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体检人群周边前房深度随访观察
2011-01-31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310003
戴 琦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杭州 310003
姚玉峰 聂 欣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俞威德 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
常规体检人群周边前房深度随访观察
戴 琦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杭州 310003
姚玉峰 聂 欣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俞威德 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
体检人群 青光眼 周边前房深度 随访
青光眼是最常见的致盲性因素之一,其中91%[1]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展规律来看,周边前房深度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密切相关[2-3]。我们曾经对年度常规体检的人群进行周边前房深度的调查[4],发现:①体检人群中周边前房3级以下者占总体检人数的8.31%,40岁以上比例显著增高(P<0.01)。②房角镜检查发现周边前房3级以下人群中7.86%为可关闭房角,周边前房深度与可关闭房角的关系有统计意义。该项研究[4]为一横断面研究,无法跟踪观察这些周边浅前房患者的周边前房深度及房角进展情况。本次研究对常规体检的人群共380人(760眼)的周边前房深度和房角进行调查,以观察一定时间内该人群周边前房及房角进展情况。
1 临床资料
2003年10月—2005年2月接受两次常规体检人群380人760眼。观察其周边前房深度、房角、眼压、屈光、中央前房深度、眼轴、晶体厚度、角膜厚度等指标。并对两次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2 研究方法
2.1 进行详细病史记录 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籍贯、民族、职业、工作条件、通讯方法及可靠程度,既往疾病史,包括异物外伤史、发病时间,有无出现过头痛、眼痛、畏光、流泪、虹视、视物模糊、眼睛发胀、鼻根发胀,诊治经过等,是否有其他眼部疾病或系统性疾病,以及家庭成员健康情况。
2.2 视力检查 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时视力表的表面照度结合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掌握在200~700 Lx。
2.3 周边前房深度的评价方法 采用Van Herick[5]分类法,见表1。
建议Van Herick分类法分级<3级即周边前房深度≤1/2角膜厚度的受检者进一步接受包括:眼压、屈光A超(包括眼轴长度、晶体厚度、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厚度)及前房角镜的检查。
表1 Van Herick分类法
眼压检查用非接触式眼压计(Reichet12450/INT,USA)测量,测3次,并且3次之间的差异不超过3mmHg,取平均值。屈光状态检查,先用全自动验光仪(Humphery Model 599,Zeiss,USA)测定,然后再用插片验光法主观试镜。用A型超声扫描仪(Sonomed P-4000,USA)测量眼轴长度、晶体厚度、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厚度,每一检测项目均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前房角镜检查,由同一名医生用Goldmann房角镜在完全黑暗的房间中进行,检查时把裂隙光带调至最窄,并采用Scheie分类法[6]记录。该分类法:基于前房角镜下所见结构,把房角分为宽、窄两型,把窄型又分为四级,见表2。
两次施行检查均为同一医生。且为了避免上次检查结果对本次检查医生的影响,该医生不对受检者第一次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全部使用计算机记录并比对两次随访检查结果,输入Van Herick分级时,相应地把4级、3级、2级、1级和裂隙状周边前房转换为4、3、2、1、0。眼压、眼轴、中央前房深度、晶体厚度、角膜厚度、屈光数据和平均年龄用(±s)表示。男、女年龄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年龄段与周边前房深度分级的关系、周边前房深度分级与性别关系用χ2检验,不同年龄段两两比例与周边前房深度分级的比较用行×列表χ2分割法。周边前房深度与眼压、眼轴、中央前房深度、晶体厚度、角膜厚度、屈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眼轴、中央前房深度和屈光与周边前房深度做直线相关分析。两次检查结果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SPSS10.0统计软件。
表2 Scheie前房角分类法
3 结 果
3.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中共有380人760眼接受再次随访,平均年龄(42.74±10.16)岁。其中男268人536眼,平均年龄(43.48±10.19)岁;女112人224眼,平均年龄(41.13±10.03)岁。男女性别和年龄组成无统计学意义。两次随访时间平均间隔(10.84± 2.33)个月。接受再次随访的人群年龄和周边前房深度分布见表3。
表3 再次随访人群年龄和周边前房深度分布 眼(%)
3.2 再次随访的人群周边前房深度变化 760眼中Van Herick 4级的681只眼周边前房深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年龄趋势,见表4。
Van Herick 3级以下79只眼未予治疗65眼(82.3%),其中3级55眼,2级8眼,1级2眼。其中未接受治疗的Van Herick 2级和1级的10只眼周边前房深度无变化,见表5。接受治疗14眼(17.7%),其中YAG激光虹膜贯穿术12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 2眼,周边前房深度由3级变为4级,见表6。
表4 681眼周边前房深度变化(±s)
表4 681眼周边前房深度变化(±s)
周边前房深度无进展4级→3级4级→2级n/眼652 17 12随访时间/月11.02±2.27 9.12±2.60 10.29±1.89平均年龄/岁42.16±10.14 46.35±5.06 47.58±8.70
表5 未接受治疗的Van Herick 3级55眼周边前房深度变化(±s)
