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圆葫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1-02-01张富仙汪惠芳章心惠徐建祥余文慧
张富仙,汪惠芳,章心惠,徐建祥,余文慧
(浙江省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 衢州 324000)
西葫芦圆葫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张富仙,汪惠芳,章心惠,徐建祥,余文慧
(浙江省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 衢州 324000)
圆葫1号是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美洲南瓜与印度南瓜远缘杂交经定向选择而育成的特色西葫芦新品种。表现早熟,短蔓直立,果实近圆球形,连续结瓜性好,能单性结实,生长势较强,耐肥耐弱光,产量高,外观品质与食用品质佳等特点。2010年1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浙江省春季早熟和秋延后设施种植。栽培技术为保温育苗,适时定植,合理施肥,摘除老叶,病虫防治及时采收等。
西葫芦;远缘杂交;圆葫1号;选育;栽培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短蔓型西葫芦早青1代开始引入衢州市种植,由于其早熟性好,一般于第7节开始坐瓜,菜农称之为“七叶葫”,而且比本地中国南瓜株型紧凑丛生,适于密植,耐低温性强,因此在冬春季大棚设施栽培中得到迅速推广,且长期以来成为衢州市的主要当家品种。但西葫芦食用品质欠佳,其风味远不如本地习惯消费的中国南瓜。为此,本课题组以美洲南瓜为母本、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为父本的远缘杂交入手,重点进行西葫芦食用品质与外观品质的选育,在保持与早青1代产量、熟期、抗性相当的前提下,改良其食用品质(甜度、粉度)和外观品质 (果型、果色、大小),选育出了西葫芦优质圆形特色新品种圆葫1号。现将其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及特性
母本是从衢州本地征集得到的西葫芦 (美洲南瓜)材料,经过多代自交提纯,定名为 M16-2。半蔓生类型,植株生长势中等,蔓长0.7~1.0 m,分枝性弱,一般只有0~1个分枝,叶掌状浅裂、色绿。第1朵雌花节位在10~12节,中熟,从定植至始收嫩瓜45 d左右,其果实圆形,果皮墨绿色、带绿色斑点。
父本是从日本冲绳引进的印度南瓜材料,定名为Y22-9。长蔓类型,早中熟,第1朵雌花节位在10~13节,该材料果实圆形,果皮深绿色、带淡绿色不规则斑点及条纹,老熟果果肉橙黄色,风味粉甜糯。
1.2 选育过程
2005年春,将 M16-2作母本,与6个中国南瓜及9个印度南瓜一一配对杂交,并对各杂交后代进行自交分离固定。
我们在F2田间发现,M16-2与 Y22-9的杂交后代分离系统中,MY-17-5株系F2代的表现突出,果形圆整,果皮翠绿带乳白小花,连续坐瓜性好,但株型表现分离,为矮生短蔓型、半蔓生型、蔓生型。
2007年秋 F5代,MY-17-5-3-6-15株系内植株间表现非常整齐一致,株型、茎蔓色、果皮色、果型、叶型均表现一致,短蔓直立,茎蔓墨绿色,叶掌状、裂叶中等,雌花节位低,雌花分化密集,连续坐瓜性好,果实近圆球形,果皮翠绿带乳白小花,老熟瓜果实圆形、果色深黄、果柄黑色。符合育种目标。为此,我们将株系MY-17-5-3-6-15暂定名为MY15。2008-2009年进行春秋二季保护地多点品比试验与生产试种,直接进行示范推广,深受市场和菜农的欢迎。2009年春定名为圆葫1号,2010年1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和稳产性
2008年衢州市春季品比试验结果 (表1),产量为 60.4336 t·hm-2,比对照早青 1代增产35.1%;2009年续试,产量为 55.337 t·hm-2,比对照增产59.6%;2008年、2009年春季生产试验,产量分别为59.243,43.602 t·hm-2,比对照早青1代分别增产78.4%和29.5%;2009年进行秋季栽培试验,产量虽然很低,仅为15.657 t·hm-2,但比早青1代增产达86.6%;2010年柯城区东门蔬菜基地春季种植8个大棚 (每个大棚6 m×30 m),平均产量为 52.448 t·hm-2,产值达22.555万元·hm-2,比早青1代增收达12.700万元·hm-2。普遍反映该品种好种,不需激素处理或授粉可坐果,丰产性好。
