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医学院大学生肥胖情况调研及对策*
2011-01-24李晨
李 晨
(泰山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居民饮食热量普遍增加,体重指数上升,肥胖及其对人体的不良影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样我校大学生的肥胖人数也逐年升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 研究目的
根据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2年颁布的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精神,我们对大学生2004年度7957人、2005年度11398人、2006年度13522人、2007年度15507人、2008年度14535人、2009年度16693人,共计大学生79612人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以便探寻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体育教学思路,进一步指导我们深化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在校大学生2004年度(7957人)、2005年度(11398人)、2006年度(13522人)、2007年度(15507人)、2008年度(14335人)、2009年度(16693人)学生,共79612人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进行了五年跟踪调研,获取相关信息。
2.2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对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并通过数据分析法对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以来我校大学生测试数据进行了五年跟踪调查。用汇海牌体质健康测试仪器,将《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度项目所得数据输入Microsoft excel办公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进行对比性研究时采用了U检验、方差分析。
3 调查情况
3.1 我校大学生肥胖人数的调研
自2004年度到2008年度,按照《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不达标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从数据分析看,学生肥胖率呈现阶梯式增长。(见表1)。
表1 2004~2008年度我校大学生肥胖率比较表
注:与2008年度肥胖学生比较,nχ2=67.635,P=0.000;bχ2=8.385,P=0.007;cχ2=5.648,P=0.017;dχ2=1.11; P=0.292
自2005~2009年度,在不达标的学生中,因为肥胖因素直接造成不达标学生占总不达标人数的八成以上甚至近九成。由此可见,肥胖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不达标率增长的直接原因。
关于肥胖现象,早在2006年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联合召开的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体育会议上,国务委员陈至立在讲话中就指出"最近一次的体质测试数据表明,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20年来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急剧增加,城市超重与肥胖的男生接近四分之一。"由此可见,学生肥胖率的增加、体质健康不达标率的逐年提高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见表2)
表2 2005-2009年度不达标数及因肥胖造成不达标数一览表
3.2 我校大学生肥胖情况的调研
我们知道,肥胖的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肥胖是指因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重超常的病症。其中明显内分泌代谢病因可寻者称之为单纯性肥胖,占肥胖总数的95%以上,因此一般所说的肥胖均指此类肥胖。单纯性肥胖属于现代"文明病"的范畴。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主要在于能够引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此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必须加强关于肥胖的科研和防治工作。
表3 2005-2009年肥胖生情况调查一览表
Ⅰ型:全身脂肪过多堆积 Ⅱ型:四肢及腹部脂肪过多堆积 Ⅲ型:腹腔内脂肪过多 Ⅳ型:臀部及大腿脂肪堆积
3.2.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一种复杂的基因表型,肥胖的确表现出十分复杂的遗传现象,这些遗传因素的影响来自多基因作用的结果,但也与主基因的作用有关。近年来已发现十多个易感基因与肥胖相关。从表3不难看出由于遗传原因造成肥胖的从人数上看占总肥胖人数的34.42% 。且从肥胖的基因表型可以看出,男女生在此方面表现存在着差异,I型IV型学生占的比例较大。而在I型中男生的比例要高出五倍于女生;在IV型中女生高出男生近四倍。
3.2.2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不仅要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社会经济因素、行为方式等的影响。肥胖与关联因素也显的较为清晰,主要表现在:运动不足。
从表3可以清楚的看到由于运动不足占到环境因素造成肥胖人数的77.42%,且男生远高于女生,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女生总体上在运动不足方面要高于男生,而当出现肥胖情况后,由于女生的爱美之心,促使肥胖这部分女生不断通过运动或其它形式去保持自身的良好身材,所以这部分的女生占比例低的主要原因。
通过研究我们知道,运动不足不仅单纯的能量消耗减少,而且在肌肉组织,由于胰岛素抵抗性增大而直接导致糖耐量减低,这些都有利于肥胖的发生。目前运动疗法和控制饮食以减轻体重升高,亦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运动不足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3.2.3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是影响大学生肥胖的因素之一。目前大学生基本上是"三点连线",即宿舍--食堂--教室。Tucdery调研表明,每天听课在4h以上的要比每天听课1h以下的其肥胖流行的倾向大2倍,其实质是因为他们趋向于少锻炼。
从我们对我校大学生肥胖情况的实际调研发现,学生普通存在着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而过少食用蔬菜及粗粮,恰恰食用蔬菜及粗粮有助于避免肥胖的发生。另外嗜零食、乱食和晚餐进食过多是单纯性肥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肥胖情况的调研,加深对肥胖发病机制的认识,制定防治肥胖的综合措施,已成为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4 调研分析
4.1 我校大学生肥胖率逐年增加的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和教师对于导致学生肥胖率增加的原因认识基本一致。如学习负担较重、课程安排较紧、缺乏体育锻炼时间和精力、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学生无体育锻炼习惯以及缺乏锻炼技能和兴趣分别排在前几位。
近70%的学生不但喜欢锻炼而且喜欢上体育课,但其整体体质健康水平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肥胖人数逐年增加,为此本人走访了学校有关学科专家、管理人员和体育教师及部分学生,并走访了驻泰高校了解兄弟院校的体育课开展现状。(见表4)。
表4 我校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表(n=2415)
