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2011-01-28吴海滨熊文生吕江
吴海滨 熊文生 吕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广州 510405)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溃疡病及胃癌等疾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关注,与BRG的关系也在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之中,复习最近几年相关文献发现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约在20%~45%左右[1],本文旨在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3.6岁。全部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3.2岁;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4.1岁,2组病人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症状评分
在治疗前后均记录患者上腹痛、反酸烧心、恶心欲吐等症状,根据症状的不同程度进行评分并记录。0分:无症状;1分:症状轻微,发作时间<10min/24h;2分:症状明显,10min/24h<发作时间<30min/24h;3分:症状严重,发作时间>30min/24h。
1.3 治疗方案
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1g tid餐前嚼服;西沙必利5mg tid,4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2]。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制酸剂、解痉剂及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20mg bid)、克拉霉素(500mg bid)、甲硝唑片(400mg bid),3种药物服用时间均为1周。观察完毕治疗效果后胃镜下未改善或自主症状未缓解的患者继续服用药物,2组中Hp阳性的患者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1.4 疗效判定
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胃镜,观察胆汁反流及胃粘膜情况和Hp检查,同时询问病人自主症状。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Hp,阴性确定Hp根除。治疗后症状及胃镜下评分之和为∑,∑≤2为显效;2<∑≤4为有效;4<∑≤6为无效;显效和有效视为好转。
1.5 统计学分析
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
表2 2组治疗后总的疗效评定
2 结果
(1)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见表1,治疗后治疗组各症状评分均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组治疗后总的疗效评定见表2。
3 讨论
十二指肠胃反流是机体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过多的十二指肠胃反流可导致胃黏膜损伤,称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我们重点讨论的是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与胃十二指肠动力和张力低下有关,胃十二指肠动力异常不仅可以增加胃十二指肠胆汁反流,还可以降低胃窦部的清除能力, 延长了空腹状态十二指肠反流物与胃黏膜接触时间。
在我国约16.4%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胆汁反流[3],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合并Hp感染者又有相当的比例,阐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明确根除幽门螺杆菌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该研究来看,我们建议:(1)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应常规检查幽门螺杆菌。(2)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在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和促胃肠动力药物基础上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1]王其山,苏若瑟.幽门螺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1):1134~1135.
[2]朱严勇,许国铭,李光中,等.铝碳酸镁和西沙必利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及胃内胆汁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2):105.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慢性胃炎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胃动力功能及有关因素的多中心调研[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9):60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