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青海和俄罗斯三地白玉的皮壳类型及识别特征(下)*

2011-01-24陈美华

超硬材料工程 2011年1期
关键词:玉质糖色白玉

张 攀,陈美华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3 俄罗斯白玉的皮壳类型及识别特征

俄罗斯白玉矿床分布在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北部高寒山区,矿床的成因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含玉层的矽卡岩产状很复杂,延续长度从50m到500m,宽度从4~5m到100m,玉石矿体的产状有透镜状,不规则窝巢状及脉状、细脉状[15]。由于此地区天气寒冷、长年有冰雪覆盖,因此冰蚀作用、冰劈作用十分强烈,其白玉产出形式主要是原生矿的山料和次生矿的山流水料,其次是少部分的仔料。其中,原生矿的山料中常见石皮壳和糖皮壳,次生矿的仔料和山流水料中可见石皮壳和色皮壳。

在俄罗斯白玉仔料中,由于冰川和流水的冲蚀作用不够充分,石皮没有被完全磨蚀掉,常包裹在玉质外面,形成一层较厚的石皮壳(图21),带石皮壳的仔料被河流搬运到开阔地带,在枯水季节或多或少地暴露在空气中,经日晒和氧化,表面形成了一层呈黄褐色或红褐色的氧化层,颜色比较鲜艳(图22),再加上河水中的有机质侵染,常伴随分布一些黑色斑点和斑块,使色皮看起来杂乱不纯净。由于石皮层结构疏松,外界侵染物通过裂隙和裂缝直达内部玉质,形成灰色或黑色杂质,因此俄罗斯仔料一般质量不高。

图21 俄罗斯白玉仔料原石Fig.21 Russian white nephrite pebble

图22 俄罗斯白玉仔料成品Fig.22 The finished product of Russian white nephrite pebble

山流水料中的红皮料(图23)是原生矿体因长期受雨水、空气、风雪、阳光的作用,玉石矿体沿裂隙或节理面有不同程度的氧化,玉石中的微量元素铁氧化后形成不同程度的浅黄色、棕红色、褐色,氧化面大但氧化程度较浅[15],红皮较薄,可进行俏色创作。内部玉体多洁白细腻,表面常有出露口,可用于判断内部玉质质量,但常发育较大的裂纹,向内部延伸,走向无规律,裂纹到达处,多有褐色、黑色杂质,降低玉体质量。因此,虽然皮薄,但对于内部质量的判断也比较困难。

图23 俄罗斯白玉—红皮料Fig.23 Russian white nephrite-red hull

根据俄罗斯白玉主要矿区山料和山流水料皮壳特征的统计调查,可见到典型的石皮壳,其石皮壳有白皮料(石灰皮料)和黑皮料两种常见类型。

图25 俄罗斯白玉—白皮料表面Fig.25 Russian white nephrite-white hull’s surface

白皮料(石灰皮料) 原生矿体裸露的白玉块体(图24),经多年的风化剥蚀作用,特别是经融雪、雨水的冲刷及重力的作用沿着山坡往下滚动,千百万年的搬运和风化作用,最后在山坡上堆积下来。在形态上它们有不同程度的磨圆,质地上由外向内逐步形成风化壳,风化壳的最外层常常是白色透闪石的残积物,呈石灰状的表皮(图25),肉眼可见,为白色、灰白色、黄白色,皮层相对较薄,约0.2~2cm,硬度比较低,用手触摸时,某些砂皮上的细小砂粒容易掉落,且不污手。玉料从外至内依次是石灰皮层—糖色层(部分原料缺失)—白色玉质层,裂纹较少,大多数玉料内部玉质洁白、质地细腻温润,因此石灰皮料常产高质量白玉。

黑皮料(图26) 原生矿玉体在质地上由外向内逐步形成风化壳,风化壳的最外层常常是白色透闪石的残积物,这些白色物质常被风化掉或人工除去,向内有一层黑褐色的铁染层,铁染层与外界进行长期的物质交换,继续遭受风化侵蚀,同时可能结合土壤、空气、水中的有机质和锰质氧化物,形成一层黑色的覆盖层,覆盖层内常发育黑色斑点和细脉,大致定向排列,也有的形成红褐色的糖色层,再向内部是白色玉体。从玉料的横截面上可以清楚观察到,从外至内依次是白色石灰皮层(常缺失)—黑皮层—糖皮层—白色玉质层,皮层厚度在5厘米到30厘米左右,可将内部玉体包裹,常有裂纹发育,且走向和侵入深度不稳定,因此内部质量如何不太明确,常常具有一定赌性。