表1 圆葫1号在衢州市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2.2 早熟性
历年试验冬春季设施栽培,定植至始收天数各点平均为36.0 d,播种至始收天数75~85 d,与早青1代相仿。秋季种植播种至始收天数45 d左右,比早青1代提早8~10 d。
2.3 品质及抗病性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验监督测试中心 (杭州)测试结果,2009-2010年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2.9%和2.8%,而对照早青1代2年均是2.0%。肉色淡黄,质地细嫩,口感柔糯,风味好。外观品质优,果实圆整,色泽艳丽,恰似本地中国南瓜的嫩瓜,符合本地饮食喜好和消费习惯,深受菜农和消费者青睐。普遍反映好看、好吃、好卖,连续2年市场价高对照早青1代1.5~2.5元·kg-1,经济效益好于早青1代。
抗病性较好,各试点未发现病毒病、霜霉病和疫病的发生,灰霉病、白粉病抗性与对照早青1代相仿,均表现不抗,生长后期及采收种瓜要注意防治白粉病。耐低温性与对照相仿,耐弱光性好于对照品种。
2.4 品种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短蔓型,株型较直立,无分枝,长势较强。茎蔓深绿色,叶掌状,叶裂中等,绿色,叶面无白斑,叶面长28.4 cm、宽32.1 cm,叶柄长48.5 cm、直径1.7 cm。第1雌花着生于7~9节,能单性结实,连续结瓜性好,单株可同时坐瓜2~5个。定植后36 d左右可采收嫩瓜。果实近圆球形,果型指数0.8,果柄长4.4 cm,嫩果果皮底色翠绿有光泽,覆乳白小碎斑。一般花后7~12 d可采收嫩瓜,单瓜重350~450 g、横径10.0~10.5 cm、纵径8.0~8.5 cm。嫩果适采期较长,果肉淡黄色,肉质细腻,口感好,商品性佳。田间表现抗病性较强。
3 栽培技术
3.1 保温育苗
冬春季设施栽培一般于12月中下旬至1月上中旬浸种、催芽、播种,采用三棚一膜或二棚一膜或大棚电热温床营养钵育苗。
3.2 适时定植
1月下旬至2月下旬,秧龄35~45 d,选择睛暖天气定植。一般早春大棚栽培定植22 500株·hm-2左右。
3.3 合理施肥
以重钾、轻氮、少磷的原则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该品种需肥量较大,注意中后期肥水管理,每采收1~2次需追施硫酸钾复合肥1次。
3.4 摘除老叶
西葫芦叶片大,互相遮光严重,病叶、残叶及失去功能的老叶要及时摘去,以增加植株间通风透光,避免局部湿度过大,防止灰霉病的发生。
3.5 病虫防治
苗期注意蚜虫防治,中后期主要防治白粉病,可用翠贝、洛菌清等药剂防治。灰霉病主要是加强大棚通风,控制好湿度,严重时可用百菌清烟薰剂等防治。
3.6 及时采收
一般雌花开放后7~12d、单瓜重350~450 g为采收适期。商品瓜须及时采收,尤其是头批瓜更应及时采收,有利于后续结瓜。另外,如果前期苗势很弱,第1、2档瓜应提早采摘,以利植株生长平衡。
3.7 种子生产
由于播种太早温度低,雄花少且花粉少,因此在采种栽培时可在2月初至2月中播种,4月底至5月中坐瓜,6月中下旬收获老熟种瓜。秋季可在8月中旬播种,不可太迟,确保在11月上中旬可收获老熟种瓜。注意隔离保纯,采用防虫网及束花双重隔离,防止生物学混杂。授粉前1 d下午选择第2天即将开放的雌、雄花套袋或用金属丝束住花冠,开花当天6:00-10:00人工授粉,并挂上日期标记。坐瓜后期加强病虫防治,白粉病防治适期为:春季繁种于5月中下旬、秋季繁种于9月底至10初。授粉结束后40~50 d即可采收。采收前要彻底清除田间标记不清的瓜、病瓜等。采收后经后熟10~15 d进行剖瓜掏种,要注意随掏随洗,避开阴雨天掏籽,并及时将种子晾晒干燥,以确保种子质量。
S 642.6
B
0528-9017(2011)03-0490-02
文献著录格式:张富仙,汪惠芳,章心惠,等.西葫芦圆葫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J].浙江农业科学,2011(4):490-492.
2011-03-12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2009C32051);衢州市重点农业科研项目 (2007Z05)
张富仙 (1965-),女,浙江衢州人,高级农艺师,硕士,从事农作物良种选育与技术推广工作。E-mail:zhangfx1109@163.com。
(责任编辑:吴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