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中藏医药和生物医药发展正当其时
2011-01-25中国医药科学
文/图 《中国医药科学》记者 林 玟
青海副省长骆玉林、卫生厅长马海莉、国药控股总裁魏玉林、总经理佘鲁林在揭牌仪式上
青海,这块被称之为“众山之宗、千湖之地、江河之源”的神奇土地,因其地理位置独特,具有“全球气候形成启动器”之称。因此,在青海的众多资源中,丰富的矿物、动物、植物资源,是青海的中藏药和生物医药不竭的资源。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神奇的藏医药学,是藏族人民与疾病斗争的智慧和经验,也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近年来,青海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和促进中藏医药事业发展,为中藏药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1青洽会”,就以“开放合作、绿色发展”为主题,更加突出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和青海发展实际。共有15个部委、27个省区市、12个行业及其他组织、33家中央企业、105家民营企业以及美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和地区,约6800余人参会。展会期间,共达成合作项目261项,签约金额1516亿元。其中,青海达成合作项目259项,金额1502亿元,外商投资项目9项,签约金额1.16亿美元。
青海推出的签约投资项目,均以青海资源和特色为重点。在13大类124个项目中,生物制药、藏医药产品及项目崭露头角,中藏药产品展更是吸引了不少参会者和投资商的关注。来自西藏的奇正藏药集团、陕西的金花企业集团、湖北的百步亭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民生医药配送中心、常州艾利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医药企业的代表,对青海的中藏医药和生物医药项目表示出极大兴趣。
青洽会上,国药控股青海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为青海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新的动力。
王海生总经理在成立大会上致辞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医药集团的核心企业、中国最大的药品及医疗保健产品分销商及领先的供应链服务商,自2003年成立以来,尤其是2009年9月在香港成功上市以来,发展迅速,市值名列全球医药分销行业第四位。以此次成立的国药控股青海有限公司为标志,国药控股的药品分销网络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
在医药产业方面,作为我国中药材和藏药材的资源大省以及全国最大的麻醉药品原料药生产基地,青海凭借着独特的医药产业资源,在全国医药行业独树一帜,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国药控股青海有限公司的成立,是青海省政府与中国医药集团着眼未来、注重发展、合作共赢的结果,也是中国医药集团深入参与青海省医药产业建设与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
利用青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青海的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体系构建与布局采取“一区多园”的形式,对各园区产业进行明确定位。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柴达木(国家级)经济循环试验区,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资源,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技术,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发展资金,像一只大鹏的两翼,带动着青海经济的快速腾飞。
由于广泛推荐和大力宣传,各园区及入驻企业也受益青洽会。藏药产业是青海的特色优势产业,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物园区和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的生物科技园,都引进了以中藏药、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项目。以“金诃”、“晶珠”、“久美”、“三江源”为代表的青海藏药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独占鳌头;以“绿草源、”“青海湖”、“青海青”等品牌为代表的冬虫夏草、人参果、枸杞、沙棘产品等在国内外市场越来越显示出青海魅力。青海金珠藏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访瑞、青海久美藏药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久美彭措、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鲁长征、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允武等,就医药物流基地建设、青海省各州县藏医院标准化建设和藏区社区门诊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青海生态经济林浆果资源利用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等项目,分别在签约仪式上与合作单位签约。青海民族医药公司是青海一家依靠高原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深加工的医药企业,董事长李晓说:从2000年第一青洽会届开始,企业通过这个交流平台,产品已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市区。
