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原经济区视角下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研究

2011-01-29杨培垌

中州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区域性经济区

杨培垌

(中州大学 财务处,郑州450044)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中心更像磁极一样,具有强大的资金集聚、扩散效应,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所谓金融中心,是一个以雄厚的经济发展为支撑的,依托一个中心城市,金融体系比较健全的资金融通的集散地。其特点和功能是金融机构多样,金融服务健全,金融信息平台通畅,资金能够高效流通。

一、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及对经济的有效性

1.要有稳定、开放的金融环境和先进的金融设施。政治稳定、社会秩序安定和优良的硬件设施是金融中心对环境和金融设施必然的要求,同时还要有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

2.要有健全的金融法规、管理制度和信用文化,实行较为宽松的金融管制。金融业务是对经济影响很大的经济行为,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治制度环境,只有这样在金融活跃的区域,投资者的权益才可以得到保证。另外,无论是制定法律还是执行法律都要有成本。所以我们必须看到,经济活动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活动,需要人去施行,特别是高度发达的金融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信用交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建立一种信用文化,形成大家都能接受,习惯性约束自己的一种氛围。

3.要有税务上的优惠政策及拥有足够数量的金融专业人才。税收环境和人力资源也同样重要,一些例证表明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就是因为税收环境不好,税负太重而导致金融中心无法建立。金融是经济领域走得最高端的、附加值最高的行业,相应地,它对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有很高的要求,需要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

4.要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发达的交通,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其他支持性的配套服务业。打造信息服务的平台很关键,金融归根结底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场所。现代的信息金融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不对称信息的存在,需要建立一个金融市场或金融体系来实现信息公开、公正、公平的披露。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总量发展与结构优化的结合、开放和自由的问题尤其需要重视。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在总量上,要重视金融机构的个数、资产总量如何及上市公司数量、信贷情况、资产状况等。当结构总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结构优化更重要地影响着金融市场的效益。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的金融结构,而且是最优的结构,要保证金融结构能够促使金融功能发挥的效益最高。因而要信息透明,不要人为地割断一些资金的流动。对一些专业领域也要开放,金融业面对的领域,不应是一个分割的孤岛,而应该是一个混业的格局。

5.要有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具备较高的筹措和运用资金的能力。要有区域性的金融分支机构,没有分支机构就不能称之为金融中心。作为中心,要有辐射作用、集聚力。中心的影响力是通过对分支的辐射和集聚作用来实现的,资金流是按经济规律而不是按行政设置或地理位置来流通,金融中心应是资金流通的枢纽。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利用金融的城市集聚特点,加快中心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的金融业发展步伐,发挥郑州在中原崛起中的领头羊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郑州与周边城市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比较评估

伴随着“经济发展、金融先行”的思路,“中部崛起”的几个大省关于金融中心的争夺愈演愈烈。中部地区在全国的竞争力较弱是因为缺乏超级中心龙头城市,河南在全国的竞争力不高的原因是郑州还不够强不够大。所以无论是从促进河南崛起,还是从促进中部崛起的大局来讲,都需要塑造一个真正的地区发展火车头,尤其需要尽快把区位优势明显、资源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的郑州做强做大,使之成为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超级中心龙头城市,带动河南乃至中部的崛起。

从这些功能来看,与中西部的一些省会城市比如武汉、重庆、成都、西安相比,郑州并不具备优势,而上述城市都在争夺中西部金融中心的桂冠。以武汉为例,拟在3~5年内,引入二三十家国际国内知名银行、保险和证券,建成国内最大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其他中西部城市也是各有雄心,都在进行着打造金融中心的宏图。这无疑预示着,打造中西部金融中心注定是一场非常激烈的博弈。

根据第2期CDI CFCI(China Financial Center Index)评估显示,郑州的综合竞争力在中部区域金融中心中排在第三位。同中部地区其他金融中心相比较而言,郑州最突出的特点是郑州拥有郑州商品交易所,使其在金融市场方面领先于中部其他金融中心。

如图1所示,在金融产业绩效方面,虽然郑州金融业增加值167.88亿元,在中部地区仅次于武汉,排名第二,但是其金融业增加值增长率18.59%仅排在中部第四;金融业在岗职工3.18万人,仅次于武汉排名中部地区第二,但是其增长率-4.9%,远远落后于合肥、武汉。总之,郑州金融产业绩效排名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郑州金融业增加值和金融业在岗职工增长率不足。

图1 郑州金融产业绩效同中部地区平均水平的比较

如图2所示,在金融机构实力方面,郑州在银行、证券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方面均低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在保险机构竞争力方面,高于中部金融机构平均水平。在银行机构方面,郑州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916.4亿元、3612.3亿元,在中部地区仅次于武汉,排名第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2.79%,优于长沙和南昌,排在中部地区第三位。在证券机构方面,郑州劣势比较明显,郑州的本地法人证券公司数量仅1家,管理的资产规模73.86亿元,分别处在中部地区第五、第四位。保险机构方面,虽然同武汉、合肥相比,没有本地法人保险机构,但是郑州实现的保险收入93.86亿元,仅次于武汉,排名中部第二。保险深度3.12%、保险密度1269.06元,均排在中部地区第一位。

