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归纳推理在公安情报分析中的应用
2011-01-25熊允发
熊允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信息安全系,北京 100038)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归纳推理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公安情报分析的基础方法。在公安情报分析与研判中采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可以处理大量支离破碎的片断信息和线报来分析犯罪活动的规律、犯罪个体的行为与作案手段;预测犯罪事件的发展趋势;以及选择合适的犯罪侦查方法与预防控制手段。本文就有关不完全归纳推理的问题加以探讨,以期对广大的情报分析工作者有所帮助。
1 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概念与特点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而作出该类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的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
例如,人们根据经验知道,触电、火烧以及雷击死亡的人都表现为两臂肘部弯曲,因而得出结论:凡是高温致死的人两臂肘部都是弯曲的。这是一个典型的不完全归纳推理,它只是根据部分高温致死的人两臂肘部弯曲的情况,推出所有高温致死的人两臂肘部都是弯曲的结论。
从以上的定义与例子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不完全归纳推理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推理。它的前提只是断定了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而结论却断定了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
很显然,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第二,不完全归纳推理突破了完全归纳推理的局限性,对公安情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在运用完全归纳推理时,必须要考察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如果某类事物中的个别对象是无限的,或者虽然有限但数量过大时,那么完全归纳推理就难以发挥它的作用了。这时,就需要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
例如,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布罗梭在其经典著作《犯罪人论》中关于罪犯笔迹的研究,就属于这种形式。龙布罗梭收集了407份罪犯的笔迹。经过观察他发现,这些犯人笔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字母写得较宽的笔迹,如许多杀人犯、抢劫犯、土匪的笔迹都具有字母写得较宽,弧度较大,字母的上下都明显的较宽的特点;另一类是字母写得较窄的异类,如许多窃贼犯的笔迹与抢劫犯的笔迹明显不同,并不显得宽,字母带有喇叭状、写得柔软,签名几乎一点都不潦草,很像女人写的字。龙布罗梭使用的就是枚举法,其推理形式是:
罪犯A的笔迹中字母较宽;
罪犯B的笔迹中字母较宽;
罪犯C的笔迹中字母较宽;
……
这些罪犯都是实施杀人、抢劫、土匪等暴力型犯罪的犯罪人。
所以:暴力犯罪的犯罪人的笔迹具有字母较宽的特征。
罪犯D的笔迹中字母较窄;
罪犯E的笔迹中字母较窄;
罪犯F的笔迹中字母较窄;
……
这些罪犯都是盗窃犯。
所以:盗窃犯的笔迹具有字母较窄的特征。
两相比较的结论是,暴力犯罪行为人的笔迹中字母较宽,盗窃犯罪行为人的笔迹中字母较窄。这种描述无疑对犯罪情报分析具有积极意义。
2 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简介
我们知道,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由于完全归纳推理的缺陷,在实际公安情报分析应用中大都采用不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简单枚举法是根据某类事物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又没有遇到与此相矛盾的情况,从而得出该类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的结论的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法是根据一类事物部分对象与某属性之间的必然联系,而作出关于该类所有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这类归纳法又称为判明因果关系归纳法。因此科学归纳法是通过深入的科学分析,在掌握了事物的必然联系的基础上作出结论的,在实际的情报分析中简单枚举法用得较少,科学归纳法应用较多,是我们目前进行情报分析最主要的方法。科学归纳法主要包括: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求同求异并用法等。
1)求同法。求同法又称契合法。如果被研究的对象出现在若干场合中,只有一种情况是共同的,那么,该共同情况便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例如人们发现在雨后的晴空中、在早晨的露珠中、在瀑布的水星中、在船浆打起的水花中都会出现虹。这里的共同情况是阳光射过水珠,因而推断它与虹有因果联系。
求同法的推理形式是: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B、C a
(2) A、D、E a
(3) A、F、G a
……
所以,A是a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求同法时,首先要增加所考察场合的数量,一般来说,考察的场合越多,范围越广,结论的可靠性越高;其次要保证在各个场合中,相同的情况应是唯一的。
2)求异法。求异法又称差异法。如果被研究的现象在一个场合出现,而在另一个场合不出现,这两个场合只有一个情况不同,那么,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便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在情报研究中,定性对照就是求异法的应用。
求异法的推理形式是: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B、C a
(2) B、C —
所以,A是a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求异法时,首先要对先行情况的考察尽量穷尽,其次在正反两个场合的先行情况中,只能仅有一个差异情况,其它情况都必须相同,再次要分析这个唯一的差异情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究竟是部分联系还是整体联系。
3)共变法。如果当某一情况发生一定的变化时,被研究对象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前一情况就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例如,当物体不断受热时,其体积就不断膨胀,因此物体受热是体积膨胀的原因。情报研究中的定量对照就是共变法的应用。
