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A~+肉种鸡笼养育雏期的管理要点

2011-02-03陈合强施海东江苏爱拔益加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江苏海门226103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1年5期
关键词:均匀度雏鸡鸡群

陈合强 施海东 (江苏爱拔益加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江苏海门 226103)

AA~+肉种鸡笼养育雏期的管理要点

陈合强 施海东 (江苏爱拔益加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江苏海门 226103)

肉种鸡笼养可提高单位面积饲养量,节省饲料、公鸡培育费、冬季保温费和垫料等,特别是可提高产蛋后期的受精率,减少脏蛋率和种蛋在鸡舍受污染的机会,更易发现休产、寡产母鸡和精液质量差的公鸡,以利及时淘汰,并且降低鸡群球虫病和肠道细菌病的发病率。AA+肉种鸡笼养,育雏期是基础,育雏期通常是使种鸡第1周快速生长,使雏鸡有良好的身体组织结构,尽可能发挥出遗传潜力,提高鸡群的整体健康状况。育雏期的主要目标是使每一只雏鸡都能有同等的机会获得良好的开端,控制种母鸡的体重和体型,使种公鸡获得足够的体重和较大的体型,保持种公母鸡较高的均匀度、体型结构和丰满度。育雏期是种鸡一生中的生命薄弱期,初生雏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终生。育雏成功与否会对以后种鸡的生产性能(包括产蛋率和受精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AA+肉种鸡笼养育雏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提前做好育雏的准备工作,配备合适的育雏及管理人员,创造适宜的育雏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密度、垫纸管理和光照管理等),合理的饲喂和饮水,正确控制体重和均匀度,重视种公鸡的培育,提供全价的饲料营养,确实有效的免疫操作,减少应激和育雏差错及实施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体系等。

1 做好育雏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首先要有明确的育雏计划,包括育雏面积、免疫计划、光照程序、饲喂程序和体重目标等,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修整笼具,避免雏鸡入舍后钻到笼外或串笼,造成鸡数不准。第三,进鸡前应对鸡舍内外彻底清洗消毒并检测消毒效果,要有适当的空舍时间,水质良好,饲料优质,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葡萄糖、多维电解质、疫苗、消毒药、抗生素、断喙器、报表(包括日报表、周报表、体重记录表、温度记录表、免疫记录表和用药记录表等)和工具(电子秤、塑料桶等)。第四,提前预温,预温在冬季一般提前48小时,夏季提前24小时,以给雏鸡提供舒适的环境。所有育雏准备工作必须在雏鸡到达前1天全部完成。

2 重视育雏人员的管理

育雏成败的关键是人,要牢固树立“育雏如育婴”的思想理念,扎实做好育雏工作。育雏期间实行封场管理,尽量减少外来物品向育雏鸡舍流动,严格控制人员进出。育雏前对职工进行培训,增强职工的积极性、责任心和使命感。

3 创造良好的育雏环境

3.1 温度:初生雏鸡的免疫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尚未完全具有体温调节功能,前5天是育雏的关键时期,雏鸡体温从39.4℃升高到41.1℃,这关系到鸡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前14天受应激影响其均匀度和生产性能,且这种影响可能要到生产后期才显现出来。因此,温度是育雏好坏的关键。温度要注重7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育雏室温即鸡背高的温度应达到32~35℃,以后随日龄的增长,每3~4天下降1℃(见表1)。二是垫纸温度要达到30~32℃,以32℃度较适宜,而34~40℃垫纸温度则太高。三是饮水温度要达到26~27℃。四是温度不能忽高忽低,昼夜温差不要超过3℃。五是要注意笼子的上、中、下层和鸡舍前、中、后的温差,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温度的一致性。六是测量真实温度,即温度计的悬挂高度一定要在鸡背高,而且不要迷信温度计,温度只是一个参数,要多几个测温点。七是要正确判断温度是否适宜;应以鸡群的分布为准,雏鸡行为是温度合适与否的最佳指示;雏鸡入舍2小时后抽取100只检查鸡爪温度,鸡爪接触人的额头感觉温度稍微低一点说明温度适宜。应避免育雏温度太高或太低,造成冷应激和热应激的出现,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如表2)。如果温度达到40℃,蛋黄中的水分8~10小时就会耗尽,造成脱水。

