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老龄化

2011-01-30吴可人

浙江经济 2011年11期
关键词:人口普查义工老龄

文/吴可人

直面老龄化

文/吴可人

化危机为机遇,促使老龄化成为倒逼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手

“银发浪潮”正在席卷世界,浙江老龄化尤为突出。根据刚刚公布的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浙江60岁及以上人口756.0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3.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5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508.3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9.3%,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0.5个百分点,也比全国水平高出0.5个百分点。浙江已经成为继上海之后,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

老龄人口是个宝库,如果应对得当,也能产生积极的“人口红利”。笔者最近去台湾考察,感触最深的是,所到之处都活跃着老年义工的身影。比如,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有老年义工维持秩序;在机场,有老年义工引导旅客;在医院,有老年义工运送病人,等等。台湾是亚洲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岛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约为11.0%,在亚洲仅次于日本。

受省外人口尤其是省外年轻人口大量流入的影响,浙江13.9%的老龄化程度有一定低估,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则更高。如果剔除外来人口因素,2010年底浙江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户籍人口1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且这一幅度仍在逐年扩大。预计未来一段时期,伴随全国性人口红利下降,进入浙江的外来人口规模增长将逐步趋缓甚至下降,浙江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剧。

据权威预测,未来10-30年间,浙江将迎来两次人口老龄化的高峰。预计至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991.2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0.5%以上。而至204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最高峰1460多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2%。这意味着,30年后,浙江每3个人当中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一老龄化水平和当下国际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日本相当。

“十二五”期间,浙江养老形势更加严峻。积极应对老龄化,应着力推进“一个转变和两个创新”,即转变理念、制度创新和产业创新。

转变理念是指正确认识和理性对待老龄化的存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放松计划生育来缓解老龄化,而笔者认为,放松计划生育虽然在理论上可以在中远期缓解老龄化,但是对于人口基数已然非常庞大的中国和浙江而言,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放松计划生育在短期内带来抚养比提高、劳动力抚养负担加重等更加严重的问题。若按照保持人口规模不变的世代更替水平是每个妇女生育2.1个孩子的标准实行生育政策,浙江人口自然增长量至少是现在的1.5倍以上。20年后,当现在的孩子走上工作岗位,浙江人均享有公共服务水平至少要比实施计划生育状态下低1/10。而且这还仅仅是个开始,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呈几何级数递增,人均享有公共服务水平锐减。

制度创新是指整体优化老龄社会的保障制度体系。养老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重点是要破解养老保障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推进养老保障覆盖全民。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调整完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政策,促进社会公平,为老龄化作好准备。

产业创新是指全力拓展面向老龄群体的新兴产业。基于浙江资源优势和市场基础,发展以养老养生为重点的度假产业将成为浙江老龄产业的重点和亮点。2002-2009年,来浙江旅游的65岁以上老人占国内游客的比重从4.1%提高到9.5%。同时,浙江养老度假资源供给丰富,临安、安吉等地受到大批上海、南京、苏州等都市老年朋友的追捧,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避暑度假胜地和养老旅游首选地,而浙江还有大量可供养老度假开发的台地、山区、峡谷、海岛、湖泊等优质资源。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浙江未来难以回避的问题。日本、欧洲发展经验表明,老龄化危机并非无法克服,而老龄化社会的市场机遇更应进一步挖掘和充分利用。化危机为机遇,促使老龄化成为倒逼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建设和产业转型的有力推手。

(供稿: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

猜你喜欢

人口普查义工老龄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无人机助力人口普查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人口普查学问多
人口普查为什么既要“查人”又要“查房”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国际义工,一段在国内未曾有过的经历
“偶遇”一次义工活动
我要当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