不一,因此疫苗的安全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预防接种是将国家批准的预防用生物制品通过各种途径人工输入机体,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从而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这种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是预防接种主要的和有益的方面,异常反应是个别的,不是主要的反应。研究表明,免疫反应的发生原因可能与机体反应状况、疫病感染情况、使用不合格疫苗或假疫苗、疫苗本身的质量、操作不规范、冷链体系不健全、抢救不及时等有关。据调查,动物注苗的免疫反应率为千分之二左右,死亡率为十万分之七左右。免疫反应比率虽不大,但因免疫反应造成的纠纷影响严重。

2.疫苗质量不稳定、使用不当是当前动物疫病难以控制的原因之一。

一是基层防疫队伍不健全,人员素质较低。据调查,目前陕西省乡镇兽医人员和村级防疫员多为师傅带徒弟或非专业人员出身,专业院校毕业人员较少,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加之部分地方有村无防疫员情况依然存在,防控措施难以有效落实。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要求,目前陕西省省级、11市(区)和县级畜牧兽医机构改革已经完成,但仍有部分乡镇站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进展缓慢,难以适应当前动物防疫工作要求,基层防疫队伍亟待建全。

二是病原变异复杂,更增加了防治的难度。环境污染严重,病毒变异或毒力增强,也是猪病难以控制的原因之一。据调查,目前动物养殖多以养殖小区或小型养殖场户的形式出现,观念落后,病死动物乱扔,没有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在这样的环境中饲养的动物免疫应答不良,对于野毒的侵袭就需要更高的抗体水平,抗体水平的高低在疫病控制中起主要的作用,但不是万能的。因为免疫只能降低疫病感染的几率,并不能保证不发病。资料显示,RNA病毒年变异率达千分之二左右,目前实行强制免疫的几种主要疫病均为RNA病毒,加之环境条件较差,长期高密度的疫苗注射,病毒变异或毒力增强几率进一步加大,更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二、动物疫病诊断和疫病报告存在的问题

1.采样不准确不及时,延误了诊断的最佳时机。在重大动物疫病诊断中,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和样品质量直接决定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结论的科学性。因此,对采样人员及采样方法、技术都有特定的要求。采样人员必须是兽医技术人员,而且应熟悉采样器具的使用,掌握正确采样方法。日常动物疫病诊断常存在该采的样品未采,或该采的样品因人为因素,错过了最佳采样时机,所采样品不合格,错失诊断的最佳时机,延误了疫病确诊。

2.采样的代表性不强。调查发现,一是各地监测采样多为大场大户,散养户采样较少;二是采样布点不科学,采样多是集中在某一区域,代表性不强;三是采样数量不足,采样质量不符合监测诊断要求。

3.疫情报告不及时不规范。据调查,目前疫情报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发现疑似疫情不及时报告,先找兽医治疗,治疗无效后,方才报告;二是不按规定程序报告疫情,缓报或越级上报疫情;三是不按疑似疫情采取控制措施,人为造成疫情扩散。

4.实验室技术人员综合诊断能力不足。目前,陕西省部分市县兽医实验室技术人员知识层次较低,缺乏基本的动物疫病诊断能力,难以胜任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工作。

三、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1.市县实验室基础设施落后,建设不标准,难以适应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国家相继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硬件设施、仪器设备均有较大提高。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已成为动物防疫基础体系建设中重要的建设项目,对动物防疫和监督执法工作的技术支撑力度也越来越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各级动物疫控机构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管理空白点,如部分市县实验室面积不达标、仪器设备老化、制度不健全、实验防护条件差等问题,尤其是市级兽医实验室仪器设备不足,亟待解决。

2.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实验活动不规范。调查发现,目前多数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多为兽医专业相关人员,但也有部分县区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为非专业人员。市县兽医实验室,尤其是县级兽医实验室,监测人员岗位调动频繁。监测人员业务水平较低,部分人员对基本的试验原理都不清楚,只能参照说明机械操作,不能对检测结果科学分析,因而无法为防疫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3.兽医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规范,难以适应生物安全管理要求。调查发现,目前陕西省多数兽医实验室已建立了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兽医实验室作业指导书及特殊情况应急预案,完善了实验原始记录二级签字制度和检验报告三级审核制度,但由于大多数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刚刚建立,实验室管理和操作人员对管理体系比较生疏,难以灵活运用、准确掌握。兽医实验室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难以适应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4.监测工作缺乏财政支持,监测工作落实难度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是动物防疫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的工作,并且短期无法看到明显的经济效益。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撑是无法开展的。虽然省业务单位和市县财政有一定的监测经费下拨,但远不能达到完成所下达监测任务的所需经费。

