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学院”模式与传统模式对学生理论和实践效果的比较
2011-01-30洪亮余结根王俊吴金庭
洪亮,余结根,王俊,吴金庭
(皖南医学院1.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2.教务处;3.医学一系,安徽芜湖241002)
“临床学院”教学模式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医学教育模式,其效果在不断的研究之中,我院很早就提出了以能力为导向的“临床学院”模式的教学改革,并对五届学生进行了试点,但对他们的培养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他们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动手实践能力上与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是否有差异?本文旨在通过2008届两组毕业生的部分成绩分析来探讨“临床学院”模式的实施效果。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皖南医学院2008届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全日制本科生共12个班级609人。实验组为1~4班同学203名,其中男104名,女99名,男女比例1.0505∶1,年龄21~32岁,平均(23.57±1.28)岁;对照组为5~12班同学406名,其中男224名,女182名,男女比例1.2308∶1,年龄21~29岁,平均(23.63±1.14)岁。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式,按照传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校完成所有理论课的教学,然后进行为期一年的见习和实习;实验组实施“临床学院”模式教学方式,即从临床医学专业的第5学期开始进行教学计划调整,使部分同学提前学习完成除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以外的所有临床课程,从第6学期进入包括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马鞍山中心医院等在内的六家临床教学医院,接受为期一个学期的临床教学点学习,其中半天进行实习见习,半天进行理论学习,然后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同步进行为期一年的见习和实习。评价的标准分别为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其中理论成绩以学生毕业前的毕业考试成绩为标准,包括大内科综合考试(含内科和儿科知识)和大外科综合考试(含外科和妇产科知识);实践成绩以技能操作成绩为标准,包括①生命体征检查、②肺部心脏检查、③腹部四肢检查、④心电图检查、⑤外科基本操作检查5个部分。
1.3 质量控制2008届学生来自同一个年级,由同一个辅导员管理,性别、年龄、生源是随机确定,前三年的成绩两组没有差异(P>0.05)。
参照国家职业医师考试题,制定同一套毕业考试卷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在同一时间进行考试,并由相同人员批改,做好考前和阅卷保密工作。
技能考核由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外科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临床教师组成,两组的考核评委为同一批评委。
1.4 数据分析资料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两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前三年的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比较从学生理论和实践成绩来看,实验组在大内科成绩和操作技能上的成绩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大外科综合成绩上高于实验组,差异均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比较(±s)
表1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比较(±s)
两组平均分比较:*P<0.05,**P<0.01
组别例数理论成绩大内科综合**大外科综合*实践成绩**实验组20379.138±5.851 83.237±5.197 88.377±2.466对照组40677.182±7.678 84.613±6.703 86.843±4.863 t值3.1942.5664.223 P值0.0010.0110.000
实验组在操作技能上的成绩高于对照组,但是对于每个项目而言其中只有心肺体检和外科基本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意义(P<0.05),其余项目成绩没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实践项目成绩比较(¯±s)
表2 两组学生实践项目成绩比较(¯±s)
两组平均分比较:*P<0.05,**P<0.01
组别例数生命体征肺部心脏*腹部四肢心电图外科操作**实验组20318.897±1.10115.574±0.76117.833±0.582 0.0650.0470.7890.9850.000 18.133±0.98917.941±1.133对照组40618.712±1.19215.401±1.12117.848±0.68218.135±1.31017.281±1.489 t值1.8491.9900.2680.0195.561 P值
3 讨论
我国传统的医学生培养模式一般分为理论学习、临床见习和实习三个阶段,即作为一名医学生经历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一定的互动,后期见习、实习教学中典型病例讨论不够,使部分临床学习难免有些枯燥呆板,使得学习效果并不明显。这种医学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灌注”多启发少的不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实践机会相对匮乏,上述弊病日趋突出,临床技能教学质量滑坡[1]。如何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如何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临床诊疗能力?无论是在医学模式、教学方法还是师生的思想观念上都应该有所转变,建立面向21世纪的医学生培养模式已被国家教委列入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2]。
从我校的“临床学院”模式与传统模式对学生理论和实践成绩的影响来看,实验组的大内科成绩和实践成绩较高,而对照组的大外科成绩较高,但国内有些文献报道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3],与本课题研究的结果不完全一致。可能是由于临床学院相对较分散,各医院教学水平和带教条件良莠不齐,理论教学水平相对经验不足,导致大外科成绩低于传统教学模式组。但大内科成绩却高于对照组,根据对大内科试卷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本次大内科中的综合分析题和病例讨论题所占比重较大,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处理能力而对基础记忆性知识考点相对较少,可能是本次实验组成绩较高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实验组的实践能力成绩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这与早期投入到临床教学中密不可分,他们早期接触临床并能较多地获得实践动手的机会。根据技能操作的每项成绩分析来看,实验组在心肺部体检和外科基本技能操作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心肺部体检主要包括对心肺的视触扣听,外科基本技能操作主要包括消毒、穿刺、缝合等,这些都是医学生实践考核中相对较难的部分,实验组长期接触临床和更多的实践机会,可能是他们能更好掌握这些技能的原因,这与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果一致[3~5]。
我国的西式医学教育已经走过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达到世界上学校最多、学生最多的高等医学教育规模,但在现代医学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也暴露出了许多弊端,如管理体制落后、培养目标单一、招生人数过多、入学门槛较低、学习时间较短、实践动手能力欠缺等[6],所以应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具体特点进行改革。“临床学院”教学模式可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目的,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师资匮乏、条件有限、投入不足等。
如何制定出更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学院”教学模式,笔者认为首先要有法律和宏观政策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如何培养“实践性高校人才”都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但具体到医学临床学院教育,我国还缺少相关的立法和依据;其次需要广大的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参与,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这种模式的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出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学教育模式;最后更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理解和认可,使病人能够积极配合并参与到这种教学模式中去,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我们相信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新医改大背景下的医学教育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钱怡,黄神姣.从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看临床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8):154-155.
[2]王青山.试论医学生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1):4-6.
[3]梁文旺,韦杏.临床见习教学模式回顾与思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5):153-154.
[4]MCMAHON GT,MONAGHAN C,FALCHUK K,et al.A simulatorbased curriculum to promote comparative and reflective analysis in an internal medical clerkship[J].Acad Med,2005,80(1):84-89.
[5]G ORDON JA,ORIOL NE,COOPER JB.Bringing good teaching cases“to life”:a simulator-based medical education service[J].Acad Med,2004,79(1):23-27.
[6]姚小飞,秦文刚.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