共变法的推理形式是: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1BC a1
(2) A2BC a2
(3) A3BC a3
……
所以,A是a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共变法时,首先要求所考察的场合至少有3个,其次还要求与被研究现象发生共变的情况应当是唯一的,再次就是要注意共变方向。
4)剩余法。如已知被研究的某一复杂现象是由某一复杂原因引起的,把其中已判明有因果联系的部分减去,则剩余部分也必有因果联系。例如天文学家观察到,天王星在其轨道上运行时有4个地方发生倾斜。已知3个地方的倾斜现象是由于受到其他行星吸引的结果。于是,他们认定,剩余一个地方的倾斜现象也是受另一个未知行星的吸引而引起的,从而发现了海王星。情报研究中的筛析试验和析因试验就是剩余法的应用。
剩余法的推理形式是:
被研究的复杂现象 a、b、c、d
现象的复杂原因 A、B、C、D
已知 B是b的原因
C是c的原因
D是d的原因
所以 A是a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剩余法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它的特点是“由余果求余因,或者由余因求余果”;它的应用条件是必须确认除复合情况的剩余部分之外,被研究现象的剩余部分不能与其他任何情况有因果联系。
5)求同求异并用法。又称为契合差异并用法。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都有一个共同情况,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都没有这个共同情况,那么,这个情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就有因果关系。此法可分为3个步骤:应用求同法,把被研究现象出现的那些场合加以比较;再用求同法,把所研究的现象不出现的那些场合加以比较;最后用求异法,把前两步比较所得的结果再加以比较。
求同求异并用法的推理形式是: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B、C a
正面场合 (2) A、D、E a
(1) B、C -
反面场合 (2) D、E -
所以,A是a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求同求异并用法时,首先要注意所考察的正反两组场合的数量要尽量多一些,其次还要求除正反两组场合唯一的差异情况外,其他情况应尽可能地相似。
3 实战中如何应用不完全归纳推理
第一,在实战中,情报分析员对原始信息、资料、线报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过滤出可靠的信息。
第二,通过信息整合,绘制关联图表,并根据已掌握的情况,提出前提(premises),形成推论(inference)。
第三,对得出的推论进行可靠性评估,并对下一步的调查工作提出推荐性建议。如图1。
提出前提形成推论的过程是运用归纳推理来完成的。但在形成推论时,分析员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事件涉及到谁;
2)他们都干了什么;
3)他们是怎么干的;
4)在哪里实施的;
5)何时实施或将在什么时候实施;
图1 情报推理过程
6)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案例】
1.统计报告:近六个月来,汽车盗窃案在廊坊市和秦皇岛市大幅上升,分别比去年增加了29%和31%。
2.商会报告:张大牛在最近8个月新开了修理厂和油漆店。一家在廊坊市,另一家在秦皇岛市。
3.报纸报道:近期廊坊市汽车盗窃案的上升与一个新犯罪团伙在该城停车场作案有关。
4.情报:张大牛的电话话单分析显示他与当地几个偷车贼频繁通话。
5.情报:警方最近发现了几辆失窃车辆。所有车辆都装着假牌照,且均被专业人员重新油漆。
6.线报:警方特情表示张大牛修车厂4名雇员中3名有盗窃汽车和盗窃的前科。
7.统计报告:近半年来,汽车盗窃在安茨区、广阳区和开发区分别上升了4%、8%和7%。
8.线报:特情报告称在廊坊市的修车厂非常繁忙,且在大部分工作在夜晚完成。
9.线报:多次看见已知的偷车贼离开张大牛在廊坊市的修车厂。
10.监控记录:张大牛与一些同伙(应包括一名已知的偷车贼王旭-但影像不清楚)在廊坊市市中心一处停车场外兜圈长达15分钟。
11.情报:一名叫李铁的旧车商近期从张大牛处进了一批二手车。推理过程:
前提1:近期的盗车案均由一个有组织的犯罪团伙所为。
报纸上有关汽车被盗的报道(3)
警方追回被盗车辆的报告(5)
前提2:在张大牛开有修车厂的城市,偷车案高发
商会报告显示张大牛在廊坊市和秦皇岛市开有修车厂(2)
这两个城市与其他类似的城市相比偷车案数量猛增(1)(7)
前提3:张大牛的修车厂业务繁忙
线人报称其修车厂里的很多活儿都是在天黑之后进行(8)
有情报称张大牛向某一经销商供应大量二手汽车(11)
前提4:张大牛与已知的盗车贼有联系
话单分析(4)
线人报告(6)
线报(9)
监控记录(10)
推论:张大牛是一伙职业偷车贼的组织者,通过他的修车厂、油漆店以及他的犯罪组织为其犯罪提供便利。
通过推理得出的推论,这个推论是否准确,我们还应该对它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为了更好地规范评估过程,可以用概率对推论的可靠性进行量化描述,并形成规范的评估标准。
推论的可靠性评估标准如下:
0~40% 不太可能(Unlikely)
41% ~60% 较有可能(Possible)
61%~80% 有可能 (Probable)
81% ~90% 非常可能(Very Likely)
91%以上 肯定 (Certain)
为了准确的进行推论的可靠性评估,分析员要依据信息来源的可靠度和信息内容的可信度给出评分。这里给出一个推论的可靠性评估表1。
该评估表的使用方法如下:
分析员首先将“前提”和“推论”填入评估表。从前提1开始,分析员开始判断:如果这个前提(不考虑其他前提)真实,推论的可靠程度是多少。第一次给出的百分比应该比较低,因为只有一个前提的情况下推演出推论的概率比较低。接着,同时考虑前提1和前提2,两个前提能得出推论的百分比是多少。依此类推,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结合所有的前提对推论的可靠程度做出评估。
举例:
下面将案例得出的推论进行可靠性评估,如表2。
分析员根据推论的可靠程度,向专案组提出推荐性建议(Recommendations),以完善和补充情报分析结论。建议是用来向专案组解释不清楚或不知道的情况,并对事件发展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建议的内容包括警方下一步需要采取的行动,以及为确定推论的有效性需进一步搜集哪些信息。
[1] 熊允发.公安情报分析的数量方法[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2] 王仁法,舒重熙.侦查逻辑能力[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3] 切萨雷·龙勃罗格.犯罪人论[M].黄风,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4] 卢泰宏.信息分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5] 严怡民.现代情报学理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6] 包昌火.情报研究方法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