图26 俄罗斯白玉—黑皮料Fig.26 Russian white nephrite-black hull

4 三地白玉糖皮壳的识别特征

糖皮壳的形成属风化作用,当原生矿暴露于地表或近地表时,受氧化铁、锰质(也可能含微量有机物)浸染,就会形成红褐色、褐色、褐黄色、黑褐色等色调。

根据白玉原料市场调研和收集标本的观察,新疆糖皮壳(图27)不透明—微透明,表面油脂感强,受原矿床宽度影响,糖皮层厚度一般较薄,糖皮层与玉质层界限相对分明,糖色和白色间过渡色比较少,糖皮层颜色饱和度高,可呈橙红色、橙黄色、黄褐色、黑褐色等,玉质层细腻油润。另外,常见玉质层微小裂隙延伸到玉石表面,糖色中间有不规则形状的浅色块体,糖色会绕过它向内延续、充填色块间的空隙,10倍放大镜下可见被绕过的斑块周围有大量微小裂隙,呈点状或短线状,其中为黄褐色物质,可形成“糖包玉”或“玉夹糖”品种。

图27 新疆糖皮壳Fig.27 Xinjiang sugar hull

图28 青海糖皮壳Fig.28 Qinghai sugar hull

图29 青海糖色翳点Fig.29 Qinghai sugar point

青海糖皮壳(图28)外层常带白色粗糙的碳酸盐围岩,然后是糖皮层,最内是白色玉质层,主要表现为比较均匀的浅黄褐色的糖点浸染在玉体中(图29),也有呈斑点状的黑褐色—黄褐色翳色糖。青海糖白玉的糖色多为浅黄色,有细小的裂隙由外向内过渡至肉眼不可见,糖色分布无特定规律,变化范围大,呈散点状分布,称“串糖”,十分影响玉质层的质量,内部常见清晰的脉状“水线”、“水露”纹,局部透明度不均匀,可见“脑花”、絮状棉咎等[4]。

俄罗斯糖皮壳(图30)常见于山料和山流水料中,糖皮层颜色为偏灰、偏浓烈的酱红色,一般较厚,可达几十厘米,糖色层与玉质层之间的界限不明晰,称“糖肉不分”,从外至内可见明显的分带现象,依次为棕褐色—青白色—白色的逐渐过渡状。其糖色层的形成是因为白玉矿体受后期挤压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内部共轭X型剪节理较为发育,玉体常被节理分割为大小不等的块体,节理间距在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含三价铁的溶液沿节理缝或裂隙渗滤,形成特征的棕色、褐色[14]。内部玉质层结构细腻,白度较高,部分原料滋润度也很好。由于节理十分发育,玉体中存在大量弱定向的裂隙,可以形成比较典型的“串糖”现象,使白玉体发红,有“糖包玉”或“玉包糖”现象。对于原料来说,糖皮层由于厚度较大,裂隙发育,内部常有“僵块”存在,因此对内部玉体质量优劣的判定比较困难,常具有较大“赌性”。

图30 俄罗斯糖皮壳Fig.30 Russian sugar hull

5 结论和讨论

(1)新疆和俄罗斯白玉仔料都以色皮壳为主,前者色皮壳表现方式非常丰富,有单色皮壳、双色皮壳和多色皮壳,色皮壳较薄且很少带石皮,表面具备特征性的“汗毛孔”,内部玉体质量受裂纹影响,具单色皮壳者出品率比双色、多色者高。后者色皮壳类型相对单一,常见多色皮壳且带厚石皮,颜色多为红褐色皮夹杂黑色皮,非常艳丽,内部结构疏松,玉质较差,出品率低。青海白玉虽没仔料,但其带皮壳山料具有明显的不均匀特征,由外至内可呈现碳酸盐岩围岩—灰玉——白玉的渐变接触关系。

(2)新疆、青海和俄罗斯三地白玉皆有糖皮壳,其中,新疆的糖皮壳和白玉体之间界限相对明显,过渡色比较少,裂纹较少,质量比较高。青海糖白玉的糖色多为浅黄色,糖色分布无特定规律性,变化范围大,常呈散点状分布,称“串糖”,对玉体质量有明显的影响。俄罗斯的糖皮层与白玉之间界限不明显,雾状浅糖皮较多,多数糖皮较厚,裂纹比较发育,影响内部质量,常具“赌性”。

(3)青海和俄罗斯白玉山料皆有石皮壳,前者具碳酸盐质皮壳和透闪石围岩皮壳,常见具产地特征的“翠青料”、“烟灰料”和“黑白料”三个玉石品种。后者具典型的“白皮料”和“黑皮料”两种类型。

(4)细致分析和辨别白玉原料和成品所带皮壳类型及特征,对白玉产地的判别、内部玉体质量的推测、天然皮壳与人工染色皮壳的识别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5] 戴为祚.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白玉资源及对我国白玉市场的影响[J].安徽地质,2000(4):10.

猜你喜欢

玉质糖色白玉
石性与玉质
亚硫酸铵法焦糖色的色空间坐标初探
白玉羊首瓜棱形壶
玉质天成
焦糖色
华夏太白玉 丝绸之路情——陕西省首届丝绸之路“太白玉文化节”暨第二届“太白玉研讨会”盛大举行
悄然流行的焦糖色
A White Heron
Oliver Twist
甜蜜T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