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铁路职工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关系的研究*

2011-01-23梁秋玲尹金柱曾育辉

关键词:高尿酸血尿酸高血压病

梁秋玲 周 毅 尹金柱 曾育辉

(1.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0006;2.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广东 广州 510630 )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主要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它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而来。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内源性嘌呤紊乱较外源性更重要。

在全球范围内,尤其发展中国家,HUA的患病率不断上升。高血压病是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全球高血压患者高达10亿左右,并且逐年升高,我国每年高血压病患病率升高尤其明显。美国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病的一个预测因子。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随基础尿酸水平增加而升高。以下就是对广州地区铁路职工高血尿酸与高血压病关系进行的统计分析。

1 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拟提取2008年7月~2009年7月于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健康体检的样本资料。

诊断标准:HUA的诊断:结合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确定的痛风诊断标准,以我国尿酸调查确定的诊断标准:男性血尿酸盐>420μmol/L(7/dl)、女性>350μmol/L(6/dl)为标准。高血压病诊断:采用1999年WHO/ISH高血压病的定义和分类为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及(或)已确诊为高血压病者。

排除标准:(1)长期高嘌呤饮食及过度饮酒者除外;(2)根据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导致核酸代谢亢进疾病,如血液疾病、甲亢、肝肾功能不全和各种癌肿放疗或化疗后,已确诊为高血压病正在使用ACEI或ARB类降压药者,排除近期服用双氢克尿噻、吡嗪酰胺、噻嗪类等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1.2内容及方法 (1)所有体检者均常规采集病史,行常规体格检查。(2)测量所选对象安静休息坐位时的右上臂血压,测量三次取均值。(3)全部入选者采血前5d内停用利尿剂及降尿酸类药物,于清晨空腹条件下采取静脉血3ml,经离心留取血清待测。(4)以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测定血尿酸水平,以氧化酶法测空腹血糖(FBG),全部样品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次性测定,系统误差控制在0.5%之内。

2 结 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共收集2008年7月~2009年7月期间到我院健康体检的广州地区铁路职工2448人,男性1531人,女性917人,男女性别比1.67:1;年龄为21~95岁,平均年龄为(49.28±7.45)岁,男性(50.09±7.47)岁,女性(47.92±7.20)岁。

2.2HUA的流行特点

调查的2448人中,HUA患者385例,其中男性278例,女性107例,总体HUA患病率15.73%,男性为18.16%,女性为11.67%,男性HUA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2,P<0.05)。男性血尿酸水平为(351.72±9.22)μmol/L,女性血尿酸水平:(265.28±11.88)μmol/L,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男性患病率高峰为40岁组,女性患病率高峰为60岁后(见表1)。

表1 2448例不同年龄性别分层的HUA检出情况

2.3HUA组与非HUA组的血压比较

HUA组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40.86%,高于非H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HUA组的血压均值高于非H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正常血压组、轻、中、重度高血压病组别患者尿酸水平比较

由表4的不同高血压病组别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比较可见:正常血压组血尿酸水平: (444.58±8.33)μmol/L,轻度高血压病血尿酸水平(447.36±10.27)μmol/L,经t检验P>0.05,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中度高血压病组血尿酸水平:(469.00±21.13)μmol/L与轻度高血压病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高血压病组血尿酸水平(532.55±56.29)μmol/L与中度高血压病组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HUA组与非HUA组的高血压病患病率(%)比较

表3 HUA组与非HUA组的血压均值比较

表4 高血压病组不同组别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比较

注:与上一级两两比较

2.5正常血压组与高血压病组血尿酸水平及HUA发生率比较

由表5可见:血尿酸水平比较,正常血压组:(307.59±3.84)μmol/L,高血压病组(345.49±6.13)μmol/L,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UA发生率比较,正常血压组:HUA检出215例,占12.61 %,高血压病组:HUA检出170例,占22.88%。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5 正常血压组与高血压病组血尿酸水平及HUA发生率比较

2.6血尿酸与血压相互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总体HUA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其OR值为2.06,[95% CI (1.65,2.57)],P<0.01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组的OR值为2.02,[95% CI( 1.60,2.57)],P<0.01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组的P>0.05,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为样本较少所致。

3 讨 论

3.1本次调查的流行特点:

本次共调查广州地区铁路职工2448人,检出HUA 385例,其中男性278例,女性107例,总体HUA患病率15.73%,男性为18.16%,女性为11.67%,男性HUA患病率高于女性。低于吴炜绒[1]报道的2007年对广州市荔湾区彩虹社区的调查结果,总体患病率20.73%,男性27%,女性15.27%。两者的差别考虑与调查的人群不同有关,铁路职工包括火车司机、列车员、机关干部等多个工种,但以工人居多,在当地属于中等收人人群。但后者调查的人群干部和经商人员占61%以上,属于当地的高收入人群,所以后者HUA患病率较高。

3.2HUA的发病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具有明显的性别、年龄的特征。本次调查的2448人体检按性别划分,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生率(18.16%)明显高于女性(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6:1。本调查发现总体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男性高发年龄组40~49岁,女性29岁前发病率为0,3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高发年龄在60岁以上。但本研究发现,年龄≥60岁的人群中女性HUA发病率(31.82%)明显高于男性(16.67%),出现这种统计结果与这年龄组的女性统计人数较少有关(女性只有22例,占女性总人数的2.4%)。