通过深入调查和观察发现,学校体育尤其是学校体育课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学校体育未能完全发挥其健康功能,不少体育教师片面强调"快乐体育"观念,开设项目多以操类教学、游戏类活动性教学为主,部分教师在课程安排上不尽合理,课堂教学前紧后松,前程的活动复习和教授新内容安排较紧且合理,后面以活动为主,这校极大影响了运动技能的掌握,使得课后学生锻炼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导致坚持锻炼的时间很短,严重影响了锻炼效果。
从对我校大学生的调查也可以看出:48.3%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开设次数少,有34.5%的学生认为应该适当增加课外活动的时间,29.6%学生认为课外活动老师应给予一定的组织和指导。从数据分析看,学生体育锻炼的欲望还是较高的,而且在课外活动锻炼上也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导性。
4.2 我校体育教育未发挥其健康的功能是造成大学生肥胖率逐年增高的另一因素
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科学评价和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主要因素的分析,检验体育教育工作的具体效果。对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因素的统计数据发现;导致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六个因素与目前传统观念有一定的分歧。传统观念下,体育教学侧重于技术、技能的学习,同时片面的认为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能不一定就有了健康的体魄。现代体育教育的理念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人们已经放弃传统的体育教育并进入到全新的"快乐体育"的时代。
本调查对泰安四所驻泰高校62位体育教师调研得知(表5);体育不应被边缘化,不能一味强调学校体育的兴趣性,也不能片面的理解"快乐体育",而忽视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将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锻炼习惯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过程也是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过程,在技术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不但通过反复练习增强了体质,而且在不断的练习中其拼搏精神、合作意识等也得到了锻炼。数据显示;近70%的体育教师以及体育管理人员认为淡化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减弱了体育锻炼的主要载体,影响了体质健康功能的发挥。
表5 制约普通高校体育功能发挥因素表
对于提高体质健康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及活动被大大的削弱,教材内容不够丰富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兴趣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也显现出体育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性。
从调查来看,安全管理及学生评教是目前学校体育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十分重视的环节,但该问题考虑过多、过细会给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目标带来偏差,如何处理好、完善好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及学生评教问题,是更好完成体育健康功能发挥的关键。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我们知道,大学生体质是健康的一个方面的直接反映,是生理机能最直接的外在表现,这也是体育教学最能体现的表象目标。未能有效的发挥学校体育的健康功能是造成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提高学生"兴趣性",加强"快乐体育"教学,减弱体育教学技术技能的学习,不但影响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更降低锻炼的效果,这是造成我校大学生肥胖的重要因素,直接导致体质健康不达标的直接原因。
对学生体质健康提出具体要求,特别是对肥胖学生开出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是对学生健康负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体现了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体育课作为学校体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其首要目标,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是当前体育教学必须明确的方向。
5.2 建议
5.2.1体育课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才可能完成其他学习领域的目标,教师的教学模式或方法的变化不应该影响到学生体质锻炼。通过我们对学生肥胖情况的调研发现,在学生心目中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评价的成绩只是得分而已,具体自己不足在什么地方并不十分清楚,该达到什么标准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对学生提出具体的体质健康要求,这是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也是他们应该具备的基本运动能力。众所周知,学生体质个体差异较大,不可能一刀切。所以,合理的运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结合学生基本运动对体质的要求,给学生体质健康提出相应的合理要求,合理的要求作为他们的阶段学习目标和锻炼目标,即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学生就可能在心理接受这样的任务,因此对学习的体质健康提出具体要求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质观与健康观的认识,指导学生的运动锻炼,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进而对大大降低肥胖人数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5.2.2根据学生们存在的问题,安排有针对性的运动锻炼,把不同的运动内容和方式进行合理的编排与搭配,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内容应以能激发减体重者的兴趣和长期坚持进行为宜。也可以将达到一定数量的能量消耗的运动处方输入电脑进行合理编程,以供减体重者使用。
[1] 陈至立.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北京:2006,12.
[2] 邹大进.实用临床肥胖病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9-113.
[3]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1-54.
[4]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8-73.
[5] 张江南.面向21世纪体育高校改革的战略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7-9.
[6] 杨建平.对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79-81.
[7] 李吉远.学校体育的异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4:23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