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2011-01-28黄正宇王金良
黄正宇 王金良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广州 510095)
膀胱黏膜出现增生或者是代生性病变,易引起腺性膀胱炎,发病率约为19%[1]。膀胱炎属于泌尿外科手术中常见病症,多数为浅表性,约占总数的70%~80%[2]。此类膀胱炎最常用的临床手术疗法为电切术,但因为膀胱炎具有多灶性、种植性等特殊性,临床复发率高达50%~70%。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灌注的方法来预防膀胱肿瘤的复发,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通过对比比柔比星(THP)与羟基喜树碱(HCPT)的临床疗效,探索膀胱炎治疗的有效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本人对52例膀胱炎患者分组实施了手术治疗,男32例,女20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5.8岁。所有患者入院确诊后均实施电切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非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所有患者均为初发。将患者按统计学随机分为2组。
1.2 灌注方法
研究组26例,男21例,女5例。于患者电切术后24h内进行比柔比星膀胱灌注术。灌注前嘱患者少喝水以防止过多的尿液对灌注药物产生稀释作用,排空膀胱、清洁会阴,如果患者在术中出现创作或感染现象,则灌注术推后1周进行。男性患者无特殊情况选用12号尿管;女性因尿道短直,直接选用14号尿管。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插入尿管后接注射器,慢慢将30mg比柔比星与40mL葡萄糖混合液推注进去,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询问患者感觉,如有不适请患者加深呼吸。灌注完成后,使用5mL生理盐水对尿管进行冲洗,使用嵌夹拔出尿管。对照组26例,男11例,女15例。术后灌注方法同研究组,灌注液选用20mg羟基喜树碱与30mL生理盐水混合液。
1.3 灌注后护理
患者于灌注后应卧床休息,鉴于膀胱炎的多灶性,使患者每10分钟左右更换一下体位以便膀胱内各处均接触灌注药物,保留30~60min后,排出药液。后嘱患者多饮水以尽早将尿液中的药物排净,减少尿道黏膜的刺激。每周1次,共10次;再每月1次,约5次。复查,术后对患者定期行血常规、尿常规的检查,每3个月进行1次膀胱镜检查,执行1年。
表1 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对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和t方法检验。
2 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3年,平均约15个月,2组患者术后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如表1。
由表1,研究组术后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显著降低。2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腺性膀胱炎通常是因为泌尿系统的梗阻或感染等刺激而造成的膀胱黏膜良性病变。但部分医学专家认为腺性膀胱炎为一种膀胱癌的前期病变,因此,及时手术防止癌变是对腺性膀胱炎患者的最有效治疗措施。膀胱炎术后复发几率大,因此,选择更为合适的灌注方法,以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成为目前临床医生广为关注的课题。
比柔比星是一种新型蒽环类抗生素,具有抗恶性肿瘤的作用。其抗瘤机制主要是通过直接嵌入到肿瘤细胞DNA的双螺旋链中,起到抑制DNA聚合酶的作用,进而使DNA的复制和转录受到限制,造成肿瘤细胞的逐渐死亡。临床实验证明比柔比星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其扩散速度快,抗癌效果佳,毒性反应低。适合于膀胱炎、膀胱肿瘤的临床治疗与应用。羟基喜树碱是选择性抑制拓朴异构酶1的抗癌药物,具有较宽的抗癌谱和较强的抗癌效果。常被临床应用于膀胱炎的治疗与预防。术后通常不会出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但会出现少数患者局部膀胱刺激、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因此,在术中与术后采取适当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能够更好地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另外,药液稀释过程中要适量,稀释过量易造成无法达到预期疗效,而稀释较少则会因药液严重刺激患者尿道和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对于2种药液的治疗方法,都需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术后的复查工作,做好随访记录。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用对患者负作用小、对复发率降低幅度大的药液进行电切术后灌注治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比柔比星对于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更有效、更安全,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1]魏桂香.经尿道电切加羟基喜树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181~182.
[2]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