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患肢康复护理效果评价
2011-01-30邢进
邢 进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辽宁锦州 121001
乳腺癌是世界上高发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1]。手术仍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但乳腺癌行根治术后,36%~65%发生患侧肢体功能障碍[2]。癌症患者本身即会出现紧张、恐惧、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而乳腺癌患者术后不仅丧失了患侧乳腺及本身的生理功能,导致了性征及女性形体方面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对日常简单自理活动:如拉背部拉链、梳头等造成影响,重者导致无法工作。此种影响甚至比乳房切除术更令患者紧张、情绪低落[3],降低患者生存质量。2006年10月~2007年12月我院通过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肢体锻炼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患肢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12月在我院施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6例(均为女性),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年龄36~69岁,平均54.1岁;对照组33例,年龄34~68岁,平均51.2岁。两组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其年龄、文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按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及本人接受能力,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根据患肢功能锻炼计划进行个性化训练指导;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康复护理。
1.2.1 心理康复护理干预
1.2.1.1 术前疾病认知宣教:向患者及陪护家属讲解相关的乳腺癌医学知识,说明手术治疗的目的、重要性及术后最常出现的并发症的表现和应对措施;消除患者对乳腺癌的恐惧、焦虑情绪。纠正其错误认知,使患者及家属正确对待病情,对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充足的心理准备,避免由于对病情及手术不知不解而术后产生的巨大心理落差和悲观情绪。
1.2.1.2 术后情绪疏导:患者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及疼痛而产生烦躁、悲观等情绪,甚至拒绝配合肢体的康复治疗。此时应针对患者的情绪特征给予疏导,避免延误治疗影响肢体功能康复。亲情关怀——情绪疏导:护理人员首先应鼓励患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适时指导患者家属积极主动地关心理解和爱护患者,引导患者正视现实,尽快适应术后康复治疗;倾诉交流——情绪疏导:通过病友之间的倾诉,交流发泄自身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缓解心理压力;音乐——情绪疏导:在患肢锻炼中配以柔和的音乐,转移注意力,使患者心情放松。
1.2.2 肢体康复护理干预
在此锻炼过程中,由于患者年龄、性格及文化程度不同,掌握锻炼内容的快慢及程度各不相同。有的急于求成,力度和活动量过大;有的怕痛、怕影响伤口愈合而不敢锻炼。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护理干预,采取个别指导,讲清正确及时锻炼的意义,纠正各种偏差,如姿势偏差、锻炼时间偏差等,消除患者思想顾虑,保证完成这一关键性康复阶段的锻炼任务。观察组功能锻炼具体内容如下:
1.2.2.1 术后当天在护士指导下即可开始卧床期间功能锻炼,以掌腕关节运动为主。先进行患侧肢体的握拳和转腕运动,每次1~2 min,每日2次;指关节屈伸运动,以儿童游戏“石头、剪子、布”交替进行;握弹力球运动;逐个交替屈指运动。
1.2.2.2 术后第1天开始增加肘关节屈伸运动,感到疲劳时,将前臂及手放于体侧的枕头上休息;握放毛巾运动;用患肢梳头,尽量不运动肩关节,每次3 min,每日4~5次,逐日增加时间及次数。
1.2.2.3 术后3~5d开始练习用手掌摸对侧肩部关节,每次3min,每日4~5次。
1.2.2.4 术后5~7 d可用患肢的手指顺着贴在墙上的标尺渐渐向上爬行,逐步提高,每次2 min,每日3~5次;双手于胸前握球,压缩球运动。
1.2.2.5 术后7~10 d逐日进行梳头练习,并逐渐患肢手掌越过头顶,尽可能摸到对侧耳朵,每次3~5 min,每日3~5次。
1.2.2.6 术后10~15 d,加强肩关节活动,如鼓励患者自己进餐;做画圈及滑轮运动。
1.2.2.7 术后16 d以后,由被动肩关节训练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嘱其两眼平视,头不动,用患侧手经头顶扪及对侧耳廓,也可以做广播操;直立,上体前倾,双手前后左右摆动;双手合并向前,向上伸直练习;手臂外展旋转练习等,以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锻炼和恢复患肢功能[4]。
1.3 疗效判断标准
采用肩关节活动度(ROM)对上肢功能进行评定[5]:优,肩关节前屈 160°~180°,外展 160°~180°,内外旋各 90°,后伸40°~50°;良,肩关节前屈 140°~160°,外展 140°~160°,内外旋90°,后伸 30°~40°;一般,肩关节前屈<140°,外展<140°,内外旋各 90°,后伸<30°。 6 个月后统计患肢功能障碍发生率[6],肌力5级为康复;测量上肢臂围>健侧为水肿。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发生情况
观察组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12.12%(4/33),对照组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36.36%(12/33)。观察组上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82,P<0.05)。 见表1。
表1 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患侧发生淋巴水肿情况比较
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为6.1%(2/33),对照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7.27%(9/33)。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35,P<0.05)。 见表2。
表2 患侧上肢淋巴消肿发生结果比较(例)
2.3 患侧上肢活动度恢复结果
观察组上肢内收、外展、前屈和后伸功能活动角度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侧上肢活动度恢复结果比较(±s,°)
表3 患侧上肢活动度恢复结果比较(±s,°)
t值 P值组别 内收33.25±3.12 30.01±2.16 2.893<0.05观察组(n=33)对照组(n=33)外展103.53±18.67 72.71±10.24 3.947<0.05前屈118.38±18.55 92.35±13.67 4.235<0.05后伸41.27±1.38 25.37±1.22 3.547<0.05
3 讨论
乳腺癌的术后恢复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除需要医务人员高水平的治疗外,更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护理。个性化的专业护理能够为患者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更有利于患者建立配合治疗的决心及回归社会的信心。本文观察组33例患者通过术后护理人员的积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增强患者生活的信心,从而更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实现躯体、心理和社会上的整体恢复。
[1]林毅,刘晓雁.乳腺癌生命质量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3):118-121.
[2]张佳佳,黄喆,张小菊.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影响因素[J].上海护理,2009,9(5):346-347.
[3]谭爱梅,吴月凤,玉梅.康复训练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24-826.
[4]张振路.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224-22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上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253-255.
[6] 王玉龙,杜继双,周和岭,等.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