如图3所示,在金融人才环境方面,郑州在城市旅游、环境状况以及医疗卫生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在城市绿化、城市交通、生活成本方面存在劣势。在教育环境方面,郑州高等学校数量,“211”工程数量均排在中部地区最后一名。在文化娱乐方面,万人图书馆藏书量也排在中部地区最后一名。医疗卫生方面,郑州具备一定的优势,郑州拥有医院数量271个,位列中部地区第一,每万人拥有病床张数44.24,仅次于长沙,位列中部地区第二。城市交通方面,郑州市人均道路面积3.93平方米,排在中部地区最后一名。在生活成本方面,郑州市没有优势,住宅房价收入比4.59,仅低于武汉,排在中部地区第四位。

如图4所示,在金融商业环境方面,郑州在专业服务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在社会保障和经济外向度方面略显不足。在经济基础方面,郑州GDP总量略低于长沙、武汉,排名中部地区第三;人均生产总值4.64万元,排名中部第三。在专业服务方面,郑州同中部金融中心相比,优势十分明显,郑州执业律师数2722,中部第一;注册会计师数2169,中部第二;保险中介家数50家,中部第一。在社会保障方面,郑州的医疗保险覆盖率为10.06%,排在中部地区最后一位。在经济外向度方面,郑州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度、进出口总额均排在第四位,竞争力不足。

三、建设郑州区域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

1.“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郑州金融中心建设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在2011年全国两会上,“中原经济区”正式写进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郑州市作为省会城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积极发挥龙头、重心和示范作用。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升郑州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中原经济区建设与郑州金融中心建设,已经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在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中,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以郑州为核心的区域一体化步伐将加快。以郑州新建区为突破,加快区划调整,构建“核心、组团、多点”的郑州都市区发展新格局,为加快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新一轮投资热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必须率先崛起、强力引领,牢牢把握各项机遇,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不断适应发展新要求,坚持不懈地推进跨越式发展,全力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质、提速、提效,进一步增强在中部地区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努力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支撑中原经济区的就是中原城市群,而中原城市群的龙头是郑州。”中原经济区要成为未来支撑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就必须充分发挥郑州的中心城市作用,把郑州做大、做强、做高、做精、做美,同时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构建一个大郑州都市区,使之成为中原经济区的龙头和核心地区。2011年河南省政府推出八项举措,优化投资环境,保护外商权益,以吸引更多境外项目落户河南,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图4 郑州金融商业环境与中部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2.郑州都市区建设在提升郑州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的同时,还不断增强对中部地区的区域中心服务功能和对中原经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郑州都市区是以中心城区、郑东新区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以一体化的规划为指导,以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生态型为发展路径,吸引带动其他区域快速发展,促进各功能区间相互联系与协作,构筑功能布局合理、空间利用高效、产业特色突出、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化大都市,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和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郑州市金融产业的规模不断加大,2007年河南省政府颁布了《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纲要》,这对郑州金融产业及经济较快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3.郑州整体经济和金融行业近几年的蓬勃发展。郑州市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三次产业比重由1978 年的 20.1∶63.5∶16.3 调整到 2010年的 3.1∶56.7∶40.2。工业经济大踏步前进,全市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2.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996.4亿元,增长164倍。2000年至2010年,郑州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有37%提高到49.9%,平均每年提高1.2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异军突起,由1978年的3.3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605.5亿元,增长534倍,在中心城区初步形成了以商贸物流、旅游会展、金融证券、服务外包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数据显示,2008年郑州市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67.9亿元,增速10.2%,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6%。截至2008年12月末,郑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916.4亿元,同比增长24.8%;各项贷款余额3612.3 亿元,同比增长 25.3%;实现保费收入94.55亿元,同比增长46.33%,占河南市场份额的18.22%;郑州证券经营机构共代理证券交易额8049.1亿元,占河南证券交易额的57.5%。“十一五”以来,郑州的金融市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交易活跃程度不断提高,市场规模不断壮大。2011年2月1日,以河南上市公司为代表的河南指数正式亮相,河南指数以2796.77点开盘,收于2800.25点。河南板块展现出独特魅力,至3月24日,板块指数收于3026.81点,较2月1日上涨逾8%,同期沪指上扬5.7%。“河南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位于全国‘两纵三横’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交会处,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因此,本板块将注册地位于河南省内的上市公司纳入板块成分股。”将河南板块纳入独立指数来核算,除了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层面,引起市场的极大关注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河南资本市场日趋壮大。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河南上市公司达86家,募集资金近800亿元。2011年以来,林州重机、西泵股份等5家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目前,河南省北方玻璃、好想你枣业等9家拟境内上市企业等待证监会批复中。

