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CBD绿色交通体系构建探析
——以宁波南部商务区为例

2011-01-24许永兵朱方正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商务区路网交通

许永兵, 朱方正

(宁波市鄞州区规划设计院, 浙江 宁波 315192)

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规模和结构的悄然转变,城市中心商务区(CBD)则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中心商务区以中心商业和中央事务两大职能为主体形成核心功能区,集中了城市内大量商务、金融、文化服务机构和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1]。但是这种高水平、高聚集度的商务空间会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问题。为促进城市商务区可持续发展,良好的交通环境是前提,“绿色交通”体系不仅可以减轻城市商务区的交通拥挤、降低污染,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的城市交通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从而促进商务区交通的和谐发展。

宁波南部商务区(图1)位于宁波市鄞州新城区政府职能带的南面,是宁波市“中提升”战略的重要功能区块。商务区总占地49.5 hm2,总建筑面积220万m2。商务区聚集着大量商贸、办公、文化、娱乐等设施,是城市人流、车流汇集的核心地区。为保障商务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作为先导和保障的交通系统进行分析尤为必要。

图1 宁波南部商务区区位图

1 城市CBD交通问题

城市中心商务区一般地处城市中心区,由于高强度的开发及土地、人口、岗位等因素的限制,会给区域交通带来巨大问题。纵观国内外主要中心商务区的发展状况,对比分析国内城市中心商务区的交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区域路网结构不完善。中心商务区的特点决定了其土地开发的集约性,而过分的集约土地将使区域路网产生缺陷,如干道功能不足、支路网密度偏低、连通不畅、宽度不够等。

(2)交通出行量大,易产生“潮汐”式交通。城市中心商务区高强度的开发模式决定了其巨大交通出行量,集中的产业性质促进了“潮汐”式交通的形成。

(3)交通干扰现象严重。城市中心商务区过境交通、到发交通、内部交通的混行将导致抢占道路资源现象,造成区域交通的阻塞。

(4)交通出行结构不合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构成的混合交通导致人流、车流不畅通,扰乱商务区交通秩序与安全,降低路网运输效率。

(5)交通换乘体系不便捷。规划的滞后性导致建设的盲目性,因此也很难形成便捷的交通换乘体系。

(6)静态交通设施不完善。中心商务区的空间有限,停车设施的增长远低于小汽车的增速,不能满足区域停车设施的要求。

宁波南部商务区地处宁波市鄞州新城区核心区,根据宁波市综合交通规划模型,商务区未来(2015年)交通压力严重(图2),区域纵向交通流量较大,随着区域及周边配套的开发,商务区交通压力将更加增大。

图2 宁波南部商务区区域路网交通流量

2 绿色交通理念

绿色交通理念是城市交通发展的产物,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认识到小汽车过度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后萌芽绿色交通的理念[2]。1963年布恰南报告针对英国交通问题第一次将城市环境和小汽车的可达性相结合,提出道路环境容量的概念[3]。1979年英国政策研究所标题为“步行是交通”的报告认为和机动化交通一样,我们也必须评价步行交通对社会、环境、财政和能源问题的作用[4]。1970年代中期,德国区域与城市规划管理当局和联邦区域研究所在认识到城市交通对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后,研究探讨不同区域如何提高步行、自行车等交通方式的优先地位[5]。

Chris Bradshaw于1994年提出绿色交通体系,他将绿色交通按优先级依次分为步行、自行车、公共运输工具、公共乘车、单人驾驶的私人车[6]。熊晓东,罗广寨,张润朋提出了“绿色交通”更深层次上的含义是协和的交通,包括与环境的协和、与未来的协和、与社会的协和以及与资源的协和[7]。 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认为“绿色交通是协和的交通,是交通与环境、交通与未来、交通与社会、交通与资源多方面协和的交通系统”[8]。台湾大学张学孔教授强调“绿色交通是可持续发展的运输,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9]。综合上述,城市中心商务区绿色交通系统应在保证区域交通快速、通畅、便捷的前提下,使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成本降至最低。

