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通心络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1-02-03陈建繁徐焕成陈秀红
陈建繁 徐焕成 陈秀红
缬沙坦联合通心络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建繁 徐焕成 陈秀红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通心络治疗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7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通心络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缬沙坦;通心络;高血压
高血压病因尚未十分明确,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1]。近3年来,我们应用缬沙坦联合通心络治疗高血压患者8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选自2007年5月至2010年8月我科门诊及病房病例。入选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高血压诊断、分级、危险分层及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临床情况评价标准[1]。选取病例178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9例,男49例,女40例,年龄45~80岁,平均(60.03±9.16)岁。对照组89例,男47例,女42例,平均年龄43~81岁,平均(61.34±8.80)岁。连续3 d测坐位收缩压140~179 mm Hg,舒张压90~109 mm Hg,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心慌、胸闷症状。其中治疗组并血脂异常56例,对照组53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内分泌及脑血管疾病及ARB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缬沙坦胶囊80-160 mg/次,1次/d,联合通心络胶囊,4#/次,3次/d;对照组,单用缬沙坦胶囊80~160 mg/次,1次/d。两组以1个月为1疗程,观察半年。
1.3 观察内容简介 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1,6个月后的血压及血脂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标准 ①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收缩压至正常或下降20 mm Hg以上为显著;②舒张压下降未达到10 mm Hg,但收缩压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水平为无效。血脂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随访结束时复查。
2 结果
2.1 用药前后血压、血脂的变化。见表1、表2。
表1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s,mm Hg)
表1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s,mm H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个月收缩压 治疗组 151.36±11.92 140.63±13.18* 130.84±13.51分组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6#对照组 151.40±11.94 141.20±13.05* 132.24±13.40#△舒张压 治疗组 87.89±7.56 82.62±8.40* 80.14±8.66#对照组 87.73±8.25 83.74±8.48* 82.08±8.64#△
表2 治疗前后6个月血脂变化(±s,mmol/L)
表2 治疗前后6个月血脂变化(±s,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TC TG LDL-C HDL-C治疗组 治疗前分组5.86±0.21 2.16±0.18 2.14±0.13 1.88±0.07治疗后 5.22±0.30*# 1.68±0.11* 2.12±0.16 1.01±0.07*#对照组 治疗前 5.90±0.45 2.22±0.24 2.28±0.15 0.85±0.03*治疗后5.88±0.41 2.20±0.18 2.29±0.11 0.88±0.06
2.2 临床疗效 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显效27例(30.3%),有效54例(60.7%),总有效率91%;对照组显效22例(24.7%),有效51例(57.3%),总有效率82%。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恶心,食欲不振,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近年研究发现高血压常伴有多种物质代谢障碍,包括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低,脂代谢异常等。动物实验证实载脂蛋白E基因型可造成收缩压增高;高血脂可通过影响细胞膜的脂质结构,进而影响Ca2+转运,参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治疗高血压,就在降血压的同时兼顾脂代谢紊乱。现代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通过降低高脂大鼠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血液粘度,增加血清一氧化氮,减少血清内皮素来维持血管张力,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度减轻动脉硬化的形成,缓解动脉痉挛,能作用于血管病变的不同环节,从而有效地防治血管病变[2]。缬沙坦胶囊是非肽类AT1受体拮抗剂,具有高度选择性和亲和力,通过与AngⅡ与AngⅡ受体结合,从而全面阻断AngⅡ对心血管系统的负性作用[3]。缬沙坦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使血管扩张,抑制细胞增生和交感神经活性,减少醛固酮分泌,能有效维持血压稳定。本研究中缬沙坦与通心络联合用药,降血压总有效率高达91%,对TC、TG、LDL-C有降低作用,而单用缬沙坦决有效率为82%,血脂无明显变化。故以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具有推广价值。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
[2] 吴以岭.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463-464.
[3] 吕卓人,梁磊,艾文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研究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1):1054-1056.
512100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