对于青海藏医药事业发展情况,记者在采访青海省中藏药管理局副局长江华时了解到:青海组织实施藏医药“振兴工程”、“名医名科名院”建设等工程以来,青海省已共建成40多家藏(蒙)医院,除7所是民营医院外,其余均为公立医院。现已创建三级甲等藏医医院、二级甲等藏医医院、二级乙等藏医医院;全国示范藏医医院、全省示范藏医医院、全省藏医名院等。从机构数量、医务人员数量来讲,在全国5个藏族省区中是最多的。青海的藏医院学术成果数量较多,也很有特点。特别是金诃藏医药集团,集产、学、研、发等一体化的现代企业发展理念,对发展青海特色经济、循环经济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所属的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集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藏医临床研究、藏药新药研发、信息网络开发和重大项目攻关为一体,在藏医药古籍文献抢救整理,古验方发掘研究等方面也成果斐然。
青海的藏医院主要分布在青海的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海西6个藏族自治州,牧业区的每个县基本上都有一所藏医院。这些藏医院都有自己的制剂室,并都是按照藏族传统的炮制方式制作藏药,纯粹利用藏药治疗疾病的比例非常高。青海将藏成药及藏药制剂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和报销范围后,藏医院实施基本药物采购供应中,中药、民族药也增加到70%。更重要的是,藏医院最大的优势,就是对“高原病”有独特的疗效,在藏区有深厚的根基。
江华说,青海州、县、乡藏医院的就近、简便特色和藏民的信仰、生活习惯、民族认同感,是藏民喜欢到藏医院就医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也了解到,虽然实现新农合后藏医院的条件有所改善,由于药材价格的上涨,与许多县域所在地的综合医院相比较,藏医院的情况还是较差。特别是县、乡、村的藏医院和卫生院、所,使用藏药的比例非常高,但条件还非常简陋,利润微薄,医务人员的收入也不高。如贵南县、达日县藏族人口分散,慢性病、非传染病比例较高,大部分县级医院,门诊量高、住院率低。总之,青海省牧业区藏医医疗机构大多基础设施较差,自身发展举步维艰,并且这些医疗机构地处偏远地区,发展中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低、学科带头人匮乏等问题。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也非常希望政府部门根据青海藏医院的实际,从国家的民族政策、财政拨款上能对藏医院有更大的支持,让藏医院有更好的就医环境和诊治条件,更好地满足藏族同胞医疗的需求。
2011青洽会生物产业展区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青海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自2009年4月启动以来,更注重加强中藏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藏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2009]50号)精神,强调要充分发挥中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机构中的中藏医科建设;大力推广民族医药适宜技术,认真组织实施“三名三进”工程(即创名院、建名科、育名医和推动中藏医药进农牧区、进社区、进家庭);进一步加大藏医药的临床研发,促进民族医药的继承和创新。
青海省的医改在新农合扩面提标、基本药物制度试点范围、增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5个方面超额完成了国家目标任务。新农合参合率已达到96.3%。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实行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海南藏族自治州开展了新农合州级统筹试;基本药物制度惠及全省48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8%。青海6个州县的藏族群众也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
青海省马顺清副省长指出,青海始终把发展中藏医药事业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中藏医药事业发展的快慢,专业科技人才是关键。卫生战线是一个技术、人才密集的领域,因此必须要引进顶尖级人才,特别是在藏医药研究方面,要真心实意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专业人才。像青海金诃藏药集团这样有代表性的大集团,要加快建立人才培养基金,选送人员到国内和世界顶尖的医科大学去培养。省卫生厅要制定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划,大力支持藏医药事业的发展。
青海在大力扶持青海藏医药事业发展进程中,体现藏医药等民族医药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藏医药人才培养、藏医医疗服务网络建设、藏医医师资格准入、藏医医疗机构设置、藏药药品注册等方面制定相关制度,以保护、扶持、规范藏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2011青洽会中藏药产品展示区
说青海藏医药事业的发展,不能不说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这个以征集、保护、研究、展示发源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藏医药历史文化遗产、藏医药发展进程物证、珍贵文物和藏族文化艺术彩绘的综合性专业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大型藏医药博物馆。开设药物标本、藏医医史、医学唐卡、医疗器械、古籍文献、天文历算、彩绘大观等七个展厅。通过环境重现、唐卡雕塑、文物展示、高科技模拟等方式手法展出动植物、矿物标本2000多种,历代著名藏医药学家30多位、藏医学特有医学挂图80幅、1300年前传统藏医使用的外科器械180多件、藏医药学代表性典籍1000多部。
古老神奇的藏医药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青海藏医药事业踏上了全面继承与发展、振兴与创新的新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