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创伤评分在急诊救护中的应用

2011-01-30陈美兰陈美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8期
关键词:情况研究组指标

陈美兰 陈美芬

(罗定市人民医院,广东 罗定 5272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的意外事故、灾害导致院前创伤患者逐渐增多,并且已经是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给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和威胁[1]。现阶段医院的急诊系统主要由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危重病救治等构成,在以上三者相互依赖,构成了一条救治创伤患者的生命链,尤其是院前急救是这条链的先锋队,在急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旧的创伤救治系统主要采取描述伤情确定创伤的严重性,所以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创伤的严重程度的判断逐渐过度到量化和权重的领域,即院前创伤评分系统的建立。它主要采用急诊患者各种生理及解剖指标,经计算后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从而提高了急诊救治质量。本文探究了院前创伤评分对院前急诊救护患者的诊治效果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资料的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在罗定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的病例共40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其中女性60例,男性140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35.3岁;研究组200例,其中女性55例,男性145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36.1岁;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如例数、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评分方法

本研究使用《创伤评分工具集》和《危重疾病评分系统》计算机软件进行患者创伤严重程度的测算[2]。此软件进行评价花费的时间很短,一般只需几秒钟。患者进入急诊室后立即用软件进行创伤评分,在进行初步救治离开急诊时再次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创伤评分。

1.3 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共收集400例急诊患者,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0例,其中对照组的急诊救护诊断根据急诊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临床体征等;研究组则根据院前创伤评分给出诊断。然后比较临床医师给予两组患者现场明确诊断、现场急救情况、两组转运情况和延续抢救的临床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反则无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现场急救情况的比较

详见表1,对照组中,现场明确急救诊断者共35例(17.5%)、急救成功者共180例(90.0%)、死亡共计20例(10.0%);研究组中,现场明确急救诊断者共196例(98.0%)、急救成功者共193例(96.5%)、死亡共计7例(3.5%);将两组患者的以上三项指标分别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现场急救情况的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现场转运情况的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成功的情况和转运失败的情况(即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中,转运成功194例(97.0%),转运失败6例(3.0%);研究组中,转运成功200例(100.0%),无转运失败的病例。将两组患者的以上两项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急诊内科延续抢救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中,急诊内科延续抢救成功的患者共计169例(96.6%),抢救失败(即患者死亡)共计6例(3.4%);研究组中,抢救成功的患者共计192例(99.5%),抢救失败共计1例(0.5%)。将两组患者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现场转运情况的比较 [n(%)]

表3 急诊内科延续抢救情况的比较 [n(%)]

3 讨 论

随着患者对伤后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在救治中,增强早期救治的强度和效度,尽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从而减轻社会和个人的负担已经成为广大医师关注的热门问题。急诊救治中的院前评分是指在达医院前的过程中,由医师根据受伤者的各种参数(包括解剖、生命体征等),对受伤程度作出快速判断,决定受伤者送往何处(诊所、综合医院等)[3]。

目前临床上正在流行的用于急诊救护的创伤评分的方法多达10余种,可分为院前和院内两大系统。主要评分方法有:①创伤指数:根据患者受伤位置、受伤的种类、机体循环状态、呼吸系统情况和中枢神经情况五个指标;②创伤评分:主要用于颅脑及其他部位损伤的评分(TS)。TS值的计算主要依据呼吸频率、呼吸幅度、收缩压和毛细血管再充盈度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别记分后得到;③修正的创伤记分法:即修正后的创伤记分法(RTS),由于TS中的呼吸幅度和毛细血管充盈度很难确认,RTS剔除了次两种指标,只用加以权重处理TS余下三项指标相加即为RTS值;④院前指数(PHI):参数分别是收缩压、脉率、呼吸状态和意识,四项参数相加之和即为PHI值;⑤CRAMS评分:五项参数分别为循环、呼吸、胸腹部、运动和语言,各参数之和即为CRAMS评分。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已经开始重视创伤数据的收集,实际应用中主要由软件完成[4],计算速度很快,工作效率很高,从而使创伤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更方便简洁。

急诊救护中创伤严重程度的评分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临床体征等作为参数,然后量化评价受伤程度和预后。院前评分由经验性的、直观性的评分演变为只用生理指标为参数的科学的、客观的评分方法,但实际中其灵敏度、特异度欠佳,可能的因素主要有[5]:①数据中参杂了客观因素,可靠性较差;②评分方法尚不完善;③采用的指标不够完善。因此须对目前的院前评分系统进行改进和验证,以创建更实用完善的院前评分系统。

此次实验中,研究组在现场迅速做出了明确的诊断,成功实现了现场救治和转运及急诊内科延续性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应大力加强院前创伤评分,提高急诊救治有效率,尽量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残疾率。创伤评分是应用量化和权重对受伤程度进行判断、并能提高救治质量。正确的院前评分系统对指导急诊医师进行临床救护有重要的意义。

[1]成伟,彭博,蹇华胜,等.创伤评分在急救中的应用及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3):249-250.

[2]方和金,吕军,何长街.两种创伤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医院,2009,9(6):113-114.

[3]殷婷婷,孔悦,应可满.院前创伤评分法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28-29.

[4]关紫云,张宗绵,刘大川,等.严重创伤急诊急救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现代医院,2007,7(11):6-8.

[5]梁卫东,李钦,郎伟思,等.胸腹联合伤的创伤评分与临床意义[J].创伤外科杂志,2004,6(1):57-58.

猜你喜欢

情况研究组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脱发 养“老金”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特殊情况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