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胃肠外科手术胃肠减压胃管置入长度的研究分析

2011-01-30管奇峰欧志平林少标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8期
关键词:胃管住院费用胃肠

管奇峰,欧志平,林少标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外一科,广东惠州 516211

胃肠减压术是根据负压吸引及虹吸作用的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及肠道中的气体及液体吸出,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胃肠道压力和减轻腹胀,同时能减少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可以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协助疾病的诊疗[1]。胃肠减压术是胃肠外科是常用的操作技术。胃管置入的长度是胃肠减压疗效的关键所在。成人胃肠减压管置入的长度通常为50~55 cm,然而胃肠减压、引流的效果往往较差。为此,笔者对胃肠减压管置入的长度进行改进,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置入长度,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组70例患者中,男40例,女 30 例;年龄 34~78 岁,平均(51.5±7.9)岁;手术种类:胃肠道手术35例,肝胆手术18例,胰腺手术12例,脾脏手术5例。对照组70例患者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36~79岁,平均(50.7±8.9)岁;手术种类:胃肠道手术38例,肝胆手术16例,胰腺手术10例,脾脏手术6例。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处理后,年龄、性别、手术种类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胃管置入的长度为45~55 cm(耳垂-鼻尖-剑突的长度),研究组胃管置入的长度为55~65 cm(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身高、体型等情况适当增加5~10 cm)。两组患者均采用杭州京冷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16~18号带刻度硅胶胃肠减压管,术前留置胃管,均一次插入成功。术中调节胃管的位置,术后做好标记并固定,外接折叠式(带刻度)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由专人记录每日引流量。对比分析两组胃肠减压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术中证实胃管在胃内的位置;②术中、术后腹胀情况;③术后24 h胃液引流量;④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以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为标准)[2];⑤术后并发症情况;⑥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检验方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四格表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管置入胃内的情况

术中证实并调节胃管在胃内的位置,胃管置入后均没有在胃内出现打结、断裂、扭曲等情况。研究组胃管顶端在胃窦部,距离贲门部15~25 cm;对照组胃管顶端在贲门部,距离贲门 5~10 cm。

2.2 两组患者胃肠减压的效果分析

胃肠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研究组重度腹胀的例数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发生呕吐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24、48 h胃肠减压引流量均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肠减压的效果分析Tab.1 The effect of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in the two groups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肠梗阻、肺部炎症及切口裂开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Tab.2 Comparison of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case)

2.4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9±2.8)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3±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94,P<0.05)。 研究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为(5 835.4±762.8)元,对照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为(7 731.7±961.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25,P<0.05)。

3 讨论

胃肠减压术根据负压吸引及虹吸作用的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及肠道中的气体及液体吸出。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以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可以协助疾病的诊疗。

胃肠减压留置胃管的长度一直是学者争论的问题。正常人体食管长度约为25 cm,咽喉长度约为12 cm,鼻部长度约为8 cm,总长度约为45 cm。传统方法的胃管插入长度为50~55 cm,相当于从患者鼻尖经耳垂到剑突的长度。传统方法的胃管顶端到达贲门下或胃体部,距贲门5~10 cm,远未达到胃窦部,且胃管的侧孔可在食管内,胃内大量的胃液及积气可反流进食管,引起反流性食管炎[3]。本文笔者对胃置入的长度进行改进,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合理的置入长度,通常较传统方法延长5~15 cm,即置入深度为55~70 cm。胃管的顶端达胃窦部但未进入十二指肠,侧孔均在胃腔内,从而达到良好的减压效果[4]。

本研究发现,胃肠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研究组重度腹胀的例数及术后发生呕吐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24、48 h胃肠减压引流量均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肠梗阻、肺部炎症及切口裂开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9±2.8)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3±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为(5 835.4±762.8)元,对照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为(7 731.7±961.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姚娇[5]、易先梅等[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成人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胃管置入的长度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再延长10~15 cm,不仅胃肠减压效果良好,且利于术后患者的顺利恢复。此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陈雪茹,林建山,吴继红,等.200例胃肠减压留置胃管长度的研究[J].临床医学,2006,26(7):20-21.

[2]宋杰.腹部手术后胃肠减压术插管置入深度的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91-92.

[3]康淑贞,刘景美.腹部手术前胃肠减压管插入长度的研究[J].山东医药,2005,45(8):18-19.

[4]梁秋霞.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减压管插人长度的探讨[J].新医学导刊,2008,7(12):3-4.

[5]姚娇.不同置胃管深度的效果比较[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4):45-48.

[6]易先梅,薛宏达.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的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79.

猜你喜欢

胃管住院费用胃肠
一种便于确定胃管导入位置的胃管设计和应用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