3.2 相对湿度:早期雏鸡饮水的能力尚未建立,为防止雏鸡早期脱水,前3~4天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随日龄增长逐渐降至50%。育雏期湿度低于50%会造成脱水及其他相关问题。7天后如果湿度大于80%会引起垫料问题。如果没有喷雾器,在加热器附近放置水盘,也能提高相对湿度;也可以在鸡舍中间的走道上定期洒水,来增加鸡舍内的湿度,但在洒水时应特别注意:不能往育雏垫纸上直接洒水,确保一定的湿度不等于局部垫纸潮湿,也不能把水直接洒到鸡的身上。雏鸡饲养在相对湿度适宜的条件下不易脱水,而且可为提高均匀度提供良好的开端。

3.3 通风:通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足够的氧气,降低鸡舍内的有害气体及有害微生物的含量和尘埃,排出多余的热量和湿气,增加饲养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通风不良,影响空气质量,易发呼吸道病和腹水。但在通风时应注意防止贼风和背流风,避免出现负压,造成缺氧,引起腹水;同时还应避免出现通风过度或通风不足的现象,注意空气流通的均衡一致性,防止空气循环死角出现。进鸡前应对鸡舍内的甲醛气味彻底净化(甲醛气味大马上就能造成鸡群的均匀度问题以及影响早期的生长速度,并且也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判断育雏舍通风效果的好坏应以人进入鸡舍不感觉闷气和有氨气味。表3显示了通风的重要性,如果通风不好,藏在羽毛屑毛囊里的马立克氏病病毒在舍内迅速繁殖,造成马立克氏病感染。

3.4 协调好温度与湿度、通风与湿度的关系:重视温度与湿度的协调,温度大于29℃,相对湿度大于70%,影响生长速度;在确保鸡舍温度的条件下合理通风,根据鸡龄确定通风量。

3.5 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有利于提高饲料转化率,密度较大个体之间释放抑制物质,应牢记低密度饲养的单位效益不比高密度的差。

3.6 垫纸管理:垫纸应干净卫生,进鸡前最好对垫纸进行细菌、霉菌化验;湿垫纸应勤换;鸡笼底部和垫网、垫纸应平整,凸凹不平的垫纸会造成温度不均衡,令雏鸡拥挤在凹陷的地方,不利于找到饲料和水,会限制雏鸡的采食和饮水,从而影响均匀度,特别是在这些对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的阶段。

3.7 光照:

3.7.1 育雏早期的光照越强越好。育雏区域内的光照强度在5天内必须达80~100勒克斯,加光的灯头越多越好,光强较平均,无光照死角,整个鸡舍的光照强度应均匀一致,舍内一旦开灯,所有的鸡只都应同时得到饮水和饲料,这样有利于开食。育雏开始阶段,光照强度较低 (<20勒克斯),将降低雏鸡的采食量(如表4)。

表1 育雏期的温度与湿度

表2 育雏温度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3 不同MD疫苗产生的保护力

3.7.2随着日龄的增长,光照强度逐渐降低。至29天大约为3~5勒克斯(即0.5烛光以内,一般每平方米0.8~1.2瓦为宜),闭灯时,舍内光照强度不应超过0.4勒克斯。光照时间必须根据鸡群的体重逐步减少,体重不达标可停止减少光照,光照时间减少过快,也将降低雏鸡的采食量和影响7日龄的体重。一般情况下从第4周起采用8小时的光照制度,1周末至3周末光照时间从16小时逐步降至8小时(依据体重)。

3.7.3 重视光照细节。光照强度尽量均匀一致,避免某些部位过强或过暗,同时应注意笼具间及上下层间光照的均匀性;灯上设置灯罩,并注意与光源的距离;经常擦拭灯泡,据测定,60瓦的灯泡变脏后仅相当于40瓦;遮黑鸡舍避免漏光。

3.8 空气质量:各种有害气体的含量如下:NH3>2×10-7人有不适感,大于5×10-7影响家禽生长,氨气浓度过高,减弱气管纤毛的蠕动,损害气管内膜,降低呼吸道抵抗力,病原体容易侵入呼吸道,影响种鸡的生产性能和鸡群健康,还易造成腿足问题和眼睛损伤。CO2>0.35%造成腹水;CO>1×10-8缺氧。

4 适时正确开水开食

4.1 育雏笼内铺设垫纸:在进鸡前在育雏笼内铺上塑料网,减少脚垫的发生;前3天笼内应铺2/3的垫纸,料盘(桶)放在垫纸上,饲料同时撒在料盘(桶)和纸上,在纸上发出的声音可刺激雏鸡啄食,特别是入舍后前24小时,在纸上撒上少许饲料,经常刺激其本能的啄食行为尤为重要;垫纸质量要有保证,以防饲料浪费。饮水器放在非垫纸区域,避免垫纸潮湿。