5.对监测工作缺乏理解以及法律法规不明确,影响了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实地采样往往是“靠面子”、“找关系”。经常听到养殖户说:如不是某某是不会让你们采血的。对监测工作有认识的,或者好说话的养殖户还可以配合完成采样工作。如遇到那些说什么都不行的拒检户,工作人员一点办法都没有。这对养殖户就会产生一种错觉:检不检没用,下回不检了。因为工作人员对他们的行为没有任何约束力,相关法律法规上只提到给予相应处罚,但没有细则可以执行,这给我们的监测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困难。

6.诊断试剂保质期短,价格昂贵,制约了监测工作的开展。目前,一些常用诊断试剂保质期多为半年,有些甚至仅4个月,订购困难,加之现有动物疫病诊断试剂科技含量不足,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监测结果的判定,制约了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搞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对策

1.加强科学研究,制订科学可行的综合免疫程序。针对陕西省动物防疫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积极组织专家,专题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动物防疫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要加强免疫技术研究,积极探索分畜种动物疫病联合免疫可行性,并根据试验研究结果,为基层推荐优质、高效疫苗,修改、调整、完善现行免疫程序,制定科学、可行、适合陕西省基层实际的综合免疫程序,降低基层防疫难度。

2.筛选优质高效疫苗,减少免疫反应,提高免疫效果。目前要从生产与流通环节两个方面严格整顿兽药市场,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无批准文号、无GMP生产厂家、无兽药标准的假兽药与生产单位,整顿规范兽药市场秩序,依据国家颁发的《兽药管理条例》,从严从快处罚,改变兽药市场经营混乱的状况,让养殖户用上国家推荐的优质、放心疫(菌)苗,减少免疫反应,确保免疫效果。为了确保免疫效果,在选用优质、放心的疫(菌)苗同时,要坚决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做到责任明确、任务落实、工作到位、措施得力,集中力量打好动物防疫攻坚战。同时要加强对免疫环节监督管理,认真组织做好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的检查,统筹兼顾,全面落实免疫措施,确保免疫效果。

3.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预防动物疫病,关键是要做到健康养殖,健康养殖是预防动物疫病的第一道屏障和最重要的环节。要大力推行“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实行封闭式管理,按照《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结合,综合防治”的防控原则,加强养殖场户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规范动物群排泄物、分泌物、污水处理,严格引种,不断提高规模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和防疫技术水平,全方位推进养殖场户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动物食品卫生与人类健康的安全。发展健康养殖,一定要做到三个相结合:一是养殖要与环境相结合,不能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去发展养殖,建设养殖小区要与粪便的排放无害化处理同步进行,协调发展;二是养殖要与农村种植业相结合,积极推行“猪-沼-果”模式;三是养殖要与养殖小区建设相结合,规范养殖小区建设,实行规模化、产业化与安全化生产,以确保农村动物生产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4.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针对目前各级动物疫控机构兽医实验室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建设不标准等问题,建议在启动新一轮防疫体系建设规划时,加大兽医实验室建设力度,逐步改变基层兽医实验室面积小,布局不合理,仪器设备简陋,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现状,健全疫情报告网络,完善市县级兽医实验室设施设备,提高检测诊断能力,尽早出台完善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管理办法,系统规划,规范兽医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行为,确保各级兽医实验室不发生实验室不安全事件。

5.加强疫病监测,提高防疫效果。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工作是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疫情认定和预测预警工作的基础,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准确与否事关防控工作的成败。开展疫情监测工作,既要做好动物疫病病原监测,又要加强免疫抗体水平监测。采取区域化分级管理,分类控制,强化监测,逐步、逐年、逐场净化,在区域内建立无特定病原和药物残留达标的生物安全基地。通过病原监测及时掌握猪场动物疫病的流行动态,积极淘汰带毒种猪,逐步培育健康猪群。通过免疫抗体监测,科学、客观衡量免疫效果。同时要加强对监测信息的运用,及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提供预警信息,提出防控建议,切实提高陕西省动物防疫水平。

6.加强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建设,科学预测动物疫情。动物疫病监测、疫情报告和预警分析是疫控机构的重要职责,也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需要。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进一步加强动物疫情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免疫抗体和病原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7.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及早发现疫情隐患。流行病学调查作为疫病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程度也直接影响到疫情的预警预报。有关部门要组织区域性动物疫控机构每月对每个乡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养殖场户,重点了解家畜(禽)健康状况、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免疫情况、疫苗来源、疫病流行范围、疫源追溯等,调查数据要真实可靠,客观地反映情况,对出现的可疑情况作到早发现、早监测、早处理。并根据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及时的统计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8.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政府支持。动物疫病检测诊断、强制免疫工作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疫情认定和预测预警工作的基础,动物疫病检测诊断准确与否、动物防疫效果与否事关防控工作的成败。因此,为了加强和促进动物疫病检测诊断、防控工作,各级疫控中心要积极与各级政府沟通,大力宣传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在畜牧业发展中的现实意义,争取政府和广大养殖户的理解和支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建议尽快出台《动物防疫法实施细则》,解决基层执法中的难点问题,确保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正常持续开展。

猜你喜欢

兽医疫病防疫
“豪华防疫包”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