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肠类癌18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1-01-25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湖北荆州43402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类癌内分泌直肠

黄 剑,徐 乔,袁 璐 (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湖北荆州 434020)

直肠类癌18例临床病理分析

黄 剑,徐 乔,袁 璐 (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湖北荆州 434020)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类癌18例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直径<2cm者16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后经6个月至7年随访无1例复发或转移,直径>2cm者2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发现直肠类癌时已有淋巴结转移,1例随访3年无复发或转移。结论:直肠类癌的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其预后与肿瘤大小有关。

直肠类癌;病理诊断;治疗;预后

类癌是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的高分化内分泌肿瘤,常见于直肠、阑尾、小肠、结肠和胃等处,其组织结构似癌,但发展缓慢,极少转移,又与癌不同,故称类癌。大肠的内分泌肿瘤在直肠最常见,占54%[1]。直肠类癌发生于直肠黏膜内APUD细胞,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现回顾性分析直肠类癌18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直肠类癌患者18例,均来源于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1989年1月至2009年12月病理科的外检标本,病理诊断符合直肠类癌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39~70岁,平均60岁。

1.2 临床表现

1.2.1 临床症状 类癌生长缓慢,缺乏临床症状或特异性症状;或随病程缓慢进展,少数患者出现体质量减轻、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症状。如类癌病灶大、多发或伴有转移时,可出现类癌综合征表现,如面部潮红、间断性高血压、出汗及水样腹泻等。本组1例淋巴结转移患者有上述类癌综合征表现,1例患者偶有面部潮红症状,12例患者无明显症状,4例患者有轻度的便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1.2.2 内镜表现 18例直肠类癌均为单个,位于直肠前壁或侧壁,呈圆形或半球形。基底部宽,16例为直径<2cm的质硬的棕黄色或灰白色黏膜下结节 (其中11例直径<1cm),被覆完整黏膜,表面光滑;直径>2cm者2例,其中1例表面糜烂。内镜诊断疑癌1例。

1.3 治疗与预后

肿瘤直径>2cm者2例行根治性手术,其中1例见肿瘤浸润肠壁深部并伴局部淋巴结转移,术后进行定期化疗,另1例随访3年,尚无复发或转移。肿瘤直径<2cm者16例,行局部肿块扩大切除术,术后病人均进行了1~2个疗程的化疗,经6个月~7年随访均未见复发或转移。

2 病理结果

2.1 大体结构

卵圆、扁平或略凹陷的结节或息肉样,偶有蒂形成,界限清楚但无包膜。18例中约15例呈黄色或灰黄色,3例呈灰褐色。

2.2 镜下结构

间质中见小而一致的细胞浸润,呈巢状、片状(见图 1)、菊形团样、缎带状或小梁状及腺管状(见图2)排列,细胞巢边缘的细胞为柱状,呈栅栏状排列。细胞巢周边可见一圈细长空隙。瘤细胞圆形、卵圆形、多角形、梭形或柱状,细胞核位于中心,染色质均匀呈细点彩状,无明显核仁,胞浆稍丰富,淡嗜酸性或空泡状,核分裂象无或少见 (见图3)。肿瘤浸润黏膜及周围的黏膜下层,很少浸润至肠壁深部 (本18例中仅1例淋巴结转移患者有肠壁深部浸润)。间质含平滑肌纤维,血管较多,可见少许炎性细胞浸润。

免疫组化检测:CEA20%(+),NSE、Syn、CgA均 (+)。

图1 间质中见小而一致的细胞浸润,呈巢状、片状(HE,×100)

图2 瘤细胞呈小梁状或腺管状排列(HE,×100)

图3 瘤细胞镜下结构 (HE,×400)

3 讨 论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指起源于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包括类癌 (高分化内分泌肿瘤)、小细胞癌 (低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类癌是生长缓慢、局部浸润的消化道低度恶性肿瘤,较常见于直肠。患者以中老年男性较多见,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腹痛、梗阻及大便习惯改变等。直肠类癌很少发生类癌综合征。

1)直肠类癌大体特点。多为结节状或息肉样,基底部较宽,无蒂,少数有蒂形成。位于黏膜或黏膜下,黄色或灰褐色[3],类癌最独特的特征之一是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呈黄色[4]。质较硬,边界清楚,表面多有正常黏膜覆盖,少数可出现糜烂溃疡。

2)直肠类癌镜下特点。典型类癌细胞较小,呈多边形、卵圆形或柱状,胞浆中等量,淡嗜酸性或空泡状,核圆较深染,染色质均匀,无明显核仁。无或少见核分裂象。类癌细胞排列结构独具特征。Soga将其分为5种类型:A型:实心巢状、结节状;B型:梁状或条带状;C型:管状、腺泡状或菊形团状;D型:无上述典型结构;E型:混合型。直肠类癌以混合型为主[5]。本组18例中有14例为混合型,3例为A型,1例为B型。

3)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嗜银染色一致 (+)、亲银染色通常 (-);广谱内分泌标志物 (NSE、Syn、CgA)及多种肽激素呈阳性反应。最常表达生长抑素、胰高血糖素、P物质和YY肽。常常还有CEA、hCG及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的免疫反应[4]。

4)直肠类癌的鉴别诊断。类癌需注意与腺癌鉴别:具有SogaA型与B型结构的类癌,形态颇具特征,结合类癌细胞学特点,细胞核小而圆,大小较一致,核仁不明显,确诊一般不难。当组织结构不典型时,则需进一步做一组神经内分泌标记染色,只做单一的标记染色而呈阴性者并不能完全排除类癌的诊断。CEA在类癌也有部分病例呈阳性,因此CEA阳性并不能作为腺癌的证据。由于类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常呈阳性,倘若怀疑前列腺癌,则应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染色加以区别[5]。

5)直肠类癌的治疗与预后。小于2cm且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直肠类癌最好通过局部切除进行治疗;体积较大和 (或)表现为固有肌层浸润的类癌通常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因为它们具有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4]。手术后应进行适当化疗并定期复查以防复发或转移。5年生存率为72%~89%[1],直径小于2cm的类癌预后较好。

[1]廖松林,刘彤华,李维华,等.肿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0-141.

[2]StanleyR,HamiltonL,LauriA.Aaltonen.Pathology&GeneticsTumoursoftheDigestiveSystem[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6.

[3]吕翔,王益华,戴小波.消化系肿瘤病理学 [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82.

[4]JuanR.ROSAI&ACKERMAN外科病理学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821.

[5]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4.

R735.37

A

1673-1409(2011)03-0165-03

10.3969/j.issn.1673-1409.2011.03.074

2011-01-22

黄剑,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

[编辑] 一 凡

猜你喜欢

类癌内分泌直肠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稳住内分泌
消化道类癌25例诊治分析
食管、贲门类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手术治疗5例阑尾类癌临床报道
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