4.2 雏鸡到场前半小时同时加水料:根据笼的大小将应放数按箱平均放在笼边再放入。为减缓长途运输的应激,首次饮水中可加葡萄糖,一般糖水浓度为3%~5%,1次足够。为防止早期生理性腹泻,首次开食时可用玉米面或八成熟小米(每只4克,1次足够)。

4.3 挑选雏鸡:放鸡后教鸡赶鸡喝水吃料,逐笼观察小鸡饮水和啄食饲料的情况,把不饮水也不啄食的小鸡挑到一笼,单独照顾;饮水采食2小时检查嗉囊,看鸡饮水采食情况,直至雏鸡全部饮水吃料为止;如果开水开食4小时仍有未完全饮水吃料的鸡,必须检查光照、饮水器高度和采食饮水位置等。雏鸡开水开食6小时应逐只挑选鸡只,把不吃不喝,只吃不喝,只喝不吃和其他有缺陷的鸡挑出单笼饲养。

4.4 培养早期食欲:使用优质全价的颗粒破碎料(如表5和表6),少喂勤添,日饲6~8次,帮助鸡只形成良好的食欲,最初的96小时饲料不能太细,以使雏鸡得到足够的采食量,7日龄体重不足和均匀度差的主要原因是早期采食不足。

4.5 确保每笼的料量一致:分笼饲喂,每笼鸡数一样,保证每笼鸡数准确,留一个活动笼;每笼每次同时加料且加料量一样。

4.6 提供足够的料位:最初3天饲料同时加在垫纸和料盘(桶)中,每次加料时都要保证垫纸和料盘(桶)中都有料,使雏鸡能采食到足够的料量,料位不足或料位不够会影响采食量,影响增重和均匀度;及时均匀分配料量,料量准确,加料一致,不能断档无料。如饲料分配不均,会降低生产性能。确保有效的料位和水位,料器和饮水器摆放应合理,彼此之间应留2个鸡的位置,方便鸡正常活动。3天后撤出垫纸。确保料盘(桶)的清洁卫生,料盘(桶)必须及时清洗→消毒→清洗→晾干。

表4 早期光照强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5 颗粒饲料与粉料对肉种鸡一周体重的影响

表6 饲料类型对商品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7 正确过渡料槽:8日龄开始逐渐放部分料至料槽,经3~5天的时间逐渐撤走开食盘 (桶),由料盘(桶)过渡为料槽。

4.8 配备饮水器:应为种鸡配备足够的饮水器,并注意饮水器的高度和饮水质量。

4.8.1 正确更换饮水器具。0~7天,使用辅助饮水器即小水壶与水线乳头同时开水,有利于种鸡及时方便饮到水。8~14日龄逐渐过渡水线乳头,通过3~5天全部使用水线乳头饮水,在更换饮水器的过程中,注意每天下午检查雏鸡嗉囊的柔软程度。

4.8.2 适时调整乳头高度。0~2天乳头高度与鸡眼高,3天上升至45°角饮水,第4天始逐渐提升水线,使鸡只至第10天时伸立脖颈饮水。

4.8.3 注意饮水器卫生。清洗饮水器必须彻底,尤其是饮水器肩部和出水处。饮水器每次加水时,药物适量且基本等量。

4.8.4 重视水温。非常冷或非常热的水会减少鸡的饮水量,从而影响生长速度。7天后水温应接近室温。

4.8.5 每日记录水的消耗量。水消耗量对雏鸡来讲很关键,切记不能断水。

4.8.6 确保饮水质量。饮水中一些矿物盐含量过高,将降低鸡的饮水量,同时限制鸡的生长。饮水中应加消毒剂消毒,如加水易净或漂白粉(免疫时除外)使其有效氯浓度达到(3~5)×10-6(开放式饮水系统应保持3×10-6,封闭式在系统末端饮水处应达1×10-6)。饮水中的总细菌数不超过100个/毫升,大肠杆菌不超过50个/毫升。

4.9 正确评判雏鸡开水开食是否成功:

4.9.1 确保尽早饲喂。雏鸡入舍后及时得到饲料和饮水,有助于雏鸡消化道及免疫功能的发育,有利于增加肌胃强度,提高机体抵抗力。

4.9.2 检查满嗉囊鸡所占的比例。入舍开饮开食2小时后,在不同的地方抽查100只鸡,满嗉囊鸡所占的比例应达到75%以上;8小时应达到80%以上;12小时后应达到95%以上;24小时后应达到100%。4.9.3确保达到7日龄的体重标准。满足雏鸡的各种要求(包括育雏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饲料质量及稳定性、采食和饮水、疫病和免疫等),如果雏鸡得不到适当采食和饮水就不会有良好的生长发育。1周体重和标准比不能差异过大,应均匀度良好。只有同时达到上述条件,才说明开食开饮成功,开饮开食成功说明雏鸡生长发育良好。

5 饲喂管理

实践表明,育雏期饲喂育雏料时间过长(一般推荐平均每只母鸡摄入154克蛋白质后换为育成料),将导致鸡的体型大于推荐标准体型。如果不是按照推荐体重进行控制,通常逆季鸡将导致迟产,顺季鸡则会发生产蛋高峰上不去或高峰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前期饲喂育雏料时间较长的鸡群,预测的开产日龄体重应高于标准体重,制定增料计划必须考虑这一点。总之,应根据每批鸡群所处的季节和具体的体况,预先制定一个合理的增重、增料和光照计划,这对于开产时母鸡获得良好的体况和以后的产蛋极其重要。

5.1 限饲:种母鸡1~4周累积大约耗料812克,9.52兆焦耳的能量,154克平衡蛋白质;4周末空腹重430克(410~450克);每日吃料时间快于3~4小时,可开始限饲。

5.2 以体重为基础:不能过激增减体重,避免弯弯曲曲的饲料和体重增加(包括自始至终的饲料增加;较好的体重抽样)。

5.3 为种鸡每日拟定料量:1~2周以自由采食为主,自由采食与拟定料量相结合,确保每只鸡每天的料量相等;3~4周每周拟定一个料量,确保采食的均匀性。拟定料量不是为了限料,目的是从1日龄起使每只鸡每次给予同一料量,需要再加料时必须等量同时加入,以免从小体重拉大差距。

5.4 重视早期骨架的发育:料可少不可断,饲料应新鲜。

5.5 及时分笼扩群:根据鸡群分布及舍内温度情况及时合理分笼扩群。

6 育雏操作注意事项

灭灯后应留守值班人员,查看温度,特别是鸡舍后边和底层笼的温度;开灯后所有人都应在鸡舍一起加水加料;密切关注笼门的关闭状态及挡鸡板的调整,避免出现挡鸡板下滑,影响雏鸡吃料;注意不要夹死鸡;及时观察鸡群,避免因笼门问题出现跑鸡而造成鸡数不准。

7 体重控制

喂料量是影响种鸡体重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周定期称重是检验喂料量是否准确的主要依据。

7.1 体重控制原则:紧跟手册标准走;体重不符合,可对料量进行调整;4周末母鸡体重应达标或略超标20~40克。特小鸡推重可快一些,特大鸡降重应慢一些。

7.2 全群称重:一般3~4周进行首次全群称重(对均匀度不好的鸡群),全群称重结束,根据大、中和小鸡的平均体重确定料量;要坚持正确的称重原则,即“六定”——定时(限饲日)、定人(读秤的人)、定位、定器(称重器具)、定精(秤的精度0~6周龄时,5克;7~24周龄时,10克;产蛋期,20克)和定比(称重的比例:育雏育成期♀10%,♂15%;产蛋期♀5%,♂10%)。同时,应准确计算鸡群的平均体重、均匀度和离均度,实际抽样称重的数量应回归到标准抽样称重比例进行计算,避免出现计算偏差,以便能正确反映鸡群的真实情况,便于正确给予下周指令料量。准确称重计算后,对体重变化异常的鸡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决不能拖延。

8 狠抓均匀度

影响均匀度的因素主要是遗传和管理,但以管理为主。育雏期均匀度主要是体重、体型、骨骼器官、公母体型配比和抗体水平等的均匀度。控制均匀度应从1日龄雏鸡开始,自始至终应使用一种方法来监测种鸡生长发育的情况。注意饲喂程序、早期蛋白的摄入对均匀度的影响。千方百计提高均匀度,通过断喙(5~7日龄)时把小鸡挑出,比平均体重低12%的鸡放在公鸡笼旁,在减少光照时速度慢一些,延长育雏料的饲喂时间,完成“小”向“中”的靠拢;提供充足有效的料位和水位,正确断喙,及时合理分群,3~4周龄全群称重;更改饲喂设备应逐渐进行。全群称重后,根据每笼(或层)的均匀度随时调整,笼内及笼间均匀度较好,可不全称,利用控料日、免疫日、周末称重调整鸡群;对均匀度较好、离均度较差的鸡群重点关心和整群;对均匀度、离均度都差的鸡群必要时进行全群称重。要牢记:均匀度是养出来的,不是挑出来的,分栏饲养和挑鸡只是提高均匀度的补救办法之一。

