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奎硫平与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对照研究

2011-01-30张富松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8期
关键词:躁狂症利培精神病

张富松

河南省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河南开封 475003

抗癫痫药丙戊酸钠作为情绪稳定剂治疗躁狂发作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单一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起效较慢,且缺乏抗精神病作用。近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躁狂及躁狂发作的文献越来越多,特别是对奎硫平的研究,它可以单独或者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躁狂发作。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临床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月在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的门诊或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单次躁狂发作、反复躁狂发作、双相障碍躁狂相、混合相、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体格检查和实验室(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脑电脑)检查均正常,治疗前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总分≥10。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者;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者;既往有物质滥用或依赖者;对丙戊酸钠、利培酮、奎硫平过敏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监护人不同意入组研究者。

共纳入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门诊就诊顺序及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奎硫平(启维)组(研究组)和利培酮口崩片(可同)组(对照组),两组均合并应用丙戊酸钠片(湖南湘中制药)。研究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8~60 岁,平均(31.2±16.8)岁,入组时 BRMS 总分为(26.3±8.1)分;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8~59岁,平均(30.9±17.8)岁,入组时 BRMS 总分为(25.2±6.5)分。 两组在年龄、性别、BRM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入组时原来用丙戊酸钠的可继续服用,其他情感稳定剂则立即停服;其他抗精神病药1周内逐渐停用,同时换用奎硫平片0.1 g/d,2次/d,根据病情逐渐加量,7~10 d内加至 0.4~0.7 g/d,2次/d; 利培酮口崩片 1 mg/d,2次/d,根据病情渐加量,7~10 d 内加至 4~6 mg/d,2 次/d;丙戊酸钠片开始0.4 g/d,2次/d,1周内增至1.2 g/d。根据病情及不良反应,可临时短期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普奈洛尔、苯海索等对症处理。

1.2.2 疗效和不良反应评定 疗效评定采用BRMS[1],治疗前及治疗期每2周评定1次,治疗结束时量表减分率≥75%为显效,75%~25%为有效,<25%为无效。不良反应评定:副反应量表[1](TESS)治疗期每周评定1次;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肌肝、尿素氮,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2周检查1次。

1.2.3 中断及脱落情况 研究组无治疗脱落患者,对照组1例因治疗无效于第4周终止,脱落患者按无效纳入结果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观察8周,研究组显效21例(70.0%),有效7例(23.3%),无效2例(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22例(73.3%),有效 5例(16.7%),无效 3例(10.0%),总有效率为90.0%。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BRMS评分比较

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后BRMS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BRMS总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奎硫平与利培酮组对躁狂症的疗效相近。

表1 两组疗效比较(±s)

表1 两组疗效比较(±s)

时间 研究组26.5±8.1 21.4±9.2 18.1±7.0 11.9±0.9 6.4±7.8 t值P值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治疗8周对照组25.2±6.7 21.5±5.3 19.0±5.5 12.5±1.3 5.7±7.6 0.68 0.05 0.55 2.08 0.35>0.05>0.05>0.05<0.05>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2。由表2可见,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有嗜睡、失眠、头昏、恶心、呕吐、便秘、月经紊乱、谷丙转氨酶升高、心动过速、T-波低平的不良反应,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坐不能、震颤、口干、视物模糊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情况比较

研究组4例患者使用镇静催眠药物,对照组11例使用,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躁狂症患者常有情绪过度兴奋、易激惹、冲动毁物及伤人等激越行为,且有部分患者还伴有一定的精神症状,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近年来临床为快速、有效控制躁狂发作,常常在应用情绪稳定剂的同时合并应用抗精神病药物[2]。但因为每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机理不同,其临床疗效及副作用不尽相同,为此笔者进行了奎硫平或者利培酮口崩片合并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的对照研究。本次研究结果证实二者治疗躁狂症均有确切疗效,且起效快,一般在治疗2周就有明显效果,BRMS总分有明显下降。这与国内外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治疗躁狂症有良好疗效的报道[3-4]相吻合。从药物的安全性发现,奎硫平合并丙戊酸钠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的不良反应轻且小。笔者研究发现,两组均有震颤、静坐不能、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但利培酮口崩片合并丙戊酸钠组的概率高(P均<0.05)。其他不良反应如头昏、呕吐、便秘、月经不调、心动过速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奎硫平片属于多受体阻断药物,它不但对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有拮抗作用,同时还有拮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的作用,中等拮抗H1受体。这种作用机制决定了奎硫平片具有抗躁狂、抗兴奋及改善抑郁的作用[5-6],这在本次研究中已充分证实,且奎硫平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喹硫平与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疗效相当,但喹硫平组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催眠药物者较少,在锥体外系方面的副作用较小,明显优于利培酮口崩片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3-87,183-185.

[2]熊辉,李沛亨,徐进,等.阿立哌唑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7):1290-1291.

[3]金卫东,马永春,王鹤秋,等.奎硫平治疗躁狂症对照研究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9,36(1):4-8.

[4]Smith LA,Comeliws V.Wamock A,et al.Phamacologcal interventions for acute bipolar mania: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placebo-contrlled trials[J].Bipolar Disord,2007,9(6):551-560.

[5]李剑虹.奎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躁狂症30例[J].医药导报,2008,27(1):57-59.

[6]李美花,吕伟,邢秀娟.奎硫平辅助丙戊酸钠治疗急性躁狂症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16(2):30-31.

猜你喜欢

躁狂症利培精神病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碳酸锂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躁狂症与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的疗效
躁狂症独立诊断的研究进展
都有精神病
整天太兴奋或患躁狂症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