4.区位优势为建设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提供了便利条件。郑州处在承东启西、联南贯北的战略部位,东邻发展势头强劲的沿海发达地区,西接广袤的西部地区,在我国公路、铁路大动脉和通讯信息网络中占据中枢地位,是东西南北大通道的交汇点,为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集聚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是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密集区之一。郑州及周边地区拥有超过1亿人口的市场空间和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能源原材料基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内在需求不断增强,为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新机遇。

四、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

1.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支持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制定出台更为优惠的扶持政策,鼓励金融产业招商、信贷资金的投放、金融业务的创新,重点扶持期货业、中小企业融资、农村金融、保险业创新发展,鼓励河南特色企业上市、扶持引导风险投资业、地方法人机构和金融控股企业的发展,鼓励引进金融高端人才、支持发展金融教育和金融科研项目的开展。

2.加快推进郑州金融功能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要有辐射力强、影响力大的金融核心区域。根据郑州的金融行业分布情况,制定完成经三路金融商业街的总体规划,完善经三路的金融业务便利化功能;推动郑东新区金融商务区工程招商、建设及立项工作,因为是新建的商务经济区,要提前研究金融业在商务区的布局,以便更好的把金融和商务完美融合。目前在郑东新区的商务内环路上,两旁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映入眼帘的更多的是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还有一家家的企业总部。目前,郑东新区作为金融聚集区、企业总部基地及商贸物流服务业聚集地,作用基本展现。期货交易发展的20年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历了数次搬家。1993年,郑州商品交易所开业时,批发市场从华中宾馆搬到了花园路上的宏丰大厦;1997年搬到了东郊的未来大厦;不久的将来,郑州商品交易所也将迁至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目前郑州商品交易所在郑东新区的新办公大楼也正在建设之中。郑东新区要在建设中不断完善,努力打造郑东新区商务区未来金融中心核心区的地位。

3.以期货业为龙头,重点推进期货市场发展,实施期货人才引进计划。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也是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市场为基础,引入了期货交易机制,成为我国第一个商品交易市场正式开业。到1998年国家对期货交易所进行整顿,合并成目前的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三家期货交易所。郑州作为中国三大期货交易中心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一家期货交易所,隶属证监会垂直管理。截至2010年底,郑州商品交易所共有会员215家,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期货公司会员173家,占会员总数的80%;非期货公司会员42家,占会员总数的20%。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粮油批发价格、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价格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价格体系,则被称为“郑州价格”。“郑州价格”的产生结束了中国没有粮油批发价格的历史,成为中国粮食市场的“晴雨表”。郑州商品交易所也被美国人称为“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建立为数不多的成功的农产品交易所”。

郑州应抓住期货这个特色金融点,建立期货学院、中原期货研究所、创办期货刊物等,培养和吸引更多、更优秀的期货方面的专业人才,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开发上市期货新品种,争取更多的期货战略品种上市交易,使其成为郑州市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郑州商品交易所迁入郑东新区,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4.加快筹设和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推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支持郑州银行、洛阳银行等加快全省网络布局,随着发展应该辐射到省外地区设点;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欧美、日韩、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银行入驻郑州;推动引进和设立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产业基金、创投公司等,启动金融企业创新工作。

5.设立区域性的金融控股公司,完善金融业对区域基础经济的服务作用。论证成立政府主导的可以是国有控股,也可以是国有、民间共同控股的地方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能够更好的对微小经济体起到扶持、完善作用。在金融控股集团的主导下,继续引进和设立中小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继续推动中小企业境内外上市;积极发展股权投资业;探索发展融资租赁;鼓励开展各类保险融资;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搭建融资平台;继续加强融资服务,指导推动企业多渠道融资。

在金融控股集团的主导下,还可以加快发展投资业,积极引进和设立股权投资公司,争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大力发展股权、债券、基金、投资等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推进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引导、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投入;积极发展农产品期货,积极推动上市生猪等农产品期货新品种。

五、结束语

并不是任何城市都可以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为建设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河南又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第一、人口规模最大的省份,全省经济已进入加速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郑州正在形成全国性的物流中心,显现出现代化商贸城的雏形,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此交汇扩散,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不断增强。现有的金融体系也为建设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郑州又是东西南北大通道的交汇点,其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巨大的发展潜力为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广阔背景。市场需求与政府推动的双重结果使郑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时机和条件已渐成熟,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势在必行。

[1]余凌曲.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报告:第3期[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张建森.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报告:第2期[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樊纲,郭万达,张建森.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报告:第1 期[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4]李雅莉.加快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建设的思路[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29(3):42-45.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区域性经济区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 国办发〔2017〕11号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某金融中心冰蓄冷系统的应用与经济性分析
构建昆明市面向沿边离岸金融中心的探究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区域性综合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