9 重视种公鸡的培育

9.1 种公鸡4周末的体重应达到690克。要培育与公鸡周龄相符的正确体型、合适的丰满度;早期的生长发育决定体型,并对将来的受精率非常重要。

9.2 公鸡更需要较好的均匀度。公鸡正确的体型和丰满度影响发育和受精率,生产性能好坏取决于良好的育雏管理,雏鸡到达之前应有一个计划,并以此执行,检查育雏的环境条件,必须明白育雏期管理影响体重、均匀度、丰满度、体型和将来的受精率;育雏不好一般生产性能都较差。达到并保持理想的均匀度是获得较高受精率和成活率的关键。

9.3 确保没有差错,否则会影响终生。要有足够的育雏空间,垫纸要预温干燥,育雏设备应足够,提供足够的料器和水器,育雏区域光照强度足够且均匀,饮水温度应预温至室温,雏鸡到达时就应使用“正常”的饮水设备;鸡只对更换新设备有一个重新适应过程,会影响到均匀度和生产性能,饮水设备的变换对雏鸡是较大的应激,开始可以增加额外的饮水设备,但要尽早拿走。

9.4 要饲喂足够的育雏料,使公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使公鸡的体型发育良好,避免开产前过肥或太瘦;保持料盘饲料新鲜,不能断料;必要情况下(体重不达标)延长光照时间,使公鸡能采食到足够的营养。

10 精确断喙

5~7日龄时对种鸡进行精确断喙,有效控制啄癖,防止饲料的浪费;操作人员不要经常变动;断喙器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时间不能太长或太短,经常更换刀片;断喙前,在饲料中加入适当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C;断喙后,多加些粉料有助于创口愈合;断喙后及时检查有无流血现象出现。

11 提供全价的饲料营养

饲料营养是肉种鸡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表现的基础,公、母鸡前4周使用育雏料,以拉大骨骼。

12 正确免疫

选择切实可靠的疫苗,实施精确有效的免疫操作,不能只求速度,应注重免疫质量,不空免和漏免,注射后检查,不能打穿针;注意活疫苗之间的免疫间隔;对使用的免疫用器具正确消毒;滴眼、滴口、颈皮注射和刺种等免疫时必须做到“三核对”(名称、计量、有效期),准确、正确及精确完成整个免疫;定期对抗体进行检测,以确保抗体滴度的一致性。

13 减少应激

每次疫病的发生,都与饲养管理不当密切相关,生产中80%的问题是由保温、通风、饮水、饲料和光照存在不足而引起的;要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思想,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把减少应激当做日常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抓好。应激与管理水平成反比,应激少,问题就少,免疫应答好,生产成绩高。如马立克肿瘤发生率在强应激环境高达25%,而低应激环境却只有5%。

13.1 减少育雏应激:育雏期的应激主要有温度过高或过低、密饲、垫纸潮湿、通风不良及霉菌毒素等,特别是霉菌扰乱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营养不良,生长缓慢;雏鸡卵黄吸收不良、早期死淘增加,还可引起免疫抑制,抵抗力下降,疾病感染率上升等,应坚决避免,特别是应加强饲料原料及垫料的管理。

13.2 降低粉尘:粉尘直接影响雏鸡健康,据测定,在容纳1000只鸡的笼养鸡舍里,每天可从空气中收集到0.45千克灰尘。粉尘可使皮肤感受器的功能受到影响,体温调节受到破坏,会引起灰尘性结膜炎,对呼吸道产生破坏,特别是黏膜,引起局部毒害,还会降低免疫应答反应。

13.3 重视疫病的预防:笼养育雏期的主要疾病有大肠杆菌病、球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支原体病等,关键是预防,不要等出现问题后再去补救。同时,肉种鸡笼养过程中,因其生长速度快,硬件设施如鸡笼的要求就相对要高,需要有结实的鸡笼承受庞大的体重,并且需要给予充足的空间,建议使用专门的肉种鸡笼进行饲养。在笼养过程中,特别是3~8周期间,肉种鸡极易出现关节问题,如缺锰,典型的就是关节变形,呈“X”或“O”形腿,应密切注意营养物质的缺乏。