男女患病率的差异是由于女性雌激素可以促进肾脏对尿酸的清除作用:雌激素对肾脏排泄尿酸有促进作用,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绝经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激剧下降,减少了肾脏对尿酸的清除率,血尿酸水平相应升高,易发生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总体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原因考虑是:90%高尿酸血症是因为尿酸排泄减少所致,只有10%与尿酸合成增加有关。人体内尿酸主要从肾脏和肠道排出体外,其中2/3以原型通过肾脏排泄,1/3通过肠道排泄,因此肾脏在尿酸排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年人经常存在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容易导致肾动脉硬化,使肾内血流量不足,减少了肾脏的血流灌注量,肾小管排泌功能降低,使血尿酸的排泄减低而引起血尿酸升高。其次,由于经常使用利尿剂、阿司匹林等药物均可使肾小管排泌功能降低,从而导致血尿酸升高。

3.3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3.3.1本次调查的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的流行特点

有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UA与血压的升高密切相关[2]。许多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也认为 ,血尿酸水平升高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HUA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正常血UA伴高血压者的3~5倍。本研究表明:⑴ 在HUA组高血压病患病率为44.16%,收缩压的均值为(128.35±1.89)mmHg,舒张压的均值为(85.62±1.21)mmHg;非HUA组高血压病患病率27.78%,收缩压的均值为(123.37±0.76)mmHg,舒张压的均值为(80.54±0.51)mmHg,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尿酸与血压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是患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OR值为2.06, 高尿酸血症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 RR为 1.43 相符;年龄<60岁组的OR值为2.02,与国外文献相符;由于年龄≥60岁人群P>0.05,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为例数较少所至,本次调查人群中老年人群只有112例,其中HUA有22例。

同时,高血压病也可以引起尿酸水平升高,本研究表明:⑴ 血尿酸水平比较,正常血压组血尿酸水平:(307.59±3.84)μmol/L,高血压病组血尿酸水平:(345.49±6.13)μmol/L。⑵ HUA发生率比较,正常血压组:HUA检出215例,占12.61 %,高血压病组:HUA检出170例,占22.88%,与文献报道相符。⑶ 高血压病组不同组别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比较,正常血压组血尿酸水平: (444.58±8.33)μmol/L,轻度高血压病血尿酸水平(447.36±10.27)μmol/L,中度高血压病组血尿酸水平:(469.00±21.13)μmol/L,重度高血压病组血尿酸水平(532.55±56.29)μmol/L。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随着血压升高而升高,高血压病组HUA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但轻度高血压病组与正常血压组血尿酸水平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不同。考虑为本调查人群均为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且大部分为中青年人,即使患轻度高血压病,病史也不一定很长,故出现血尿酸水平升高不大明显。而文献报道的研究人群均为既往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病人群,年龄较大,有较长病史。

由此可见高血压病和 HUA 存在着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作用。其相互发病机制暂时还不十分明确,考虑与以下机制有关:

3.3.2HUA引起高血压病的机制

UA引起HBP的机制目前仍然未十分明确,考虑与以下机制有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 aldosterone, RAAS)、胰岛素抵抗以及免疫炎性反应三方面作用于血压。有动物研究提示,大鼠轻度的高尿酸血症可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和肾脏的损害,可能与同时伴随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下调有关,由此引起的血压升高,可以通过降低尿酸水平来逆转的[3]。最近有研究报导,尿酸水平与较低基础肾脏血流相关并且降低肾血管收缩,而肾血管收缩常见于高盐平衡时血管紧张素Ⅱ的流入,这就支持了尿酸可以直接激活肾脏RAAS这一假说[4]。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全身炎症状态以及由于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病理性重构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有关。血中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子。除了作为炎性标志物外 ,CRP还可能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过程。有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

3.4.3高血压病引起HUA的机制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肾脏排泌功能的生理缺陷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高血压病引起肾小动脉硬化和局部组织缺氧使乳酸生成增多 ,而乳酸对尿酸排泄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导致肾脏清除尿酸减少 ,血清尿酸水平升高[6]。在肥胖和高血压状态下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 ,高胰岛素血症导致肾脏血流减少 , 尿酸清除率下降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另外,胰岛素能促进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 ,患者存在的高胰岛素血症使肾脏排泄尿酸减少,从而导致血尿酸升高[7]。部分高血压患者,在长期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后造成血容量减少,使尿酸重吸收增加,引起高尿酸血症。因而可以说,高血压病引起的肾脏病变和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增高的原因。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和 HUA 存在有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作用。我们在临床上除了要重视高血压病对人体的危害外,还要注意HUA也是不良因素。

[1] 吴炜绒,郭阶明. 广州市社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现状调查[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08,6(7):728 - 729.

[2] Kahn HA, Medalie JH, Neufeld HN, Riss E, Goldbourt U: 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and associated factors: The Israel ischemic heart disease study. Am Heart J 84 : 171 -182, 1972

[3] Mazali M,Hughes J,Kim YC,et al. Elevatet Uric Acid increaser blood pressure in the rat by a novel cryatlin-drpendent mechanism[J].HyPertension,2001,35(5):1101-1106.

[4] Khosla U M, Zharikov S, Finch J L, et al. Hyperuricemia induc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J]. Kidney Int 2005,67:1739 -1742.

[5] 周永列 ,陈永健 ,胡鑫瑜. 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与胰岛素抵抗的变化[J]. 浙江检验医学杂志,2008,6(2):20~21.

[6] 顾红娟,黄兴.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测定及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5 ,9(4) :595 - 596.

[7] 马通军,冯 凭. 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对策与评价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3):142-144.

猜你喜欢

高尿酸血尿酸高血压病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症血症与痛风40例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