表5 未接受治疗的Van Herick 3级55眼周边前房深度变化(±s)
周边前房深度无进展3级→2级3级→1级n/眼46 8 1随访时间/月10.12±2.45 9.13±3.40 14.01±3.10平均年龄/岁47.40±10.06 51.38±7.82 48.05±8.04
表612 眼行YAG激光虹膜贯穿术后情况 眼
760 眼中共有38眼(5.1%)的周边前房深度变浅,其中年龄段分布为:30~39岁2眼,40~49岁21眼,50~59岁15眼。三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首次体检周边前房深度3级以下组的进展眼比例9/55(16.4%)与4级组的比例19/681(3.0%)有统计学意义(P=0.04)。进展人群的眼轴、中央前房深度、晶体厚度、角膜厚度、眼压和屈光两次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无一例房角发展为可关闭房角。
4 讨论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来我处接受两次医院常规体检人群,男女年龄及性别无明显差别,故本次调查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普通人群的青光眼流行病学随访调查提供一定的依据。据我院曾经做过的对常规体检人群周边前房深度的调查[4]发现,周边浅前房眼的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升高,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展规律看,前房深度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密切相关[7-8]。故本次的常规体检人群周边前房深度的随访调查,对了解人群中不同年龄的浅周边前房眼向青光眼发展的过程,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防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Van Herick检查法[5]已被证明是既简便又可靠的筛选周边浅前房的方法[8]。因此本调查采用Van Herick法来进行周边前房深度的初筛。共有760眼接受再次随访,其中有38眼周边前房深度进一步变浅(5.1%),进展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在此范围内,年龄越大,进展人群比例越大。前房深度3级及以下人群周边浅前房进展的可能性比4级的人群大。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内没有一眼发展为可关闭房角,说明还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进展人群的眼轴、中央前房深度、晶体厚度、角膜厚度、眼压和屈光两次检查结果比较,可看出各项数据均有变化,但统计结果为无显著性差异的,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YAG激光周边虹膜贯穿术对解除可关闭房角状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调查通过检查常规体检随访人群中不同Van Herick分级和不同年龄组的周边前房的进展情况,为我国人群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展过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是由于本此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和随访时间较短,导致样本偏差较大,部分年龄段数据缺少,统计结果无意义等,这些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资料积累和深入调查研究来完善。
[1]Foster PJ,Johnson GJ.Glaucoma in China:how big is the problem[J]?Br J Ophthalmol,2001,85:1277-1282.
[2]Alsbirk PH.Anterior chamber depth and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I An epidemiologic study in Greenland Eskimos[J].Acta Ophthalmol(Copenh),1975,53(1):89-104.
[3]Lowe RF.Aetiology of the anatomical basis for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Biometrical comparisons between normal eyes and eyes with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J].Br J Ophthalmol,1970,54(3):161-169.
[4]戴琦.常规体检人群的周边前房深度调查[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679-681.
[5]Van Herick W,Shaffer RN,Schwartz A.Estimation of width of angle of anterior chamber.Incid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narrow angle[J].Am J Ophthalmol,1969,68(4):626-629.
[6]Scheie HG.Width and pigmentation of the angle of the anterior chamber;a system of grading by gonioscopy[J]. Ama Arch Opthalmol,1957,58(4):510-512.
[7]Aung T,Nolan WP,Machin D,et al.Anterior chamber depth and the risk of primary angle closure in east asian populations[J].Arch Ophthalmol,2005,123(4):527-532.
[8]Xu L,Cao WF,Wang YX,et al.Anterior chamber depth and chamber angle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ocular and general parameters:the Beijing Eye Study[J].Am J Ophthalmol,2008,145(5):929-936.
201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