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人

2011-01-25汪恩同惠军明

中学语文 2011年14期
关键词:旅途状态意义

汪恩同/文 惠军明/评

归人

汪恩同/文 惠军明/评

是否想过做个隐修者?

离开铅华俗世、喧嚣人群,寻觅清静所在。

一些人可以隔绝人世,凭靠宗教信仰之类的精神依托,种豆南山下;一些人可以完全切断音讯,消失无踪,背起行囊,开始旅行,投向自然的万象世界。他们心灵里有净土,一直为生命真实的意义上下求索。

而更多的人,半迷醉般在盛世里浑噩忙碌,丧失自我。贪婪的商业开发,往往扭曲了人格。在很多久负盛名的清修之地,利欲和虚伪冲散了淡泊宁静。见过道貌岸然的出家人,不知廉耻地把腌的手伸进游人的腰包。

很难如古人一般,携着古琴家眷,遁入深山,由此可以避开世事。因为早已无处可去。但假如可以,又有几人甘愿?

有真正通达的贤者,长年隐居,靠在园里耕种来维持生计。那种贫寒的寂寞,是无法描述的。他们心中有另外的世界,对世俗变化波澜不惊。他们的眼睛里有平静祥和的光晕,似乎看透凡尘,深邃却不空洞。

我们无法理解他们的意志,那种驱尽了虚妄庸俗,支撑着厚重灵魂的坚强意志。因为我们的人生观过于功利。

隐士只是严格控制着自我的存在状态。这是他们的抉择,无人可论其对错。庄子讲,要一生死,齐彭殇。

即从某个高度来看,生命的意义都是相同的,不论尊卑贵贱,不论长短高下。

无论如何,人总要度过一世。佛教讲来世今生,轮回不灭。此世受苦,他生必有因果相报。但三生三世我们看不到,它像镜花水月一样朦胧,真伪难辨。于是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物欲横流。

这些都只是生命存在的状态。生命殊途同归,只是各自的表现毕竟不同。巨大的差异使人们不能自已地打开潘多拉魔盒,羡妒、虚伪、欺骗……由此而交互编织为人性的网络。

我们都没有权力评判谁人的存在是对是错。一切都是自愿的选择,或者别无选择。

童年时曾生活在乡下,看到农户们连年周而复始地劳作。他们并无幻念,用土地里的收获换得糊口。对生活保持乐观,却也不无抱怨。他们现实又庸俗,热衷于喧闹场合和谈论各家是非。眼界限于乡里之间,好占小便宜,算糊涂账……

他们在乡下出生又老死,没有野心,自困在土地间,不愿走出去。无论外人对此观点如何,这是他们的生活。彼此习惯,并且甘愿。这是他们存在的方式。而他们的子女,接受了更高层次的教育,并决心告别这种生活而奔向城市,这也是一种状态,只是思维发生改变,境界更开阔,于是有能力选择。

没有人能下结论,我们最终应归于何种状态之中,各自都有取舍。关键还是在于自己有多少觉悟。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即便做隐修者,也未必一定要远遁。

我们的生命都是一场旅途,是旅途就必有将要归复的终程。去过哪里,得到什么,能走多远,要不要在某点停留,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但毫无疑问的,我们都将死去,物质的肌体无法抵抗时间侵蚀。然而在彼此生命交错的时空里,我们的存在,必定将给现世及未来的整个世界带来一定的影响,哪怕只是沧海一粟般渺小。

我们创造的,将比我们更长久。

我们不断追索生命的意义,而在此过程之中,繁盛地滋衍。

由是遗忘,自己身是过客,不是归人。

[感悟]我们的生命就好像是一段漫长的旅途,既然是旅途就必有终点。每个人都在路上,都在找寻着、选择着自我的生命状态。但无论行走多远,最终都要面对同样一个问题,即走向永恒的回归。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生命的意义其实是相同的,不论尊卑贵贱长短高下,都殊途同归。这样理解人生虽然客观,但未免消极。在生命交错的时光里,我们每个生命的出现必然给世界带来影响,哪怕只是沧海一粟般渺小,所以我们应更积极看待人生的意义。对人生而言,过程远比结果重要。我们倾其一生都在追寻着生命的意义,在行进的过程中繁盛滋行。遗忘悲剧的结局,昂扬生命的色彩,这也许才是生命的真谛。文章文笔流畅,感觉敏锐,哲理味浓,启人心智,韵味悠长。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旅途状态意义
乐在旅途
疯狂旅途
一件有意义的事
“马”上旅途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