3 CBD绿色交通体系的构建

为缓解宁波南部商务区未来交通压力,打造区域绿色交通环境,提升商务区综合品位,结合商务区交通问题,提出以“绿色交通,绿色商务”为宗旨,主要以完善区域绿色道路网络、构建及引导绿色交通出行结构、实施“绿色”交通管理策略三个层面为出发点,从硬件、软件来建设商务区的绿色交通体系,以促进商务区可持续发展。

3.1 规划和建设“绿色”道路交通网络

路网结构的不合理,必然导致各等级道路承受不协调的交通流量分配。城市中心商务区绿色交通体系的建立必须处理好商务区过境交通、到发交通和内部交通的关系。

3.1.1分离过境交通

城市中心商务区一般都伴随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的穿越,而这些道路同样也是大量过境交通的承担者。如上海中心商务区的外滩路过境交通高达70%,陆家嘴延安路隧道50%以上为穿越性交通,北外滩主要道路的过境交通比例为50%~65%[10]。因此,分离商务区过境交通将大大减轻商务区的交通压力。建立商务区“井”字形、或“环”形通道能够有效分离区域过境交通,减少对商务区的交通干扰。

结合宁波南部商务区区域路网格局,在商务区主要交通流向上规划建设地上二层快速路:纵向的广德湖路、钱湖路和横向的首南路、鄞州大道形成区域“井”字形通道。并在此四条快速路围合的区域内不设连通地面一层的匝道,以分流区域过境交通(区域交通一级分流道路)。

3.1.2改善到发交通

城市中心商务区是大量到发交通的集散地,根据区域路网结构,控制对外通道交叉口的出行方式可以改善区域到发交通的出行。同时,结合交通控制管理手段设置“贵宾通道”,保证公共交通、消防等必要车辆的通行。

加快改造区域纵向的宁南南路、天童南路以及横向的日丽中路,形成双“十”字形主要交通通道(图3),可以满足宁波南部商务区主要到发交通的出行需求(区域交通二级交通通道)。

图3 区域路网主要交通通道

3.1.3优化内部交通

城市中心商务区内部交通的和谐运转是商务区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商务区内部交通是一个交通微循环系统。支路改造、节点优化的方法可以及时疏散交通,同时对路网部分道路组织单向交通,可以减少交叉口的冲突点,提高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

宁波南部商务区内部道路系统分为两级,一级道路主要承担商务区内部机动车交通的集散功能;二级道路主要满足商务区内部人员的自行车及步行交通需求(图4)。区域内部一级道路:泰安东路由西向东通过组织单向交通引导交通,可以减轻天童路交通压力及减小交叉口冲突点,提高路网运行效率。二级道路通过限制机动车辆通行,打造步行和自行车的绿色空间

。3.2构建及引导“绿色”交通出行结构

城市道路网的建设远跟不上小汽车的增速,城市商务区不合理的交通出行结构是其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引导商务区人员绿色交通出行结构,提倡以步行、自行车交通及公共交通为主的出行方式是构建城市商务区绿色交通的根本途径。

3.2.1公共交通

巴黎拉德方斯、日本、纽约等城市中心商务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中心商务区和谐运转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构建商务区主要交通通道的快速轨道、快速公交(BRT)以及覆盖区域的常规公交系统是提高公交出行比例的重要保障(图5)。

图5 区域公共交通规划建设

(1)快速轨道/快速公交(BRT):构建商务区主要交通流向的快速轨道/快速公交(BRT)系统,满足商务区人员长距离的快速交通出行需求,使其在远距离(12~30 km)交通中发挥主要作用。宁波南部商务区沿区域主要交通流向的天童路设置快速轨道线路,在商务区内部设置轨道站点;沿纵向道路宁南路、天童路,横向道路鄞州大道设置快速公交专用道(BRT),并结合宁南路—泰康西路、天童路—日丽路、鄞州大道—天童路交叉口设置快速公交停靠站。

(2)常规公交:构建覆盖区域网络的常规公交系统,沿宁南路、天童路、钱湖路、前河路、日丽路、泰康路、泰安路和鄞州大道布设覆盖网络的常规公交,并结合交叉口在商务区300 m半径内布设公交停靠站可以提高常规公交中距离(5~10 km)的竞争力。