14 减少育雏差错

育雏时如出现差错,会影响到育成,进而造成产蛋不良的后果。育雏差错包括温度太低或太高、前5天灯光不亮、密饲、饲料质量差、饮水空间不足、通风不良、断喙差、止血不良、育雏料用的时间短、发球虫病或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霉菌毒素中毒等。实际生产中应尽量避免,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15 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15.1 建立健全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体系:生物安全虽说需要一定的成本,但比发病后处理的成本低得多;生物安全的目标是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不是发生疫病再去控制和治疗。对易感鸡群进行预防性保护,在适当的时间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投药;不断改善饲养环境,精心、细致管理,减少应激,重视现场管理。

15.2 加强消毒:消毒可以代替投药,消毒可以预防疾病,消毒可以使鸡群更健康,消毒可以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回报。

15.3 健全卫生防疫制度:要以防疫为中心工作,建立合理有效的卫生防疫措施,进出生产区淋浴消毒、更换衣鞋;生活区与生产区、净道与污道要严格分开;砻糠、饲料、物品和设备等熏蒸消毒;实行全进全出制或同一场尽量减少饲养批次。排除物、死淘鸡必须从污道进入尸房。饲养人员进舍前必须用0.1%新洁尔灭洗手后方能操作,饲养人员不得串舍,不得将任何物品、食品带入生产区。防疫是疾病防治的根本,只有正确做好防疫工作,才能防止疾病发生。养殖场左右不了市场,但应努力降低疫病的发生,特别应注意0~6周龄和25~35周龄两个阶段。

15.4 建立鸡舍良好的小气候环境。随时搞好舍内外卫生,消灭昆虫及老鼠,减少病菌宿主或载体,减少有害气体的附着,确保鸡群健康,提高生产性能。

16 总结

16.1 逐渐更换饮水器:从雏鸡入舍的第一天开始,就应培训鸡只学会使用常规的饮水器;使用辅助饮水器有利于雏鸡尽早地喝到水。但辅助饮水器的撤销过程应循序渐进,若撤销过快会造成一部分鸡暂时不适应常规饮水器,从而会影响到将来鸡群的均匀度及鸡群的生产性能。

16.2 逐渐过渡料槽:从料盘(桶)过渡到料槽的过程也应当循序渐进,避免一部分鸡只不适应新的喂料器,而影响到正常吃料。

16.3 细心观察:在小鸡吃料和饮水的过程中,要积极巡视鸡舍,认真观察鸡群,检查各点温度是否均衡、是否有贼风。注意雏鸡是否有异常叫声,雏鸡的行为和鸣叫声将表明鸡只舒适的程度,育雏期内雏鸡过于喧闹,说明鸡只不舒服。最常见的原因是温度不太适宜,若发现雏鸡扎堆应及时疏散,并找出相关原因予以解决。笼养育雏密度较大,每次喂料时均要仔细观察雏鸡的采食速度、精神状态、粪便颜色、羽毛脱换和呼吸道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6.4 实行精细化管理:正确的饲养管理技术加上细心周到的照顾,才能培育出良好的鸡群。要做到手勤、眼勤、口勤、腿勤和脑勤,育雏期应特别注意∶鸡数准、防串笼、重视湿度防止脱水、断喙防感染、防鼠害和防疾病等。

16.5 细致做好记录:每天详细认真记录死淘、耗料、采食速度、饮水量、温度、湿度、用药、免疫、光照和称重等数据,以便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同时还能把本批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指导以后的生产。

16.6 认真检查:在早期生长的任何阶段出现体重不达标或食欲不振时应立即查明原因,避免在育雏后期由于均匀度不好及重要生理器官发育受阻而产生不良后果。抽样称重与体重标准和预计的情况不符,应进行第二次称重,以检查结果的可靠性,这样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如喂料错误、饮水问题、串群和疫病等。

S831.4

C

1008-3847(2011)05-0011-06

董泽敏

猜你喜欢

均匀度雏鸡鸡群
影响鸡群均匀度的原因及改进对策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画里有话
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鸡群日常的观察与应对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喷头高度对防火林带喷淋效果的影响研究
食醋可防鸡病
PTT纤维纱线生产及在毛精纺面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