3.2.2电动及自行车交通

电动自行车交通是一种比较绿色的交通出行方式,对商务区3 km半径内的主要道路(宁南路、天童路、钱湖路、学士路、首南路、日丽路、泰康路、泰安路)进行断面改造,开辟自行车和行人专用道,至少保证4 m宽度的自行车道及2 m人形道,可以提高电动及自行车交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使其在短距离(2~4 km)中发挥优势;

3.2.3步行交通

步行交通是一种完全绿色的交通出行方式,城市商务区半径2 km范围内的道路断面单独设置人行道,提高商务区2 km范围内步行交通的竞争力,提倡近距离步行的出行方式。同时优化商务区范围内轨道站点、快速公交站点、常规公交站点及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换乘体系,最大程度的实现无缝换乘。

3.3 实施“绿色”交通管理策略

绿色交通管理策略主要通过交通需求管理(TDM)手段保障区域交通的绿色出行。通过采用智能道路系统(ITS)、收费政策等管理手段平衡动、静态交通的关系。

3.3.1动态交通管理

动态交通总量的增大以及分布的不均匀是导致交通阻塞的主要原因,在商务区内采取交通服务发展模式(SOD),商务区外缘采取交通引导发展模式结合拥挤收费等交通需求管理(TDM)手段,可以在总量上控制交通出行需求(主要针对小汽车)并引导交通流的合理分布。对宁波南部商务区范围内天童南路实行单双号行驶的交通管制措施或者采取拥挤收费政策,可以减轻纵向主要道路的交通压力,使小汽车的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转变;同时,在商务区周边的天童路、宁南路、泰康路设置实时路况信息屏可以引导交通正确出行,及时转移过多的交通流。

3.3.2静态交通管理

静态交通的吸引将增加动态交通需求,从而加重道路阻塞程度;静态交通的分布不均将使交通需求分布不均,导致道路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宁波南部商务区实施按规范配置商务区地下停车位,限制地面停车位,合理设置公共停车位,并采取智能交通系统,在商务区外侧设置内部交通运转显示系统,提供即时信息,促进动静、态交通协调发展。

4 结 语

城市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交通压力集中的区域。科学的路网结构可以分流商务区不同性质的交通流,引导和发展绿色的交通出行结构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交通出行的总量,绿色的交通管理措施则是绿色交通得以运转的保障。宁波南部商务区以绿色交通为主导,从路网结构规划、交通出行引导、交通需求管理三个方面对区域交通进行规划和建设,是商务区乃至整个新城区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保证。

[1] 邵昀泓, 赵 阳. 大型CBD交通问题的思考和建议[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7, (4): 53-57.

[2] 王 刚,沈建武. 城市“ 绿色”交通规划[J]. 规划师, 2004, (7): 63-65.

[3] 陆化普. 城市绿色交通的实现途径[J]. 城市交通, 2009, (11): 23-27.

[4] 宋新生.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建设“和谐交通”社会的必由之路[J]. 交通标准化, 2006, (6): 23-26.

[5] 杜胜品, 孔建益, 丁卫东.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的研究及发展对策[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2, (6): 172-174.

[6] 范晓慧. 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研究[J]. 山西建筑, 2008, (29): 53.

[7] 熊晓东, 罗广寨, 张润朋.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广州大学城交通规划[J]. 城市规划学刊, 2005, (4): 88-92.

[8] 白 雁, 魏庆朝, 邱青云. 基于绿色交通的城市交通发展探讨[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6, (6): 10-14.

[9] 杨 波, 李文勇, 郑义恒. 基于栗色交通理念的桂林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J]. 公路与汽运, 2008, (5): 35-38.

[10] 俞明健, 罗建晖, 刘 艺. 上海CBD核心区井字形通道规划方案研究[J]. 上海建设科技, 2006, (5): 18-20.

猜你喜欢

商务区路网交通
繁忙的交通
全国首个“5G示范商务区”在上海启动建设
小小交通劝导员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首都路网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网运行状况
路网标志该如何指路?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
星海会展商务区的绿色产业链研究
腾飞的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